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病因 >> 一周热点汇聚STP获FDA授予治
聚焦热点前沿,汇聚一周精彩,上周癌症领域又有了哪些进展,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一周热点
1.核酸干扰新药STP获FDA授予治疗胆管癌的孤儿药资格圣诺制药(SirnaomicsInc.)12月7日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核酸干扰创新药STP再次被美国FDA罕见病产品开发办公室(OfficeofOrphanProductDevelopmentDivision)授予治疗胆管癌的孤儿药资格。今年8月,STP曾被FDA授予治疗原发硬化性胆管炎的孤儿药资格。
圣诺制药开发的1.1类化药STP是一种具有抗组织纤维化和抗炎症治疗效果的核酸干扰药物,采用两个靶标TGF-β1和COX-2siRNA寡核苷酸组成,发挥其组合同时抑制的协同优势,采用组氨酸-赖氨酸共聚多肽纳米颗粒(PNP)增强药物的导入效率和安全性,直接高效阻断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的活性。
STP用于减少增生性瘢痕已于去年获得美国FDA和今年获得中国CFDA的临床批文,正在进行美国IIA期临床试验,中国临床试验正在展开。由于药物作用机制明确,理论上对各种炎症和纤维化相关的疾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疗效。
圣诺制药CEO陆阳博士表示:““再度获得美国FDA批准的孤儿药认定,对圣诺制药公司来说是又一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这是过去一年内我们取得的第四项临床研发的重大进展。前三项是STP用于增生性瘢痕治疗获得美国FDA、中国CFDA的临床批准和治疗原发硬化性胆管炎的孤儿药认证。新药STP抗组织纤维化和抗炎症治疗的特性有望尽快给胆管癌和其他类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带来有效的治疗手段。”
3.93%总体缓解率!精准抗癌新药临床数据喜人5.PFS相比化疗延长3个月,ORR翻倍,PARP抑制剂Talazoparib乳腺癌III期数据喜人12月8日,辉瑞宣布了PARP抑制剂talazoparib治疗种系(遗传获得)BRCA1/2突变阳性(gBRCA+)局部晚期和/或转移性乳腺癌的III期EMBRACA研究的结果。
结果显示,与医生选择的标准化疗方案相比,talazoparib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vs5.6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6%。此外,talazoparib治疗组ORR是化疗组的2倍以上(62.6%vs27.2%)。
安全性方面,EMBRACA研究的结果与之前的数据一致。最常见(≥15%)的任意级别不良事件包括贫血(52.8%)、疲劳(50.3%)、恶心(48.6%)、嗜中性白血球减少(34.6%)、头痛(32.5%)、血小板减少(26.9%)、脱发(25.2%)、呕吐(24.8%)、腹泻(22%)、便秘(22%)、食欲减退(21.3%)、背痛(21%)和呼吸苦难(17.5%)。talazoparib治疗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1.8%,化疗组为29.4%。talazoparib治疗组因严重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的患者比例为7.75,化疗组为9.5%。
EMBRACA研究是目前为止在gBRCA+乳腺癌患者中开展PARP抑制剂相关的规模最大的III期研究,共纳入例接受过最多3种细胞毒化疗的gBRCA+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2:1随机分组并分别给予每日1次talazoparib1.0mg和PCT(卡培他滨,艾日布林,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
研究的详细结果将在圣安东尼奥乳腺癌论坛上公布。
BRCA1和BRCA2是人体内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相关突变在全部乳腺癌中的发生率大约5%~10%,在种系突变乳腺癌中占20%~25%。携带BRCA突变的女性有65%会在70岁左右罹患乳腺癌。
Talazoparib是一种口服的PARP抑制剂。PARP全称是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参与DNA断链修复。健康细胞内存在多条修复断链DNA的信号通路,单纯抑制PARP对健康细胞的毒性不会太大,但是对于某些肿瘤细胞,由于特定基因突变(比如BRCA突变)会破坏其他DNA修复通路,从而会对PARP抑制剂格外敏感。Talazoparib目前拟开发的适应症包括gBRCA+乳腺癌以及其他存在DNA损伤修复缺陷的肿瘤类型。
目前全球共有3个PARP抑制剂获批上市,分别是阿斯利康Lynparza(奥拉帕利)、ClovisOncology公司Rubraca(rucaparib)、Tesaro公司Zejula(niraparib),目前都仅获批卵巢癌适应症。Lynparza的乳腺癌适应症上市申请于10月18日刚刚向FDA提交,并获得了优先审评资格。
1.TGF-β抑制剂可改善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增强肿瘤杀伤效果(图片来源于MedSci)
年12月8日,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发表了一份研究性文章,其在一项Tecentriq治疗膀胱癌的临床中发现,TGF-β蛋白的存在会帮助癌细胞免于免疫细胞的锁定,同时在小鼠模型中TGF-β抑制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合使用可增加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效果。
Tecentriq(atezolizumab)于年5月18日获FDA批准用于治疗膀胱癌,是一种靶向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阻断PD-1/PD-L1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来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年3月,百时美施贵宝抗CTLA-4抗体Yervoy(lpilimumab)获FDA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成为第一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用药。此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Opdivo(nivolumab,百时美施贵宝,.7)、Keytruda(pembrolizumab,默沙东,.9)、Tecentriq(atezolizumab,罗氏,.5)、Bavencio(avelumab,辉瑞默克,.3)、Imfinzi(durvalumab,阿斯利康,.5)。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适应症还在不断增加,并且还通过联合用药(免疫-免疫、免疫-化药)的方式增加治疗效果,可谓是喜报连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抗癌界美名远播、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wh/1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