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症状 >> 经方与临床二很实用,推荐阅读
接上期
病例三,五苓散加减治疗颅内肿痛
还有一个病人,女,46岁,年就诊,医院神经内科进修的事情。西医诊断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已经失去手术机会了,6小时用一次甘露醇,中间两次交替用高渗糖,但仍头疼、恶心、呕吐,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五苓散加减。为什么用五苓散加减?大家看看,她渴,但是不燥,口中和,《伤寒论》讲的喝了水就吐,颅压髙她一定要吐。那个神经内科主任很好,一看你是中医研究生,好吧,你就给所有病号开中药吧!所以所有病人的中药都是我来开,这个病人我就给他开五苓散,然后重用猪苓,猪苓用了60—90g,用了一周以后病人所有的降颅压药都撤掉了,病情非常稳定。过了一个月,这个病人可以满院子走了。主任就很惊奇,觉得不可思议。医院从来不留人住这么长时间,但为什么要留她原因很简单,她老头是煤气站的,那时候还是用煤气罐子,她老头是管这个的,医院得罪不起啊!另外主任也想看看中医的神奇能持续多久。当时协和已经有CT了,就去给她复查,复查以后肿瘤没有回缩,正好长在胼服体上,就是大脑半球,一边一个,中间有一个胼胝体,这边长一块,那边长一块,但是肿瘤周边的水肿明显减轻,颅压不高了,既然不好手术,就带瘤生存,然后就吃着中药坚持着,3个月以后因为情绪波动,死了。
这个病案对我的教育是很大的,特别是她情绪波动以后,就上吊瓶了,后来知道原因是家里出了点事。他的儿子很小,才十一二岁,发现他爸爸跟人家好了,哭着来告诉他妈妈,他妈妈一下犯病了,一个星期后就死了,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情绪致病的案例。“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我告诉你五苓散可以治肿瘤的,因为有水逆,我们就是这么治病的,这个桂枝在本方中固然有解表的作用,还有加强四味药利尿的作用。但是五苓散终究利的是中焦之水,治疗颅内高压的时候,它的作用还差一点,所以重用猪苓。
处方:猪苓60—90g茯苓15g白术9g桂枝3g白茅根30g泽泻15g酒军10—15g
病例四,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白塞氏病
这是个30多岁的女性患者,年就诊的,她是白塞氏病。这个白塞氏病大家都知道,它反复出现溃疡,而且面颈部有毛囊炎。她在医院做的病理诊断是白塞氏病,经常低热,头晕,疲乏,咽干。我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的,还加了白花蛇舌草,另外用苦参外洗。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在抗肿瘤的时候大家习惯用,她的病情很快就控制住了。这个白塞氏病只要不反复、不复发就算好。《金匮要略》上讲狐惑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还说“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这个就完全按照《金匮》的方,所以学《伤寒》一定不要忘了《金匮》,《伤寒》和《金匮》是互补的,《金匮》治杂病,《伤寒》看的是六经病,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处方:甘草6g黄芩6g党参9g干姜3g黄连1.5g半夏9g白英15g大枣6枚白花蛇舌草30g另予苦参30g煎汤外洗阴部。
病例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癲痫失神发作
这是个6岁的小女孩,年就诊的。经常癲痫失神发作,就是小发作,有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脑电图异常。后一直间断发作,常中断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吃饭、做作业等,服用丙戊酸钠不能完全控制。这时候呢,我用的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家可以去查,还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麻黄各半汤都可以治癲痫,而且在临床上应用很多,这种病吃中药效果还真好,因为癫痫的治疗要持续一年半左右,就把药制成水丸,这个小孩吃了以后就好了,到现在已经上中学了,也没什么问题。
徐灵胎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样评价:“此方能治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癲痫,必效。”据我体验,用这个方子治疗心悸、胸腹悸动、恐惧、精神不安、狂躁、精神异常都有不错的疗效。用于小儿癲痫效果更好。
