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危害 >> 肝囊肿概述
肝囊肿是肝脏最常见的占位性病变之一,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先天性、创伤性、感染性及肿瘤性囊肿。孤立的先天性肝囊肿大多无症状,但是巨大的肝囊肿也可以引起一些并发症,包括感染、破裂、自发性出血、梗阻性黄疸和肿瘤变性等。
临床表现:
肝囊肿多见于40~5O岁.好发于女性,女男之比为1.5:1,且在女性中无症状性囊肿比男性更常见。非寄生虫性和非肿瘤性囊肿病人起病多在50岁以后。创伤常见于年轻个体,所以创伤性囊肿的病人年龄较轻。在单纯囊肿中症状性的仅占少数,约24%,症状更常见于肿瘤性和创伤性囊肿病人。腹痛和腹部包块是最常见的症状,半数病人有这两个症状,其他不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饱胀感、疲乏和黄疸。症状通常由囊肿增大所致。体格检查可发现可触及的腹部包块或肝肿大,但这些发现是非特异性的.不足以取得确诊。
诊断:
首选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能鉴别肝内囊性与实性病变。超声检查能显示囊性结构,也能帮助鉴别囊肿类型。虽所有肝囊肿超声显示为无回声,但通过超声显示的解剖关系,胆道囊腺瘤能与单纯性或创伤性囊肿相鉴别。与单纯性囊肿单房性结构不同,胆道囊腺瘤在超声上为互相分隔的多房性声像。囊肿内隔膜的存在应提示肿瘤性囊肿的诊断。超声发现囊腔内存在碎屑,提示为恶性,应采取进一步检查措施。有黄疸的病人,超声检查能评价继发于肝囊肿增大所致的肝内胆讨和肝外胆道扩张。
CT在肝囊肿定位和在确定囊肿与周围结构诸如血管、胆管、空腔脏器之间的空间关系上优于超声。为了显示这些空间关系,应施行口服和静脉应用造影剂的腹部增强扫描。在CT扫描上,肝囊肿是非增强的液性(水)密度的病变,囊壁薄而均匀。当肝囊肿小于1cm,CT和超声确定囊肿性质比较困难,最好作影像学随访。当腹部CT显示水密度囊性结构为分隔和多房性的或囊内可见乳头状突起,应考虑囊腺瘤或囊腺癌的诊断。
磁共振(MRI)不作为肝囊肿的一线检查方法。往往因其他理由行MRI而发现肝内囊性结构。在MRI上单纯囊肿呈边界清楚的病变.这在T1加权上密度裉低,而在T2加权上为高密度。虽然肿瘤性囊肿的多囊结构显而易见,但MRI不能鉴别胆道囊腺瘤或囊腺癌。
治疗:
单纯性囊肿
无论是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还是术中偶遇的,无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均应采用保守治疗。单纯性囊肿的侵袭性治疗是有指征的。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1)经皮囊肿抽吸硬化剂注射;(2)剖腹手术治疗;(3)腹腔镜手术。
新生物性囊肿
新生物性囊肿包括胆管囊腺瘤和胆管囊腺癌。大约10%的新生物性囊肿为恶性。一般认为良性囊腺瘤有可能恶化.而成为胆管囊腺癌。新生物囊肿比单纯肝囊肿少见,在所有囊性肝病变中只占很小比例。其流行病学类似于单纯性肝囊肿,好发于女性.多见于40~5O岁。与单纯性囊肿不同,囊性肿瘤包块大且有症状。大多数病人有腹部不适病史或可触及腹部包块。超声和CT扫描常能作出诊断.它们能显示囊性病变是多房性的和囊腔内乳头状突起.但不能区分良性与恶性。虽术前或术中发现的周围组织浸润表明是恶性,但确诊依靠术中囊壁活检。手术是新生物囊肿的唯一可靠的治疗,且囊肿必须行完全切除,因为不完全切除总是会复发。
创伤性肝囊肿
创伤性囊肿少见,多见于年轻人。肝损伤后,目胆管损伤胆汁不断漏出到血肿腔.可以形成含有胆汁和血液的囊肿。只有继续胆漏囊肿增大才能引起压迫症状,因此病人出现症状延迟,可表现为腹痛、腹胀。创伤性肝囊肿可以在腹部创伤后短则几天晚则几月或几年表现症状。大多数创伤性肝囊肿可自愈,仅少数持续不消退而有症状者才需手术治疗。手术大多采用伴或不伴同膜填塞的单纯囊肿切徐和外引流,大多病人通过经皮囊肿置管引流而治愈。
讨论:
一般认为单纯性肝囊肿含有液体,其内壁覆盖一层上皮细胞,超声检查显示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病变,CT检查显示边界清晰光滑、壁薄的水密度病变,MRI显示T1WI呈均匀低信号病灶,而T2WI呈均匀高信号。临床上应与肝囊腺瘤和囊腺癌相鉴别。在超声,CT和MRI图像中,肝囊腺瘤与囊腺癌呈更典型的多房囊性病变,囊壁或分隔结节、离散的软组织肿块、厚而粗糙的钙化可增加囊腺癌的可能性。单纯性肝囊肿容易被误诊为其他肝囊性病变,其诊断的金标准为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单纯性囊肿临床较常见,且多无症状。当囊肿直径大于10cm时,可压迫周围器官而产生压迫性症状,如门静脉高压症、下腔静脉受压引起的水肿、黄疸、心律失常、十二指肠梗阻,同时可伴有囊肿感染及自发破裂出血等。当肝囊肿引起黄疸和间歇性上腹部疼痛时,应当考虑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上文病例的肝囊肿大小仅为5.0cm×5.3cm,且未压迫肝内胆管,黄疸是由于带蒂囊性肿物从左肝管伸入胆总管所致,符合肿瘤的特性,但囊内液体是无色透明的,无黏液,且术后病理检查未见异形或肿瘤细胞,证实为肝囊肿壁疝入胆总管引起的胆道梗阻,其发生原因尚不清楚。
对于症状性肝囊肿其治疗方案包括经皮穿刺引流术、开窗术、肝切除和肝移植术。针对上文病例,由于胆总管内囊性肿物的堵塞,即使行经皮穿刺或开窗引流囊液,也难以解除梗阻,而左半肝切除术是最佳选择。但鉴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根治性治疗方案未被患者家属认可。胆道镜下电切技术是从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治疗胆管狭窄的重要治疗方法,遂采取胆道镜下高频针刀电切技术从胆管壁上完整切除囊性肿物,进而成功解除胆道梗阻。
鐧界櫆椋庡幓鍝噷娌荤枟濂?鎬庢牱娌荤櫧鐧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