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敏封面新闻记者简婷婷为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攻坚战,医院派出的20位分子生物学专业人员组成的四川省医院检验检测队(简称“四川二队”)赴京支援。队员们在连续奋战21天后,圆满完成任务于今日回蓉。义无反顾“四川决心”“时间紧、任务重,但是都没有任何怨言,非常令人感动。”医院临检党支部书记、临床医学检验部主任刘华伟说,支援任务是在6月22日凌晨1时许接到的通知,医院派出2位具备实战经验的分子生物学专业人员到北京支援。一方面需要选择符合要求的人员,一方面要满足院内原本的标本检验需求,刘华伟当即对人员进行了重新统筹安排。最终,选定主管技师张彦懿、检验学博士骆贞红出征北京。骆贞红(左)、张彦懿(右)在北京支援作为90后的骆贞红才满30岁,去年8月才毕业加入医院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工作磨合,已成为了组内的骨干成员之一。“还是很意外,没想到自己会冲到战疫最前线。”凌晨接到电话时,她睡得已有些迷迷糊糊,虽然不了解当时北京疫情的情况,但还是一口答应前往支援。不过,对于这个决定,刚开始时家人并不太理解。“因为说好的见家长,又要往后推了。”原来,早在过年时骆贞红一家和男友一家就约好了回湖南老家见面,但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关系,这事先被推迟到了劳动节,结果又因为工作没忙得过来又被推到了端午节,“我父母都有点不理解,更不要说我男朋友了。”不过,虽然没有得到家人第一时间的支持,但是却并不影响骆贞红的决定,“既然国家有这个需要,我们就应该义不容辞的贡献力量,其他事情都是可以克服的。”火线支援“四川速度”33岁的张彦懿是一位有着8年经验的“老检验”,更是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老党员”。对于赴北京支援,接到通知就开始收拾行装,并于6月23医院的18名队友带上物资、设备等一起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征程。在抵达北京的当天晚上,队内即迅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同步成立了质量、技术管理小组以及物资管理小组。与此同时,全队立即组织编写《四川援京核酸检测二队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实验室检验工作制度及流程(第一版)》,医院检验科合作编写了《医院-四川二队新冠核酸检测协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第一版)》。为了保障每位队员的安全,还进行了相关制度流程和生物安全的培训。6月24日安装调试设备完成后,在36小时内完成了所有仪器的比对和性能验证。一线战疫“四川力量”6月25日,张彦懿、骆贞红两人正式投入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中。除了穿着三层防护服,还需要待在闷热的负压环境中,这些无疑是在让标本检测的操作难度不断增加。“可能几分钟衣服就全部湿了,最麻烦的是护目镜里起水珠,只有瞪着眼睛从水雾缝隙里面看。”尽管操作难上加难,但都不是影响检测质量的借口,两名队员始终以国际标准化的ISO质量精神要求自己,保质保量完成每一个检测任务,“我们就是捕捉病毒的人,抽丝剥茧发现问题,容不得一点马虎和大意。”因为有了火线支援,医院的核酸检测能力迅速提升,每日单管样本检测数倍提升。“为了完成检验,采取的是机器不停、人员连轴转,有一天更是从清晨7点一直忙到了第二天凌晨5点。”张彦懿说,能够完成样本的批量检测,取决于每一个队员全心全意的付出,“高强度的工作和高温的环境,都累得精疲力竭,但是都没有任何人抱怨,反而会因为贡献了力量而感到自豪。”而后,为了满足患者检测需求,“四川二队”的队员们更是主动提出了承担夜班发热门诊和急诊样品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并且保证每一批次的检测都在6小时内完成。虽不是与患者一线面对面,但却是天天和病毒短兵相接。两位队员今日下午随队回蓉7月13日,张彦懿、骆贞红与队友们在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后返回成都。在进行集中观察调整后,将再次投入到新的一轮工作任务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wh/173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