处方:柴胡6g黄芩3g桂枝3g生姜1片党参3g制半夏4.5g茯苓9g大枣3枚大黄3g龙骨15g牡蛎15g白矾1.5g郁金10g
病例六,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
这是一个中风后遗症的59岁男性患者,年就诊。他得脑梗塞数年,经治疗好转,主要的后遗症是什么呢?他出现的症状就是全身挛急疼痛,再一个就是凉麻不适,不舒服,舌质稍暗,苔白,脉弦。我用的是芍药甘草汤加味,加的是什么呢?加了豨莶草、鸡血藤、木防己这些药,而且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伤寒论》29条就提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而且芍药甘草汤用于肢体挛急、内脏痉挛等疾患效果较好,但本病数年不愈,恐单用芍药、甘草不能奏效,所以加味使用。我们在经方加减上可以解放思想,大胆加减。
处方:赤芍30g甘草15g豨莶草30g木瓜15g僵蚕10g制附片6g木防己10g鸡血藤30g
(三)经方合用
现在很多人用这个办法,就是把两个经方放一起用。张仲景也用过,我们也可以把张仲景的两个方子、三个方子放在一起用。
病例七,大承气汤合小陷胸汤治食积
这是一个80多岁的独身老人,坚决不进敬老院,他说进敬老院没有自由,自己推一小车满街跑,到大年三十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街坊邻居家家给这个老人送饺子,给他送了好多好吃的,老人摆得窗户上都是,这老人一高兴就吃多了,吃多了就食积,然后就心中烦闷,肚子痛,发烧,每天下午发烧,米水难进,舌红,苔黏而黄,医院去看,医院很近,给他开了药以后,我就跟着他回家去了,我帮他把药煎好了,又看着这个老人喝。张仲景就是这样,他给人喝桂枝汤时就坐在边上等着,看出不出汗,如果不出汗再捂上被子,如果再不出汗就再给喝。古代的医生出诊都是这样,看着病人把药吃下去心里才有底。因为他去看病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四天,没有大便,而且出现肚子痛,发烧,烧到38度多,我就给他用了大承气汤加小陷胸汤,吃了以后大约不到一个钟头,他就开始如厕,然后就觉得很舒服,我告诉他吃点清淡的,不要吃东西了,喝点稀饭,慢慢就好了。后来吃点山楂丸,最后一点事都没有了,当时已是86岁了,也没问题。
所以我们中医治病是很有道理的,只要你敢用这个药,肯定有很好的效果,我为什么用了小陷胸汤呢,是“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其实单纯的大承气汤可不可以啊?现在想想也可以,但是当时加这个小陷胸汤好像更保险一些。柯韵伯说“结胸有轻重,立方有大小,从心下至少腹,按之石硬而痛不可近者为大结胸。正在心下,未及胁腹,按之则痛,未曾石硬者,为小结胸。大结胸是水结在胸腹,故脉沉紧。小结胸是痰结于心下,故脉浮滑。”
处方:大黄9g厚朴6g枳实12g元明粉3g黄连3g半夏9g瓜蒌18g2剂后,改用山楂丸调理而愈。
病例八,猪苓汤合真武汤治肾病综合证
这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年就诊,得了肾病综合征。颜面四肢浮肿,头眩心悸,小便不利、涩痛,少腹胀满,口渴,心烦,舌淡白,苔水滑,脉沉。他是明显的阳虚水肿,属于“阴水”的范畴,我就给他用猪苓汤和真武汤,大家知道真武汤是个很好的方子,在《伤寒论》第82条、条都有论述。真武汤和五苓散都能够利水,泌别津液,但前者主下焦,后者主上焦,这里患者是小便不利,以下焦的情况为重,所以选用真武汤温阳利水,而没有用五苓散。《伤寒论》中第条里写道“若脉浮,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柯韵伯将、、条称为“阳明起手三法”。猪苓汤有利水的作用,治小便不利效果很好。小伙子吃了1付药小便就顺畅了,5付药以后,已经完全不肿了,而且各项化验指标都已经正常。大家也可以在临床上试一试,把伤寒的方子放在一起用,只要它们的原则是相通的,就可以合用,之后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处方: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0g阿胶15g(烊化)滑石10g制附子6g白术9g茯苓9g赤芍9g生姜3片
病例九,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抵当丸治疗冠心病
