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4913-1.htmlI

扬子晚报上海讯(记者刘孝浦)4月15日上午,在上海市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这次疫情以来上海慈善组织募集了多少社会捐赠,主要使用在哪些方面?除了慈善组织还有哪些公益力量参与?

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

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介绍,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社会各界爱心涌动、积极行动,尤其是基金会、行业协会商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对接爱的资源。

截至4月11日,本轮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收入已达3.37亿元,捐赠支出3.16亿元,其中资金支出1.45亿元,物资支出1.71亿元。在积极开展募捐活动的同时,捐赠款物的使用也进一步得到规范。

比如,上海慈善基金会发挥领头羊作用,募得善款1.16亿元,已支出万元,为有需要的社区提供价值近万元的行军床和多种抗疫物资;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上海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等主动为社区、学校配发防疫物资包,达万元;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仁德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主动建立紧急求助志愿服务平台,为受困人士开展应急援助,解燃眉之急。

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慈善组织,当下积极投身全市抗疫战场的社会力量还有很多,包括社会工作、心理咨询、医疗健康、应急救援等各类专业优势突出的组织,更有大量志愿服务组织和自发组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汇聚在一起,服务在一线,成为这座城市筑牢抗疫屏障的强大助力。

政府部门将进一步积极支持和引导慈善组织、民间公益力量依法规范开展慈善募捐、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严格按照《慈善法》等规定加强社会捐赠信息公开,用好每一笔善款,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有记者问:我们注意到一周前上海招募退役军人抗疫社区应急志愿者和医疗志愿者,目前已经集结了多少人,大概派往哪些领域开展工作?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邓小冬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邓小冬介绍,我们广大退役军人在离开部队的时候,都曾庄严宣誓“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们社会责任感强、组织纪律性强,有着不怕苦、不怕累、敢于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在历次灾害和突发事件中,退役军人都是一支重要的突击力量。疫情爆发之初,很多退役军人在第一时间就主动报名参加了志愿服务工作。

4月8日,我们向全市退役军人发布了社区应急志愿者的招募公告。截至昨天,市区两级共收到人报名,我们将其编组成57支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在各区就地开展包括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物资搬运等志愿服务。

同时,考虑到一线医疗队伍急需增援力量,我们又专门针对具有医护专业背景的退役军人发出了招募公告,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集结和各项准备工作,到目前为止,向杨浦、虹口、静安等7个区派出了11支以医护人员为主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方舱服务和核酸检测等工作。这支队伍中,有不少是参加过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援鄂抗疫等抢险救灾工作的同志。

让我们感动的是,因为年龄、社区封控等原因,一批无法到一线工作的老医生、老专家们主动请战,希望针对防控期间广大市民就医不便的问题,贡献一份力量。为此,我们立即开发了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平台,开展面对面的线上寻医问诊。

4月13日,平台正式上线,从这两天的运转情况来看,解决了不少市民在健康方面的咨询问题。比较集中的包括,一些患有内分泌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咨询服药问题;一些一线防疫人员,因过度劳累,引发膝盖、腰部等伤痛,咨询如何缓解;再有一些市民因居家多日出现焦虑情绪等。

目前,我们共有73名医疗专家教授,每天分三班在平台上持续为市民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5位医疗专家,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院士领衔的国内7位院士也加入到咨询队伍,在线上为广大市民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校对徐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wh/164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