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预防 >> 小心胰腺在隐忍中爆发
在春节假期中,有不少人因为暴饮暴食吃出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的,甚至还有吃得“胃爆炸”。但是,仍有些人对腹部的隐痛“警报”并不在意——相对于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的发病率并不高,但是却要凶险得多。今天下午3点,上海中医院普外科顾宏刚主任医师将做客节目,小心胰腺在隐忍中爆发。
狂吃海喝20多岁小伙患上急性胰腺炎!
春节还没到,就有人因医院。阿奇今年23岁,前几天,他遇上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时高兴,叫了一大帮好友聚餐。在餐桌上,阿奇大口大口地吃肉,酒更是一杯接着一杯往肚子里灌。酒足饭饱回家后,阿奇突然觉得一阵阵恶心,把吃下去的东西都吐了出来。起初,他觉得自己只是醉酒,以为吐过之后休息一下就好。然而,阿奇渐渐感到腹部越来越疼,呕吐的情况也没有一丝好转。
经过医生的诊断,阿奇患的是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叫胰酶的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也就是说,胰腺组织被自己内部的酶给吃掉了,而能激活这种酶的因素就是酗酒和暴饮暴食。
胰腺疾病早预防
胰腺虽然是个小器官,却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泌的胰液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作用,而其分泌的胰岛素,又具有调节糖代谢的作用。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自身消化”,造成的损害不可逆转、不可修复。因此,对急性胰腺炎的预防,应从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做起。
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不酗酒,以免刺激胰液过多分泌。暴饮暴食和酗酒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常见诱发因素。
及时治疗胆道疾病:在国内,胆结石是胰腺炎的重要发病原因,因此有结石等胆道疾病的患者,尤其胆囊多发性小结石和胆总管结石者,要及时、积极地治疗。
另外,还应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等,这样有利于胰腺发挥正常的功能。
暴饮暴食不容小觑
到了春节期间,因为暴饮暴食而诱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不在少数。高脂的食物再加上大量饮酒,特别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而这种疾病没有年龄的区分,上到80岁老人,下至10岁小孩,都有可能“中招”。
出现以下症状,要注意了!
急性胰腺炎大多突然发病,出现剧烈的上腹痛,有的向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腹痛不能缓解,有的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很快,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不久,即发生休克或死亡。
如今,更多人面临的问题是能量过剩,从而导致的肥胖和各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危险因素。
胰腺炎发病信号
腹痛: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腹痛的症状,胰腺炎的最常见症状也是腹痛。疼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腹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缓解疼痛。而大量饮酒或暴饮暴食后容易发病,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隐痛,重者可呈持续性绞痛。
恶心、呕吐:多数急性胰腺炎发病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而且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发热: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热度不一定很高,但可能会持续三五天。
黄疸:多发生于并发胆道疾病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
休克:这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出现的症状,疼痛剧烈,脸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最终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又称为爆发性胰腺炎。
有时候轻型胰腺炎发病时症状并不明显,仅有上腹部的隐痛,容易被忽视,有些人觉得忍忍就过去了,不当回事,有些患者会演变成慢性胰腺炎,使胰腺反复受创,病情加重,甚至还有可能罹患胰腺癌。因此,即使是轻微的腹部隐痛,也不能大意,特别是当腹痛经常发生时,更应该积极就诊,及时找出发病的原因,排除胰腺疾病的可能。
春节饮食要日常化,饮酒应适量
大家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一切照常,不要吃得过多过猛。海鲜大多是高蛋白质食品,即使在冬令季节,病菌的生长繁殖也很迅速,一旦误食可能会引起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尤其是有的人喜欢将蛤蜊、牡蛎、扇贝、生鱼等食品用开水烫一烫就吃,这种未熟透的海鲜、鱼片极易将寄生虫带入人体,使人发病。
此外,节日期间饮酒一定要适量。切忌空腹饮酒,饮酒前可先喝一些奶类和豆浆等饮品,还可吃些富含果胶的水果与蔬菜,如苹果、南瓜之类。饮酒不要过快过多,尽量慢一点喝,分小口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