还有一个50岁的冠心病病人,胸闷憋气,时有胸痛,窒息感,伴口臭,大便秘结。舌暗有瘀斑,脉沉弦。我就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同抵当丸一起合治,然后加点防己,很快症状就缓解了。《金匮要略》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伤寒论》说“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瓜蒌薤白半夏汤是治疗胸痹的经典方,虽然胸痹不等于冠心病,但是只要符合胸痹的病机,就可以应用。但是瓜萎薤白半夏汤所治并不能涵盖本病病机,其关键问题是瘀血,仲景用水蛭、虻虫的方剂一共有3个:大黄蛰虫丸、抵当汤、抵当丸,可能后世治疗瘀血的方法都起源于张仲景的法度吧!抵当丸是治疗蓄血的方子,蓄血就是瘀血,从方证来看,用抵当丸很符合病机,所以我选用了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抵当丸。
我们中医治病的时候还是要学孙思邈讲的“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用药的时候要敢下药,有的药量大一点不要紧,但你一定要负责任,就怕你开完药然后就不管了,这就容易出毛病。
处方:瓜蒌15g薤白10g半夏10g水蛭粉3g(分冲)虻虫10g桃仁15g酒军6g(单包)每剂加黄酒一杯煎服
病例十,茵陈五苓散合大黄蛰虫丸治疗黄疸
这是一个酒精性肝硬化伴肝细胞性黄疸的男性患者,57岁,所有生化酶全都升高,身目发黄,头重身困,嗜卧乏力,胸闷痞闷,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口黏不渴,小便不利,便稀不爽,舌质暗,有瘀斑,舌苔厚腻,脉濡缓。我用的是茵陈五苓散和大黄蛰虫丸,把两个方放在一起来用。我们《伤寒论》治黄疸的方子是非常好用的,从我在消化科治黄疸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哪个方子更有效。但是一定要辨好证,阴黄还是阳黄要分清。还有茵陈的用量,应该用到多少。我们现在的茵陈也不如过去的了,所以现在医生用的药量很大。有的时候药味并不在多少,而是在药量。在调整疾病的时候,药量可以不用很大,但是在驱邪外出的时候,量一定要够。我读大学的时候,上山采药挖回来的防风大约也就是筷子头那么粗,把它捻碎了满屋子都是香的。现在人工培植的防风是捻不碎的,即使踩烂了屋里也没有一点香味,但送化验室去检测结果是一样的,它含的东西相同,但是在临床上完全不一样。所以在这里和大家讲用药的剂量,就是要狠。但是病人是肝硬化患者,仅仅治疗黄疸是治标,想要治本,还得“缓中补虚”,所以又加了大黄蛰虫丸,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处方:茵陈30g猪苓60g茯苓15g白术9g白茅根30g泽泻15g白蔻9g炒麦芽15g并嘱同时服用大黄蛰虫丸成药
(四)经方与他方合用
病例十一,酸枣仁汤合朱砂安神丸治失眠
有个病人失眠,60岁,女性。她失眠多年,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或眠后易醒,甚至彻夜难眠,伴有头昏、心烦,躁扰不宁,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我给她用了酸枣仁汤合朱砂安神丸。“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是《金匮要略》里的。酸枣仁汤清热除烦,是治疗虚烦失眠的良方,但是这个患者心火炽盛,力量稍显不足,所以又合用了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加上朱砂安神丸,效果就很好。关于朱砂的问题,很多人不敢用,说朱砂含汞,对人体有毒。水飞朱砂只要不加热就可以大胆地用,而且是一个很安全的药物,不存在中毒的问题,这个也是希望大家知道的。
现在这个西医看中医就和美帝国主义看中国一样,双重标准。他对我们采取了不公平、不公正的眼光。比如说流感来了,大家去注射疫苗,死两个人,很正常,老百姓不说,卫生部还继续用,这两个死的就该死。如果说大家喝中药喝死两个,坏了,全国都说谁也不许喝中药了,我们中医自己也会说千万别喝中药了!对中医采取双重标准。“关木通事件”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前一阵子我看见一个院士,北京医院的名誉院长,现在退休了,70多岁。我说你不是前段时间说我们中医的关木通把人家肾搞坏了嘛,全国一共两三例,所有的资料不过20例,你知道那个对比剂的肾病出了多少毛病吗?他说还真没有统计。打造影剂造成的肾衰竭,叫“对比剂肾病”,西医就不说,他一个也不说。就好比人家是美帝国主义,咱是中国,这是没办法的事,他跟自己不讲人权,倒跟我们讲人权了!但是我们用药还是要谨慎,不过朱砂大家可以冲服,是没有问题的。
处方:酸枣仁30g川芎6g知母6g甘草6g茯神15g黄连3g生地10g朱砂1.5g(分冲)当归10g
病例十二,茵陈蒿汤合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
