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胆管上皮为靶细胞、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性表现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术语一直沿用至今,然而,该命名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该病的特征及病程,因为多数非肝硬化患者进展是相当缓慢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胃肠病学系肝病科、Tytgat肝脏和肠道研究中心BeuersU医师等详细介绍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过程。相关内容于年11月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

今天被广泛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疾病,最初由AddisonGull于年提出,年,Hanot再次对该疾病进行了描述。多年后,MacMahonThannhauser将该疾病描述为“黄瘤性胆汁性肝硬化”,上述描述是基于眼周皮肤出现典型的黄瘤伴胆固醇酯堆积,肝内小胆管炎性破坏,导致胆汁淤积型肝硬化。但黄瘤形成并非该疾病的常见表现,1年后Ahrens将该疾病描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该术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因为大多数患者有晚期肝病表现。

年,DameSheilaSherlock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个术语提出了反对意见,原因为她的许多患者在诊断时无肝硬化表现,甚至对于严重病例,其平均生存时间为5.5年(3~11年),许多无症状患者的存活时间超过10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个术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年,Rubin、Schaffner和Popper在其文章提出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这一术语。S.Sherlock对上述新术语进行了广泛的评论,指出“新术语更好,虽然新术语不太可能替代目前比较流行的、不太准确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术语。她是正确的,她的观点再次得到了证实。40年后,欧洲和美国临床实践指南仍然采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术语,纵使该术语已经过时,不能准确地反映绝大多数患者的自然病程。

随着临床医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胆汁淤积标志物,典型血清学标志物和抗线粒体抗体检测方法不断改进,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显著改善。此外,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引入原位肝移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引入熊去氧胆酸(UDCA,13~15mg/kg,1次/d)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预后亦显著改善。今天,2/3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接受UDCA治疗患者的预期存活率不同于普通人群,仅有少数患者永不会发展为肝硬化。

尽管目前遗传学、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上述情况促使目前正在研发新治疗方案。

第二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Monothematic会议于年5月23-24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来自英国和德国的患者代表RobertMitchell-Thain和IngovanThiel,要求更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术语,“纠正不准确术语”、“术语中取消肝硬化”,阐述了这一错误术语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扰,包括对这一术语的误解、这一术语的缺陷和差异,他们代表来自世界不同地区许多国家的患者群。这一举措是基于年在伦敦召开的EASL国际肝病大会上与患者国际宣传学会(internationalpatientadvocates)和医学专家的讨论,以及患者支持小组在超过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进行的调查。

EASLMonothematic会议召开前该领域专家通过E-mail进行的讨论、会议期间的激烈讨论、以及会后频繁的E-mail交流,在全球绝大多数专家之间形成了普通认可的观点:①应对术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进行更名(如年DameSheilaSherlock所提倡的);下列提议在讨论者中得到了广泛支持:如有可能,首字母缩写“PBC”保持不变;只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就使用简单的短术语(可接受缺陷),因此,“理想的”替代术语仍未明确。

随着欧美患者支持率不断增加,在该领域国际专家中进行了一些调查,在EASL选择的委员会成员和EASL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管理指南的资深评审者(n=15)中,%的人员同意对术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进行更名,并保留原首字母缩写“PBC”。60%的人员首选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20%首选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病变”,20%首选其他术语。对美国肝脏病研究学会(AASLD)、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和EASL委员会外该领域国际专家(n=16)中进行调查,88%的人员同意对术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进行更名,并保留原首字母缩写“PBC”。56%的人员首选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13%首选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病变”,38%首选其他术语。对日本专家(n=18)进行调查,%的人员同意对术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进行更名,78%的人员同意保留原首字母缩写“PBC”。61%的人员首选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28%首选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病变”,11%首选其他术语。因此,命名缺陷是可以接受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作为PBC新名称,获得了全球专家的最广泛支持。

临床医师的目标为,积极帮助和医治患者,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因为患者需要平衡其个人生活与其临床需求。“肝硬化”这一术语弱化了临床医师的角色和作用。自体免疫性疾病的更名并非没有先例,如,韦氏肉芽肿病现在被称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提议已于年11月获得EASL管理委员会批准,于年4月获得AASLD管理委员会批准,于年7月获得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管理委员会批准。APASL管理委员会和欧洲胃肠病学联合组织(UEG)管理委员会的投票仍处于待定状态,但预先获得了上述2个学会管理委员会的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要求医疗专业人员参与诊断和症状编码修订过程(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1)。

“PBC更名倡议”获得了国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宣传学会的支持,有责任递交全球国际专家的联合提案——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专家已经意识到了新术语的缺陷,并认为,备选提案,如原发性小胆管胆管炎、原发性肝内胆管炎、原发性小胆管相关胆管病变、原发性胆汁性/外周性(破坏性)胆管炎、原发性胆管肝炎,可能会稍微靠近于专家对该炎症性肝脏疾病的想法。作者已善意地提醒Hans文献的所有批评者认真选择“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这一术语,根据DameSheilaSherlock的观点,选择这一术语太难了,该术语未获得充分的支持。

批评者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这一术语有些重复(“同一件事情叙述2次“)。真是如此吗?“胆管炎”充分描述了受损的小型小叶间胆小管周围存在显著的炎症浸润。最近的实验性证据表明,疏水性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有机成分,可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炎症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研究有助于专家选择一个简单的、合理的名称。

一些批评者指出,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新术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可能与其他免疫性胆管炎,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相混淆。事实上,术语“胆管炎”是对肝内或肝外胆管炎症性疾病的一般描述,如“肝硬化”将瘢痕组织替换正常肝脏组织。此次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进行更名提高了医疗人员和患者群的新认识,使其更加







































哪的白癜风医院权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wh/50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