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危害 >> 关于胆囊癌你了解多少无锡市锡山人民医
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carcinomaofthegallblader)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由于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胆囊癌已逐渐被认识,发现率有所提高。然而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在印度Gupta报告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中占2.9%,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8%,而美国在消化道肿瘤中位于直肠、结肠、胰腺和胃后,占消化道肿瘤的3%。胆囊癌病人的发病率女性较男性多2~4倍。多见于50~70岁,50岁以上者占90%。
病因
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
胆囊癌发生在底部多见颈部次之体部较少组织学上腺癌占80%未分化癌占6%鳞癌占3%混合癌占1%胆囊癌可直接浸润周围脏器亦可经淋巴道血循环神经胆管等途径转移及腹腔内种植晚期病人可发生远处转移但一般发生的较晚和较少
临床表现
1.右上腹疼痛
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不佳。这是由于胆囊功能不足以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
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黄疸。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黏膜黄染,伴皮肤瘙痒。
4.发热
部分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
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是因为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如侵犯十二指肠也可以引起梗阻;另外肿瘤侵及肝胃胰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检查
1.B超声检查
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是首选检查方法。内镜超声用高频率探头仅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明显提高胆囊癌的检出率,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2.CT扫描
CT扫描对胆囊癌的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
(1)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2)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胆囊腔存在;
(3)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4.ERCP
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3%~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
5.MRI:可采用胆道成像技术(MRCP),无需造影剂,无创伤,无放射,安全性好,易于接受,可为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6.细胞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可以直接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不高,但结合影像学检查仍可对半数以上胆囊癌患者作出诊断。
(2)肿瘤标记物在肿瘤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进展期胆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达9.6ng/ml,但在早期诊断无价值。CA19-9、CA、CA15-3等肿瘤糖链抗原仅能作为胆囊癌的辅助检查。
诊断
(一)早期症状极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多数病人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相似。以右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向右肩胛部放射,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低热,恶心及黄疸等。对40岁以上女性病人,有长期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史,若疼痛性质从阵发性发作转变为右上腹持续钝痛,且进行性加重,局部触及胆囊肿块,进行性黄疸,消瘦明显等情况出现,应考虑胆囊癌。胆囊癌晚期则可有肝脏肿大,腹水、恶病质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可了解肝脏功能情况及鉴别黄疸性质,呈阻塞性黄疸。
(三)X线检查:胆囊造影可见胆囊粘膜不光整,腔内充盈缺损。ERCP发现胆管突然中断,出现充盈缺损呈偏心性,边缘不规则或胆管狭窄范围较长。
(四)其他检查:B型超声、CT、MRI、腹腔镜均有较高诊断价值。
治疗
1.手术治疗
可采用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肝门部胆管癌故息性手术,中下部胆管癌切除术等方法。
注:即使是范围较大的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对身体也不会造成重大影响。手术长生的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慢性腹泻(因胆囊切除引起)、返流性胆管炎(因胆肠内引流引起)、营养不良(因胆肠内引流引起)。其中返流性胆管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但发生率并不高。医院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胆囊癌的5年生存率甚低,约2%~5%;80%以上的病人可死于1年之内。如胆囊癌仅侵及粘膜和粘膜下层,作胆囊切除术的预后较好,有人报道此组病人5年生存率可达40%~64%。故预后好坏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2.化疗
术中经胃网膜动脉插管至肝动脉,留置药物泵于皮下后,经药物泵给药,常用的化疗药为5-Fu,MMC(丝裂霉素)。
3.放疗
术中放疗、术后定位放疗及分期内照射等,根治性放疗剂量照射,对晚期胆管癌有一定的效果,可使癌细胞变性坏死和抑制其生长,可延长晚期胆管癌病人的生存期。
4.中药治疗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衰竭而致死等。
中药治疗胆囊癌首选以红豆杉为主要成分中草药,但是红豆杉不能单独服用。科学研究表明,红豆杉毒性很大,不良反应较多。主要用于弥补手术、放化疗治疗不足。
疾病预防
胆囊癌不宜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不能喝酒,不能吃牛肉。不能吃烟熏食物。定期进行B超等检查是早期发现胆囊癌的关键,对已发现的胆囊病变要密切观察其变化,必要时及时采取措施解除病变是可以明显降低胆囊癌的发生率。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些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