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治疗 >> 充气式加温系统的不同温度对婴幼儿术中体温
充气式加温系统的不同温度对婴幼儿术中体温的影响
孙立群李胜云白冰魏薇张增梅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2(11):-.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保持体温恒定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及各项生理功能的稳定至关重要[1]。婴幼儿剖腹手术中由于腹腔长时间暴露、周围冷环境、手术时间长、麻醉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儿常出现术中体温下降现象[2],通常将围手术期核心体温36℃称为低体温[3]。低体温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对于婴幼儿患者来说,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无法像成年人一样控制正常体温,其发生率高达60%[4]。术中低体温会给患儿带来许多危害,例如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率增加,麻醉恢复期延长,免疫力下降等,影响手术成功及预后,医院的负担。为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美国围麻醉期护士协会(AmericanSocietyofPeri-AnesthesiaNurses,ASPAN)[5]、英国国家卫生保健优化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areExcellence,NICE)[6]颁布的术中体温管理指南中均推荐充气式加温系统为术中使用主动加温的标准措施,因其效果的优越性而得到广大医务人员认可。但是在应用于婴幼儿时,应该使用充气式加温系统何种保温温度以及不同的温度在使用过程中婴幼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何等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对60例实施剖腹手术的婴幼儿分别使用3种温度档并观察其预防低体温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年10月至年7月在我院手术室剖腹进行腹膜后肿瘤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R-Y吻合手术的60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科研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年科研第(45)号]。入选标准:(1)家属知情同意;(2)年龄:1~3岁;(3)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体格情况ASA分级为Ⅰ~Ⅱ级;(4)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5)术前体温正常,无发热或体温过低现象;(6)无其他器官合并症,无凝血功能障碍;(7)手术时间2h。排除标准:(1)有耳道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或垂体功能异常)者;(2)术中出现大出血、休克、心脏骤停等并发症;(3)因特殊原因影响完成研究者,如手术中因体温过高或过低而必须停止使用保温设施或增加保温设施的病例等。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患儿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即按患儿纳入顺序将其编号,采用计算机产生60个随机数,将随机数从小到大排列后得序号,序号1~20为A组,序号21~40为B组,序号41~60为C组。3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表面积、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方法。患儿入手术室前30min将手术间空调系统的温度设置24~26℃,湿度40%~60%,房间温度会在设置的范围内±1℃波动。术中输血输液使用加温仪加温,温度调至37~40℃,血制品温度不得超过38℃。患儿入手术室即刻覆盖手术单以及充气加温毯(warmtouchpatientwarmingsystem,WT-型充气加温系统,美国TYCO公司生产),开始消毒后将充气加温毯退至下半身,并将两侧多余部分包绕在腿下,直至术后清醒送出手术间时撤去加温毯。3组充气加温系统分别设置为A组45℃档(45min后自动调节43℃档),B组43℃档,C组38℃档。
3.观察指标。使用德国BraunPro型儿童鼓膜测温仪监测患儿鼓膜温度,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5、30、45、60min及之后每30分钟的鼓膜温度。术后记录输液量、失血量、拔管时间和麻醉清醒时间等情况。
4.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两两比较采用SNK-q法)、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1.3组患儿不同时间点鼓膜温度的比较见表2。2.3组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比较。3组低体温发生率分别为A组10%(2/20),B组25%(5/20),C组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P=0.02)。3.3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比较见表3。3讨论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1~3岁的婴幼儿,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婴幼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相对体表面积比较大,皮下脂肪少,血管多,隔热差,但热传导性比较强,代谢率高,很容易将机体内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全麻对体温调节又具有抑制作用,阻断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7],加之婴幼儿体温调节系统发育本不成熟,因而更容易发生低体温现象[8],成为术中低体温的高危人群[9]。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术中低体温会减少肾血流并影响机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造成免疫功能抑制,凝血机制紊乱,切口感染率增加等不良影响[10,11]。近年,随着手术室护理理念的不断增强,人们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