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

  据新华社10月13日报道,泰国王宫宫务处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于当天15时52分去世。

  他是当今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

  普密蓬国王享年89岁,在位70年。他于年出生,年继位,年加冕,是当今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也是曼谷王朝的第九位国王。

  去世前健康状况不稳

  据中新社10月10日援引外媒报道称,泰国皇室宫务处当地时间9日晚发声明,表示久病未愈的泰国国王普密蓬健康情况不稳,医生正密切监察。

  声明指,8日下午医生们替普密蓬进行了血液透析,并且更换了排走普密蓬侧脑室多余脑脊液的喉管。其后,普密蓬的血压时有下降,医生用药并使用呼吸机,使其血压回复正常水平。

  到9日凌晨,普密蓬的脉搏增快,血压问题有所消退;然而他的血酸升高。超声波心动图显示,普密蓬肺部血压升高,注入其左心室的血液显著减少。同日下午,医生施药为普密蓬扩张肺部血管,其脉搏和血压此后有所改善。

  88岁的普密蓬在位70年,近年他健康大不如前,长期留院疗养,在今年1月曾经短暂出院。

  两年前因胆囊发炎做了胆囊摘除手术

  另据中国新闻社年10月6日报道,泰国王室秘书处6日发布声明称,普密蓬国王5医院接受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其整体状况得到了改善。

  医疗团队的报告称,从10月4日晚到10月5日,普密蓬国王血压正常,心率有时比正常速度快,体温大多数时候保持在37摄氏度,但也曾一度上升至38.5摄氏度。检查发现,其病因系由胆囊发炎所致。

  国王专职医疗团队遂决定为普密蓬国王作胆囊摘除手术。手术从5日晚9时45分开始,历时1小时15分钟成功完成。

  胆囊切除后对身体的影响

  胆囊在人体中的位置

  胆囊切除术后的远期副作用可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胆囊除具有储存、浓缩和收缩等功能外,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经肝内外胆管沿胆囊管,进入胆囊进行存储和浓缩。浓缩后的胆汁要比肝脏分泌胆汁浓缩30倍,留作进食高脂肪餐时,排入肠道参加消化。如果胆囊已经切除,就失去了这部分高浓度胆汁,在进食高脂肪食物时身体只好耐受消化不良,而导致腹胀腹泻。

  2.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液的向胃返流,胃液向食管的返流:

  近年来这种报导明显增多,同时亦有相关的实验对照研究证实。其原因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储备功能的丧失,导致胆汁由间歇性和进食有关的排泄变成了持续性排入十二指肠,此时返流入胃的机会增多,导致了胆汁返流性胃炎或食道炎,给病人带来了很多痛苦。

  3.胆囊切除术对结肠癌发病率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欧洲学者发现在患结肠癌的病例中,不少病例都有胆囊切除的病史,有学者指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行胆囊切除病例增加45倍。动物实验指出:次级胆汁酸能直接增高动物结肠癌的发生;对照研究发现胆囊切除能增加肠黏膜的增殖活动,从而促使癌变的发生。胆囊切除后胆汁的质和量的改变才是大肠癌变的主要原因。肝脏分泌出的胆酸为初级胆酸,进入肠道后与细菌接触,而成为次级胆酸量的增加;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功能丧失,初级胆酸24h持续不断地流入肠道与细菌接触,从而产生大量次级胆酸;结肠内的次级胆酸的浓度,故胆囊切除术后癌种好发于右半结肠。因此,关于胆囊切除术后促进结肠癌发生的机制普遍认为:胆囊切除术后更多的胆汁循环影响了细菌的降解,由此产生胆盐池中的次级胆酸的含量和比例增高,而次级胆酸具有致癌或协同致癌作用,故易发生结肠癌变。

  4.胆囊切除术后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问题:

  在胆囊切除的手术过程中,由于Calot三角的重要性,加之局部组织的粘连影响,胆囊切除术所带来的合并症总有一定的概率(胆管损伤:0.18%~2.3%);且有一定的死亡率。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胆管损伤的病例中绝大多数是由胆囊切除引起。黄晓强统计例CBD损伤病例中,例为胆囊切除引起,占狭窄病例的75%。以美国为例,每年要做胆囊切除约50万例;如此算来每年将有成千上万例胆管损伤发生;我国人口众多,胆囊结石病例应在美国之上;而胆管损伤的并发症是胆道外科的非常疑难的课题。

  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以往“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这一名词是一个模糊概念;随着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已经排除了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胆管损伤等诊断,而只有胆道术后发生的Oddi括约肌炎症和运动障碍方能称得上“术后综合征”,而这一征候的治疗临床上甚感困难。

  6.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分析CBD原发结石形成的原因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学说就是“流体力学”的原理。在胆囊切除以后,胆囊对于胆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的作用,导致了胆总管内压力增高,引起了胆总管代偿性扩张,从而又使胆总管内的胆流速度变慢,并发生旋涡或涡流,后者是形成胆石的重要学说。

  胆囊息肉病人的胆囊功能绝大多数是正常的,为了一颗小小的良性息肉轻易的切除胆囊,丧失了胆囊功能,招来了胆囊切除术后的种种弊病,这是现代外科的大忌,应慎重行事。

  关于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在保胆与切胆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内镜保胆取息肉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切胆取息肉丢掉了胆囊,丧失了胆囊生理功能,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障碍,甚而有引发结肠癌的可能;保胆取息肉术式十分安全,不可能有胆囊切除的那些合并症,至今无死亡率。

  切除胆囊后当然无胆囊息肉复发可能;但引发了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增高的危险;然究竟哪一个合算?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胆囊这一重要的消化器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除了具有浓缩、收缩和调节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外,还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器官。不是可有可无的胆囊,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故不应轻易废除!当然,对于胆囊萎缩,胆囊已无功能,或胆囊可疑癌变者,无疑应该切除胆囊,去除病灶。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







































擅长白癜风疾病的诊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yy/98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