说起胆结石的治疗,姜春华老师的利胆排石汤效果非常好。春华老师是上海的名医,他的学术论点是什么?就是截断法。温病有一个特点,入营才能清营,在卫就可清卫,他就是早早地用上苦寒药截断,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论。姜春华老师是个很有看法的人,他的排石汤一共有五味药,大黄、金钱草、枳实、虎杖、郁金,大家回去可以试一试,排石效果非常明显。这个45岁的男性患者,胆石症多年,近数月出现黄疸,色泽鲜明,心中懊恼,恶心纳呆,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胁肋胀痛拒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我用茵陈蒿汤,茵陈能够祛湿退黄,梔子除热,大黄泻瘀,苦以泻热,热泻黄散。但病人毕竟胆结石形成,所以合上姜春华老师的利胆排石汤。后来患者的石头掉了,黄也退了,不疼了。
处方:茵陈30g栀子10g酒军6g金钱草30g枳实10g虎杖15g郁金10g
还有一个老太太,70多岁了,胆绞痛发作,她儿子上午把她带到我这里,我也是用姜春华老师的利胆排石汤。到了晚上她儿子到我家来,说老太太肚子痛得不行了,医院里搬!他说不行,你先去看看。等我们赶到她家的时候,老太太已经好了,那个石头已经打出来了。因为那个石头正好嵌顿在胆总管里头,很危险,她一定会疼。但是也给大家一个经验,给了药病人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腹痛。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中医就是靠临床,没有临床的中医药院校就不叫中医药大学了,我也不用当校长了。中医就是要看病,这才是发展的根本。
病例十三,小青龙汤合自拟方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
这个病人26岁,是个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男性。他患病多年,近来因受凉诱发,求治时哮声辘辘,喘息不止,张口抬肩,痰多而稀,鼻流清涕,小便不利,舌淡胖,苔水滑,脉沉。我用的是小青龙汤加自己的一个方。自己的方里,我用了合欢皮、穿山龙这一类的药物,这个大家以后可以试一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他服了半个月后,这些症状就再也没有复发过。《金匮要略》里面讲到“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用在这个患者身上非常适合。但喘息性支气管炎往往有过敏因素存在,应本着“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原则,抓住抗过敏和化痰的关键环节,使支气管痉挛得到缓解,黏膜分泌物得以解除:所以又加上自拟方。
处方:麻黄3g桂枝6g赤芍6g鱼腥草30g干姜3g甘草6g细辛3g五味子6g地龙10g川贝6g合欢皮30g穿山龙15g炙杷叶10g葶苈子15g
病例十四,枳术汤合摩罗丹治疗萎缩性胃炎
患者是一个35岁的女性,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痞闷,纳呆,体瘦力弱,偶有泛吐清水,自觉心下坚硬如盘,舌淡苔水滑,脉沉。但是患者不愿意吃中药,一直吃摩罗丹,也没有什么起色。我就给她用枳术汤,把枳实和白术磨成颗粒用水冲服,当时只给她用了两付枳术汤,第一是患者不愿服中药,二是此方也不便久服,再配合摩罗丹服用,这回效果就很好了,她胀满的感觉没有了,以后她这个病就好了。
处方:枳实15g白术6g
(五)经方与西药合用
大家知道现在单纯用中医中药比较少,经方都是和西药一起用,两种办法一起治。当然这个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之一,现在病房的病人几乎都是中西药并用,医院里面。比如说桂枝汤是调和营卫的,用于外感表证的发热就要发汗退烧,这时候就可以加阿司匹林。张锡纯的医案里就有桂枝汤加阿司匹林的这种做法,因为桂枝汤发汗的作用不强,它是以调和营卫为主,而阿司匹林在退热的时候还伴有汗出,所以他加阿司匹林以后病人一发汗马上就好了。
张锡纯是近代河北名医,也是中西汇通派的主将,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医学衷中参西录》,那本书写得很实用,而且非常好用,特别是他对黄芪、石膏、山药这三味药的使用非常到位。大家认真看了以后,就会发现有的时候看病不需要很多虚玄的东西,实实在在就会有效果。
治疗大气下陷,很简单,就是用山药煮稀饭,喝上两碗当天晚上就好了。这是张锡纯的原方,所以我跟大家讲有些书还是要看,张锡纯的用方是我们最早看见的经方和西药的联合运用。再比如说酸枣仁汤治虚烦不眠,我们可以再加一些其他的药,比如加扩张血管治冠心病的药,也可以加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如果这个人心脏不好,晚上睡不着觉,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治疗。还可以用酸枣仁合猪心来炖,这就是说我们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多想办法,只要治好病行了。
