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食管分为颈、胸、腹三部,食管有三处较为狭窄:一处在食管上端,有环咽肌围绕食管的人口;另一处在主动脉弓水平,有主动脉和左支气管横跨食管;最后一处在食管下端,即食管穿过膈的裂孔处。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前者最常见,病变多起始于胃角小弯,逐渐波及胃窦,继而胃体.后者以胃体部为主,与自身免疫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消化性溃疡以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最为多见,故分别称为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

胃溃疡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

(1)出血是消化性溃瘍最常见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DU)比胃溃瘍(GU)易发生,可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2)溃疡疼痛持久,节律消失,粪便隐血持续阳性,经内科治疗无效者,考虑癌变。

(3)急性穿孔最常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腹部剧痛和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4)幽门梗阻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频繁呕吐宿食,大量呕吐后疼痛可暂缓解;严重频繁呕吐可致失水和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空腹时胃内有振水音、抽出胃液量ml,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表现。

结肠镜检查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可直接观察病变肠黏膜并进行活检。内镜下可见病变黏膜充血和水肿,粗糙呈颗粒状,质脆易出血。也可见假息肉形成,结肠袋变钝或消失。

小儿腹泻易感因素包括: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力低;胃肠道分泌

  

型IgA(3gA)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人工喂养儿不能从母敦中得到Sl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故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低押血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精神不振、全身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严重者出现肠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心率增快、心音低钝,重者出现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几种常见肠炎的大便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含少量黏液,无腥臭味。

(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蛋花汤样或水样、混有黏液。

(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黏液脓血便,有腥臭味。

(4)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由黄色水样便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

(5)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典型大便为暗绿色似海水样,含黏液和伪膜.少数为血便。

(6)真菌性肠炎: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揸样细块i

常用的等张(等渗)液包括5%葡萄糖溶液、0.9%氣化钠溶液、i.4%碳酸氢钠溶液、1.87%乳酸钠溶液。葡萄糖溶液是非电解质溶液。

液体疗法的基本方法三定”是指定量、定性、定速广三先”是指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三补”是指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或镁。

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由于肠腔堵塞、肠壁病变、肠管受压等原因引起肠腔狭窄.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指不仅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同时发生肠管血运障碍。

急性阑尾炎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最常见,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晚期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盆腔位阑尾炎及出现盆腔脓肿时,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黏液便等直肠刺激症状。

右下腹固定压痛是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

可复性疝是指疝内容物在病人站立或者腹内压增加时产生,在平卧、休息或者用手推送疝块时容易回纳腹腔者。

难复性疝是指疝内容物不能或者不能完全回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与疝囊发生粘连有关。滑动性疝属于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是指腹内压骤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强行通过较小的疝环进人疝囊,随即被回缩的疝环卡住,使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腹腔的疝。

绞窄性疝是指疝内容物不能及时回纳,嵌顿时间较长,发生缺血坏死的疝。

内痔主要表现为排便时无痛性出血和痔块脱出,分为4期。I期:排便时无痛性出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II期:便血加重,严重时呈喷射状,排便时痔块脱出,但便后能自行回纳。DI期:便血量常减少,痔块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IV期:痔块长期脱出于肛门外或回纳后又即脱出。

肛瘘是指直肠远端或肛管与肛周皮肤间形成的感染性瘘管。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直肠下段或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包括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尤其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对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有特征性意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开放侧支之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食粗糙食物后可出现呕血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症状。

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症状:寒战和高热;肝区持续胀痛或钝痛;全身表现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常见体征:肝区压痛和肝大。

一期(前驱期)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为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病人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脑电图多数正常。

二期(昏迷前期)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以精神错乱、睡眠障碍、行

  

为失常为主。伴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痉挛及Babinski征阳性、扑霉样霖颤,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三期(昏睡期)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神经系统体征持续或加重,多呈昏睡状态,但可唤醒,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四期(昏迷期)肝性脑病患者,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脑电图明显异常。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表现除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夏柯(chan?t)三联征外往往还有休克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表现,临床称之为雷诺(Reynolds)五联征。病情常发展迅猛,有时在尚未出现黄疸前已发生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

胆石症按照胆石的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结石3种。胆固醇结石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常由于饮食和代谢因素使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所致;胆色素结石以胆红素为主,常与胆道感染有关;混合性结石由胆红素、胆固醇、钙盐等多种成分组成。

胆管结石腹痛位于剑突下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刀割样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主要系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端或壶腹部刺激胆管平滑肌,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

T型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如发现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堵塞或管道扭曲。如有阻塞,可用手由近向远挤压引流或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切勿用力推注。

由于胰酶或坏死组织液穿过筋膜和肌层进人腹壁两侧皮下,病人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可出现青紫色瘀斑,称Grey-Turner征,脐周皮肤出现蓝色改变,称Cullen征。

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后开始下降,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即可诊断本病。尿淀粉酶常在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大于U有诊断价值。血清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

每日消化道出血量,5~10ml,粪便隐血试验呈阳性;每日出血量50~ml,可出现黑便;胃内积血达~ml,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不超过ml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状态。出血量超过~ml,可出现全身症状。

内脏性疼痛特点:痛觉迟钝,定位不准确。躯体性疼痛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牵涉性疼痛指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痛觉信号被定位于远离该内脏的身体其他部位,如急性胆囊炎出现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的同时常伴有右肩背部疼痛。

炎症性病变所致的腹痛特点:一般起病缓慢,腹痛由轻到重.呈持续性;体温升高,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有固定压痛点,可伴有反跳痛与肌紧张。

穿孔性病变所致的腹痛特点:腹痛突然,有时呈刀割样持续性剧痛;迅速出现腹膜刺激征,易波及全腹,病变处显著;可有气腹征,如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见膈下游离气体;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出血性疾病所致的腹痛特点:多在外伤后迅速发生,也见于肝癌破裂出血等;以失血表现为主,常致失血性休克,可有程度不同的腹膜刺激征;腹腔积液0ml以上可叩出移动性浊音;腹穿见不凝血液。

梗阻性疾病所致腹痛特点:起病较急,以阵发性绞痛为著;初期多无腹膜刺激征。

绞窄性病变所致腹痛特点:病情发展迅速常呈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或持续性剧痛;易出现腹膜刺激征或发生休克;可有黏液血便或腹部局限性固定浊音区等特征性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jc/119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