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064742.html

自上次胃息肉的科普得到不少朋友热烈反响后,又有人关心胆囊息肉的治疗。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胆囊息肉的探秘。

(戳图片阅读原文)

01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通常指胆囊壁向腔内突起的病变,因单凭B超、CT等很难明确其性质,故初诊统称为息肉。

(一)病理学分类

1、肿瘤性息肉(恶性息肉):如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这类息肉约占2%,有癌变可能,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2、非肿瘤性息肉(良性息肉):如胆固醇性息肉大约占90%,炎性息肉大约占8%,此类息肉不会癌变,有的还会自动缩小或消失。还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这些也不会癌变。

一般将以下情况视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直径>1cm;患者年龄>50岁;单发息肉;息肉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等。

(二)临床表现

几乎90%以上的人并没有不适表现,往往是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有少部分人出现上腹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大多自己认为是消化不良或其他原因。

但是,如果息肉长在胆囊颈部,则会影响到胆囊的排空,所以会表现为餐后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尤其在吃了大鱼大肉后。如果本身就有胆结石,那么会疼的更厉害。

如果同时合并胆结石或内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会加重原有症状或增加死亡风险。

所以,得了胆囊息肉也不能大意!

02

胆囊息肉怎么治?

1、胆囊息肉10mm者

(1)若无任何不适,每6-12个月检查一次B超,如果息肉不增大,继续每6-12个月复查B超随访。如B超检查息肉逐渐增长超过10mm,建议手术。

(2)若伴有餐后右中上腹痛症状,并确认与伴随胆囊结石、胆总管梗阻、复发性胰腺炎等有关时,建议手术。

(3)若无症状,但年龄50岁、同时有胆囊结石,仍建议手术。

2、胆囊息肉10mm者,不论有否症状,建议手术。

手术方式的选择:

(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若胆囊息肉10-20mm、单个息肉、位于胆囊颈部、胆囊壁增厚、年龄50岁、同时伴有胆囊结石时,建议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不做保胆手术。

(2)保胆息肉摘除术:若胆囊息肉10mm以下、年龄50岁、无胆囊结石时,建议保留胆囊功能的胆囊息肉切除术,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腹腔镜完成保胆息肉切除,但难度较大,且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而近年来的一种新型的内镜治疗技术:内镜下经胃NOTEs保胆切息肉,可在切除胆囊息肉的同时保留了胆囊,并不影响胆囊发挥原有的功能。该内镜治疗方式较传统的腹腔镜胆囊息肉切除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的优点。

03

胃镜下保胆切息怎么做?

完善术前检查

手术室全麻下进行

胃镜从胃壁上打洞钻入腹腔

找到胆囊,打洞进入胆囊

切除胆囊息肉,处理创面

退出胃镜,依次缝合胆囊及胃壁上的创口

下面我们来看看图片

1.彩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

2.胃镜从胃壁打洞进入腹腔

3.找到胆囊,打洞进入胆囊

4.切除胆囊息肉,处理创面

5.封闭“洞口”

04

哪些人群容易患胆囊息肉?

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都与胆囊息肉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也就是说,肥胖人群、脂肪肝患者、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会比正常人患胆囊息肉的机会更高。

有胆结石的朋友更要注意。

归结起来,大概是以下这些人群:

1、不吃早餐或很少吃早餐者;

2、经常饮酒及进食高胆固醇食物、肥肉、海鲜、动物内脏者;

3、社会生活及工作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体育活动较少者;

4、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者;

5、年龄大于60岁者。

供稿/消化内镜科

编辑/小编团队

荐读

医生常说要忌口的“发物”,原来指这些

原生家庭真的是我的宿命?

鼻咽癌早期筛查应查什么?

周辉院长受邀为清远市公务员作健康讲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by/132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