还有用栝楼瞿麦丸合氟哌酸(诺氟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大家回去可以试一试,效果非常好,比单纯的中药和西药效果都好。但是大家注意:西药不能乱加,有一些是有副作用的。含有人参皂苷的药不能和抗抑郁药一起用,用了病人会头疼,银杏、当归、丹参、大蒜不能和华法林联合用,会有出血倾向;噻嗪类药和利湿药在一起用会引起高血压,槟榔和奋乃静、氟哌啶醇一起用会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番泻叶和二甲双胍一起用,有些病人会出现尿少。中西药搭配不好,一样能吃出病来。那么经方和西药的使用还需要各位同仁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哪一些药和经方同用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其实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完全靠临床医生,实验室是做不出来的,大家想一想,张仲景是一个大临床家,金元四大家都是临床家,温病学派也是在临床中建立的,所有临床医生总结出来的经验再升华,就凝练成了我们的中医理论,才称之为中医基础。它和西医基础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西医基础可以离开临床去研究,它可以让受试对象背上长出个耳朵,可以去研究基因,可以去研究神经再生,能够支持临床也行,不能够支持就研究生理病理。中医没有,中医所有的基础必须从临床来,没有临床就没有基础,一个人看的病终究是少数,我们在座的将近个医生,你们每人开一个经方联合西药,把经验总结出来,大家汇总起来,哪一些药可以和经方用哪些不能用,用上会出现什么症状,我们就很了不起了,中医就有了长足的发展。总之从张仲景的方剂问世以来,使用就没有间断过,而且所有的名医都是从《伤寒》、《金匮》中吸取营养,来提高自己的临证水平,来训练自己的临证技巧。
我们都离不开《伤寒》,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十多年以前我们山东烟台有一个医生叫“王一帖”,他就是用伤寒治病,我专门去看过,我这个学伤寒的研究生吓死了。他一般就开一付药,所以叫“王一帖”,而且他的剂量就像现在的火神派,他开了一个小青龙汤细辛是90g,他的炙甘草汤中生地黄用g、甘草g、麻子仁g、阿胶60g、生姜90g、大枣30枚、人参60g,但治心律失常效果非常好。他细辛用90g人家没死,附子用g人家也没死,他就是告诉人家回家煮三钟头,煎煮时间特别长,煮三个钟头然后再喝,一天不能喝完喝两天,这叫“王一帖”。老医生现在不在了,他的这一套经验现在也没有了,我上次跟他们新任的院长说,你们是不是把王医生的经验总结一下,他告诉我说王医生用的量就是张仲景的量,张仲景用多少他就用多少。其实我看他用的量比张仲景都大、都多,他用了以后就在那个地域里成了名医啦,而且口碑非常好,声望非常高,他就已经有了法律保护了,没有人跟他打官司,他就用这个药,你要吃就吃,好了就好了。这就成了他自己的一种品牌。所以我说我们在研究伤寒方的时候,伤寒的药一定要搞清楚,剂量也一定要搞清楚。
现在我一个同学出了一本关于伤寒剂量的书,就是经方剂量的书,这本书就是关于伤寒的方到底用多少量,我觉得在座的老先生很多比我经验还丰富,你们知道应该用多少,那么我们在自己的习惯上注意。这个王老先生要求煮药要三个钟头,我估计煎煮三个钟头是开锅了以后水不够就要添水了,可能是消除药物毒性最好的一个办法,所以他才治不死人,而且还能治好病,这是仅供大家参考啊。
用了这么长时间给大家简单地讲了讲伤寒的用药,其实还有很好的病例、很多的怪病,我们以后有空再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也是一个成语,叫“龙生九子”,大家可以回去查一下,龙生的九个孩子没冇一条是龙,大家知道文殊菩萨座下的狻猊,那个大狮子就是龙的儿子;还有驮着大石碑的焱质是龙的儿子;二胡顶上的囚牛是龙的儿子;在衙门口的门楣上的狴犴,跟老虎头一样的是龙的儿子……龙的儿子有九个,但是却没有龙。我们中医学院是条龙,可我们培养出来的却是西医或者是中西医结合,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我就是希望我们中医自己能出龙,培养出我们自己的龙来,希望在哪里?在李老师的这个经典班,经典班一定能出龙。因为它秉承中医的传统文化,真龙就从这里出来了。谢谢各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