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诊断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在最常见的十种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生存率几乎垫底。胰腺癌不仅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扩散,而且确诊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5%。

近期发表在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杂志的SYMPTOM研究显示,虽然初期胰腺癌无明显征兆,但随着症状的发展后续会出现一系列对确诊有预测作用的临床表现,包括黄疸、排便习惯改变以及体重减轻。

主要研究

研究主要的目标是探寻与胰腺癌的诊断和诊断间隔相关的症状及其他临床或社会人口因素。来自英国的研究者在7家医院中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的受试者年龄在40岁及以上,疑似患有胰腺癌。从调查问卷,初级保健和病例中采集患者的相关数据。

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胰腺癌症状、患者因素与总诊断间隔(首个症状出现到确诊的时间)的关系。总诊断间隔包括患者间隔(首个症状出现到第一次就诊的时间)和医疗系统间隔(第一次就诊到确诊的时间)。

主要结果

自年1月至年12月,研究纳入名参与者。其中名(30%)确诊为胰腺癌,47名(12%)诊断为其他肿瘤,名(58%)未患癌。对于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34%(n=41)已经出现转移。

所有参与者中,54%(n=)首发症状多样,而41%(n=)只有一种症状。

较之无癌参与者,胰腺癌患者初期的症状并没有表现的过于频繁。换句话说,早期的症状并不能预测胰腺癌。但是一些后续症状对预测胰腺癌的价值较大:黄疸(49%胰腺癌患者vs12%无癌参与者)、疲劳(51%vs26%)、排便习惯改变(41%vs16%)、体重下降(55%vs22%)以及食欲减退(48%vs26%)。

另一些症状比如背痛、恶心呕吐、尿液或大便颜色改变等则对预测胰腺癌没有太大的特异性。

而在确诊时间间隔方面,胰腺癌患者与无癌参与者并没明显差异:总诊断间隔分别为vs天;患者间隔分别为18vs15天;医疗系统间隔分别为76vs79天。

当参与者出现黄疸和食欲下降时,总诊断间隔缩短;当出现消化不良、背痛、糖尿病、焦虑/抑郁(或并存)时,总诊断的时间间隔增加。

同样地,医疗系统间隔在参与者出现消化不良、背部疼痛、糖尿病、焦虑/抑郁(或并存)时也增加,但对于男性和食欲减退的患者有缩短。

体重下降与患者间隔增加有关。

结语

虽然研究证实了传统的观点,没有哪个早期症状能准备预测胰腺癌。但一些关键的症状可提示患者疑似罹患胰腺癌。无论是医生还是一般大众(尤其是患有糖尿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当注意到下列消化系统或全身症状的时候都要警惕了:

◆黄疸

◆疲劳

◆排便习惯改变

◆食欲减退

◆体重下降

分期原则该分期适用于胰腺外分泌腺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类癌。须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解剖亚部位(图1)◆C25.0:胰腺头部◆C25.1:膜腺体部◆C25.2:胰腺尾部◆C25.3:胰管◆C25.4:胰岛(胰腺内分泌)

图1

注释:

1.胰头部肿瘤是指发生在肠系膜上静脉左缘右侧的肿瘤。钩突部肿瘤也被认为是胰头肿瘤。2.发生在肠系膜上静脉左缘和腹主动脉左缘之间的肿瘤为胰腺体部肿瘤。3.发生在腹主动脉左缘与脾门之间的肿瘤为胰腺尾部肿瘤。区域淋巴结(图2)胰腺周围区域淋巴结分类如下:◆上缘:胰腺头部(1)和胰腺体部(2)的上缘。◆下缘:胰腺头部(3)和胰腺体部(4)的下缘。◆前缘:胰十二指肠(5),幽门(仅针对胰腺头部)(6,不包括在图2a)和近端肠系膜(7)前缘。◆后缘:胰十二指肠(8),胆总管(9)和近端肠系膜(7)后缘。◆脾脏:脾门(10)和胰腺尾部(11)(仅对于胰腺体尾部的肿瘤)。◆腹主动脉旁:(仅针对于胰腺头部的肿瘤)(12)。

图2

T-原发肿瘤◆TX:无法评估原发肿瘤情况。◆T0:无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1: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大直径≤2cm(图3)。◆T2: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大直径>2cm(图3)。◆T3:肿瘤扩散到胰腺外,但未侵及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图4)。◆T4:肿瘤侵及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图5)。注释

*Tis也包括PanIN-III分期。

图3

图4

图5

N-区域淋巴结◆NX: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情况。◆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区域淋巴结转移(图6,7)。

图6

图7

M-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TNM病理分期pT和pN分期与T和N分期相对应。◆pM1:经镜下确诊的远处转移。注释pM0和pMX为无效分期。◆pN0:区域淋巴结标本的组织学检查通常包括至少12以上的淋巴结。如果淋巴结为阴性,但是淋巴结数量不够多,归为pN0。小结

我们以“全民科普”为己任,打造最贴近百姓的健康科普,提供专业、完善的健康信息科普、在线健康咨询、患者留言、经典治疗案例等便民服务。追踪生命科技前沿,传播健康医疗咨询的互动平台。

患者可拨打-进行电话咨询更多详情可访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by/130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