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胆囊炎已成为生活中一种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其发病率达到7-10%,并逐年升高。据统计,美国胆囊结石的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发病率50岁以下为10.2%,60-69岁为38.6%,80岁以上为53.3%。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文/蒋少敏

胆囊炎临床表现

急性胆囊炎

疼痛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多发生在进食高脂食物后,多发生于夜间;右上腹一般性疼痛,见于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乃系胆囊炎症刺激右膈神经末梢和腹壁周围神经所致。

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顽固或频繁,可造成脱水、虚脱和电解质紊乱,多见于结石或蛔虫梗阻胆囊管时。

畏寒、寒战、发热轻型病例常有畏寒和低热;重型病例则可有寒战和高热,热度可达39℃以上,并可出现谵语、谵妄等精神症状。

黄疸较少见,如有黄疸一般程度较轻,表示感染经淋巴管蔓延到了肝脏,造成了肝损害,或炎症已侵犯胆总管。

慢性胆囊炎

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右下肩胛区疼痛;进食高脂或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相交替的特点,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症状同,缓解期有时可无任何症状。

胆囊炎的危害

急性胆绞痛,胆囊积脓,甚至坏死、穿孔、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休克而危及生命。

阻塞性黄疸:胆结石下进入胆总管,继发胆总管结石,一旦结石嵌顿,可出现胆绞痛,畏冷、发热,全身黄染,化脓性感染休克。

胆石性胰腺炎:在中国50%-80%的胰腺炎由胆结石引起。胆石性胰腺炎往往是十分严重的出血或坏死性胰腺炎。而很多胆结石合并胰腺炎的病例经常在切除胆囊后便不再复发。

胆心综合征: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的兴奋,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冠状动脉血量减少,从而发生心绞痛,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引发胆囊癌:有学者指出,有胆结石的病人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结石者的6-15倍;结石的大小与胆囊癌的发生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有40%的胆囊癌患者结石大于3厘米;结石时间长短也与发生胆囊癌相关,胆结石长期存在往往会引起胆囊萎缩、钙化,而钙化性胆囊或瓷样胆囊中约有20%-60%的患者发生胆囊癌。

治疗:真正的微创手术——腔镜胆囊切除

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方法,而腹腔镜切除胆囊即所谓的微创手术切除胆囊,已成为外科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是真正的微创手术。

创伤小首先是指腹壁的损伤小。由于腹腔镜技术不需要在腹壁上切大口子,只需要在腹壁上切几个小孔(一般是两个1公分的和两个0.5公分的),置入镜头和长柄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取代了以往传统的切开腹壁的手术方式(切口长度10~15公分),同时也不需要使用拉钩等器械对腹壁进行牵开,因此腹壁的损伤远远降低,术后切口疼痛的感觉也就大大减少了,而这又大大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活动,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过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伤小还表现在病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就是手术过程中对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小。一方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是依靠气腹来对胆囊周围的脏器进行牵开,而不是像传统开放手术那样利用拉钩来牵开,因此对周围脏器的损伤较小。另一方面,腹腔镜的镜头有放大作用,这样术者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手术区域的解剖关系,同时利用高频电刀等专用器械进行止血、分离、切开等操作,手术更加精确,几乎没有出血,手术时间更短(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最顺利的15分钟就能完成手术)。

一般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地活动,术后第一天就可以进半流食,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常饮食,并出院了。为什么恢复这么快呢?主要还是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伤小。首先,对腹腔内脏器的扰动小,胃肠道功能容易恢复,可以早期进食,减少输液量及输液天数;第二,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机体的影响小;第三,切口疼痛轻微,患者可以早期下地活动,而早期活动又能促进恢复;第四,患者不用插胃管、尿管。患者负担小,痛苦少;第五,由于切口小,一般都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需拆线,可以提早出院。

QA︱几个病患关心的问题

Q:可以保胆取石吗?

A:保胆取石是近些年提出来的,部分医学人士认为,一有胆囊结石就将胆囊切除,在一定程度上把一些不必要的胆囊切除了。但是近些年的临床上发现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复发率还是相对较高,且大宗随访病人中我们发现,胆囊切除后并没有出现较高的术后并发症。

Q:胆囊切除了是否会导致长期消化不良或腹泻?是否会增加结肠癌发病率?

A:切掉胆囊后,在一段时间里对消化功能会有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代偿即如常人一样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对人体健康没有什么重大的影响。

胆囊具有浓缩、贮存和排空胆汁,从而起到调节胆道内压力的作用。胆囊切除后这些功能消失,肝脏分泌的胆汁持续不断地流入十二指肠,这使得在消化阶段流入肠道的胆汁不够,而在非消化阶段,流入肠道的胆汁不能发挥其作用。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代偿,胆管会代偿性增粗,部分代替胆囊功能,胆总管下端的括约肌也会出现持久而有节律的关闭或开放,以适应消化的需要。因此,部分病人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对脂肪消化的耐受性差,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步改善。事实上,有不少病人术前胆囊已无功能或功能下降,病变胆囊会影响病人的消化功能,还会发生胆绞痛或急胆发作,甚至癌变,这种病人胆囊切除后,不但不会出现术后消化功能不好,反而因切除病变胆囊而改善了消化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少数病人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胆汁返流性胃炎,临床上为数不多,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有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有增加大肠癌发生率的可能性,但发生率不高,可不必惊慌。









































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wh/64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