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赴火线,功勋映初心。

3月5日上午,联勤医院、医院第一批36名一线医护人员记功,并在救治一线举行火线立功代表授奖仪式。海军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麻醉科徐海涛教授荣立三等功。

战“疫”英雄:徐海涛

我们是人民军队、是人民海军、人民海军为人民、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军队和人民军医,这是我们人民海军的职责,也是我们必须担当的使命!

——摘自徐海涛教授的“战疫日记”

徐海涛教授在授奖仪式上

1月24日(大年三十)凌晨四点半,海军医院麻醉科徐海涛教授突然接到通知,当晚奔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1

身为军人,一声令下使命必达!

在万家团圆共享年夜饭的时候,徐海涛教授和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的队员们坐上军用运输机奔赴武汉,直抵核心战场。

“看着停机坪上的军用运输机,我突然就想起了年汶川地震,当年的我,也是坐着这样的飞机飞去绵阳。”徐海涛教授不禁感慨。

关键时期,医院党委委派徐海涛教授为长征医疗队副组长,徐海涛教授暗下决心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同时做好自身防护,实现零感染的目标。

1月26日,海军军医大学的79名医疗队员正式进医院,而包括徐海医院12名医生分配到该院重症监护室。

战“疫”工作中的徐海涛教授

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ICU里的景象还是让徐海涛教授震惊,面对眼前的一切,医院医疗队的队员们迅速适应环境,优化防护流程、对患者精心设计治疗方案,经过近一周的治疗工作,他们欣喜的看到患者可以走着出院了。

徐海涛教授接受采访

2

身为麻醉医生,如何发挥专长救患者?

其实,从接到奔赴前线的通知,医院重症监护室开展实际工作,徐海涛教授一直想的是,作为麻醉科医生,要如何尽自身所能多救患者?

控制性氧疗是麻醉医生的专业特长之一,新冠肺炎进展快,炎症引起急性肺损伤和低氧血症,需要有创呼吸通气,而气管插管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需慎重,易引起医务人员的感染。

为做好防护工作,徐海涛教授为同行队友理发

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实际条件出发,因地制宜为不同情况患者采取最适合的氧疗方案,同时还细心留意并比较高流量、面罩、鼻咽通气道三种方式给氧的优缺点,使得患者氧疗效果明显,舒适感明显提升。

央视医院重症监护室

医院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医院的任务通知……

医院建设之前,可能全国人民从医院的建设。

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医院,从设计图纸到竣工,在短短10天内建成。

医院内景

转战医院后,根据医疗队的安排,徐海涛教授被分配到ICU,主要负责辅导其他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置管;肺部、下肢深静脉静脉、心脏超声技术的应用和教学;指导气管插管后镇静药物、心血管功能调控、抑制应激;协同组织抢救等任务。

此时,麻醉科医师横跨多领域、一专多能的特点得到了全面体现:气道管理、急救复苏、生命体征调控、围术期超声、麻醉药物的应用等。这些都是新时代麻醉医师的看家本领,也是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变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来,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这些都是麻醉科的常规操作,平日在手术室里大家对于整个操作流程早已烂熟于心,但此时,同样的操作,难度和危险性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首先,医院的ICU属于红区,进入红区需要严格的自身防护,层层防护设备上身后,行动极为不便,手指活动也受限。

“全副武装”的徐海涛教授

其次,给确诊患者气管插管属于高危操作,有极大的被感染风险,根据第六版诊疗指南,病毒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而气管插管需要将患者的气道打开,制造气溶胶的可能性很大,且插管时麻醉医师需要靠近患者的口鼻处近距离观察,被感染的风险远大于其他岗位的同事们。

再者,ICU中接受插管的患者都存在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情况,先前未经全面的麻醉评估,气道情况未知,插管操作需要快准稳,不像手术室里的可以从容不迫地做好一切准备再仔细插管。

不难想象,在插管时,旁边的监护仪在不停地闪着红光尖声报警,而此时护目镜上全是雾气,带上四层手套的手指也不如平常那么灵活了,而气溶胶传播的威胁盘旋在心中难以驱赶,脑子里还要想着如何避免插管的一系列并发症这种非常情况下的插管,是对体力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因此有时两位患者下来,徐海涛教授的全身已经湿透了。

徐海涛教授在机械通气的患者床旁调整呼吸机

徐海涛教授正在进行经口气管插管

3

ICU里的“万能医师”

在重症病房的一线工作中,徐海涛教授逐渐成为这里广受信赖的万能医师”:当有的医生对插管没有把握时,或者患者插管后血流动力学不稳,或是机械通气的病人出现躁动镇静不佳时,或者患者出现疑似深静脉血栓但不能肯定时,大家都会想到叫徐海涛教授过去帮助。

此外,徐海涛教授在医院经常负责复杂的胸外科和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这类手术中经常会用到经食道超声来观察心脏的活动,也会用到术中超声来观察肺部。因此,操作起超声机器来,徐海涛教授是得心应手。

徐海涛教授在给患者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多变,需要及时检查以指导下一步治疗,而这些患者需要不间断的高流量吸氧,转运到CT检查室会中断他们的吸氧,不利于治疗。此时床旁超声简便、快速、无创、实时、可多次重复的优点让其成为了医生手里的优秀“武器”。

徐海涛在进行深静脉置管操作

“我们是人民军队、是人民海军、人民海军为人民、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军队和人民军医,这是我们人民海军的职责,也是我们必须担当的使命!”这是出现在徐海涛教授战疫日记里的一段话,而徐海涛教授和他的战友们也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军医的精神和担当。

致敬战疫英雄!

监制

夏继山

编审

王丹琳

编辑

方梅兰

主管

医院政治工作处

原标题:《我院麻醉科徐海涛教授战疫一线荣立三等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by/163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