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泡胚胎发育过程中,三胚层形成后,内胚层主要分化成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内外胚层的分化转化不全所致。胃泡显示时间较肠道早,经腹部超声显示胎儿胃泡最早为15周,经阴道超声为13周。正常胃泡位于左上腹腔,呈月牙形,隐约可见三层胃壁结构。胎儿胃泡产前超声形态学改变与消化道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胎儿胃泡过大或出现类似双胃泡等可能是消化道梗阻。观察胎儿胃泡有助于诊断胎儿消化道畸形。

观察最佳切面:腹部最大横切面(腹围切面)显示胎儿胃泡后,转动探头,将声束略向胎儿背部左后下方倾斜,以显示胎儿胃泡冠状切面最长径,亦可显示胃幽门部,视为最佳切面。临床上所称的“胃窦即幽门部,位于胃的最低部,分幽门窦及幽门管两部分,肌层较厚,超声探查时胃蠕动波于胃窦部位最为明显。胃的远端接续十二指肠处为幽门,是胃的出口。胃壁中层环行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其在幽门瓣的深面,与幽门管纵行肌协同收缩、舒张,起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至胃的作用。

胎儿胃泡超声形态学表现与先天性消化道异常相关性

胎儿腹腔未探及胃泡,胃泡移位——提示膈疝,胎儿横膈发育缺陷,导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常见胃泡与肠管。

胎儿无胃泡显示——提示食道闭锁

胎儿胃泡较小——提示食道闭锁并食管气管瘘

胎儿胃泡过大——提示先天性幽门梗阻

胎儿胃泡呈双泡征——提示胃泡下段消化道梗阻,常见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环状胰腺等

不同孕期胎儿胃泡大小不一样,且与胎儿当时吸入羊水量或胃排空内容多少有关。如探及小胃泡或无胃泡则应动态观察,可于1、2、3h或24小时再进行检查,多次检查仍未见胃泡或小胃泡才可诊断。消化道的畸形往往合并羊水过多。小胃泡有时可能因羊水过少胎儿吸入羊水量过少所致,故应综合考虑,以免误诊。

胆囊妊娠12周,胆囊开始腔化,肝细胞开始分泌胆汁,孕13周时胆汁开始经胆管输入十二指肠,中晚期妊娠后超声显示胎儿胆囊位于肝右叶下,为无回声结构,囊内积聚胆汁,透声佳。

孕14周超声即可显示胎儿胆囊,文献报道14-16周经阴道超声检查胎儿胆囊的显示率为99.9%,14-16周经腹部超声检查胎儿胆囊的显示率为31.4%,16-20周显示率76.6%,20-24周显示率为92.9%,24-28周显示率为95.3%,28-32周显示率为95.5%,32-36周显示率为85.2%,36周后显示率为76.2%。正常胎儿超声检查均可发现胆囊。当胆囊不能显示时警惕胎儿可能发育异常。

胎儿胆囊超声观察要点:在显示胎儿标准腹围切面后,探头略向胎儿尾侧偏斜扫查即可显示胆囊,然后以胆囊为中心略旋转探头可显示胆囊最大切面,正常胆囊长轴呈梨形,横切面呈类圆形,位于上腹部脐静脉腹腔段右侧,当难以分辨胆囊与脐静脉时,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鉴别。

胎儿胆囊位置异常:胎儿胆囊位置异常主要有左位胆囊及胎儿持续性右脐静脉导致的胆囊位置异常,而以胎儿持续性右脐静脉多见。

胎儿胆囊形态异常:国外报道胎儿胆囊增大与“18“13三体有关。胎儿胆囊小于正常应警惕胆道闭锁及胆囊发育不良。胎儿重复胆囊,胆囊横隔等临床罕见,国内外仅有个例报道。重复胆囊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异常,表现为两个独立的胆囊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胆管,其发育机制并不十分清楚。重复胆囊应注意与胆囊褶皱、隔膜和胆囊憩室等病理性肿物鉴别,尤其应与胆总管囊肿伴发十二指肠囊肿进行鉴别,两者发病位置及超声表现相似,鉴别要点是重复胆囊平行于正常胆囊且位于胆囊窝,重复胆囊及胆囊横隔不伴发结构畸形,可能仅在出生后增加急慢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癌的风险。

胎儿胆囊未显示:与胆囊囊性纤维化、非整倍体、胆囊发育不良及胆道闭锁等相关。认为14周后少数胎儿超声检查未显示胆囊,若1-2周后复查仍未显示胆囊,应提示胎儿胆囊未显示,应及早行相关检查及密切随访。目前国内尚无胎儿胆囊未显示的相关研究,对于孕期胎儿胆囊的筛查无明确标准,无中国人群胆囊大小测量的参考值。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欧阳春艳整理发布)

点击右上角您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分享此文:

1、和朋友们分享此文;

2、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3、将文章分享到腾讯微博;

4、点击“历史消息”即可查看以往发送的资讯文章;

发送8位日期格式数字(如)给我们即可查询当天的历史消息,该功能自年1月20日起启用。

您还可以扫描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白癜风症状特点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wh/96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