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治疗 >> 有黄疸就一定是肝炎吗肝炎和黄疸的关系是这
很多的肝病患者到了后期的时候,都是面黄肌瘦的,所以,人们就习惯性的把肝炎和黄疸联系在一起。诚然,肝胆联系很是密切,因为肝制造胆汁的,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它们中间由一个胆总管连接在一起,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容两个人关系好,也会用到肝胆相照这个词。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黄疸都是因为肝炎引起来的,有的可能是胆道系统的疾病,比如说胆总管结石、炎性水肿、肿瘤及胆道蛔虫、胰头占位等,还有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也就是溶血性黄疸,其主要原因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异型血输血后导致的溶血等;细胞性黄疸与肝炎有关,主要有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等;甚至还有可能是药物导致肝脏损伤引起的黄疸。
如果按照年龄来分的话,小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的黄疸随着年纪增大,就可以慢慢的褪去,病理性的黄疸,也是需要治疗的;而成人黄疸几乎都是病理性的。
医学是怎么定义黄疸的呢?我们正常的胆汁是黄绿色的,是因为胆汁中存在一类称为胆红素的色素,在血液中也少量存在胆红素。胆红素与胆汁代谢密切相关,当胆汁代谢或排出异常时可以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从而引起黄疸。黄疸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皮肤、眼白发黄,造成黄疸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所致。血液中总胆红素超过17.1umol/L时即为胆红素升高,当胆红素在17.1-34.2umol/L时不容易被人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umol/L时,称为显性黄疸,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肉眼可见皮肤或枯膜发黄的程度。
在临床上,就有黄疸型肝炎的病症。黄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
从患者开始有症状到出现黄疸这段时间,大多为几天到2周。最初患者的症状是畏寒、发热,体温在38℃左右,少数的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数日的情况。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尿黄似浓茶水,大便较稀或便秘。
值得一提的是,酒精是导致黄疸型肝炎发生的原因之一。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酒精,也就是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低于60公斤体重者应相应减少,最好掌握在45克左右。如果人们饮酒过量,将会直接性的导致肝脏受损,后来慢慢身体就会出现疲倦乏力的状态,皮肤也会出现黄疸,最终将会形成黄疸型肝炎。
中医认为,本病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外溢的病机,所以治疗多为祛湿利小便,健脾疏肝利胆。故《金匮要略》有“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训。并应依湿从热化、寒化的不同,分别施以清热利湿和温中化湿之法;急黄则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合用解毒凉血开窍之法;黄疸久病应注意扶助正气,如滋补脾肾,健脾益气等。广慈中医采用中医方药治疗黄疸型肝炎预后效果较为理想。
胡某,男,45岁。3年前曾患黄疸型肝炎,经治疗,黄疸指数正常,右胁隐隐胀痛,剑突下亦胀痛拒按,四肢无力,精神疲乏,时好时差,迁延至今。现巩膜、皮肤又出现黄疸,恶心厌油,食纳锐减,头晕心悸,大便溏薄,小溲短赤,腹壁绷急痛胀,肩颈部可见蜘蛛痣,肝代偿功能损害,轻度腹水,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西药效果不显。
在广慈中医经过了三个疗程后,患者面容光泽,黄疸大幅度减少,几乎没有,脉来匀缓,食量恢复正常,能吃炒菜,体能逐渐增加,二便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