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治疗 >> 技术与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总胆固醇和
技术与探讨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总胆固醇和中性粒、淋巴细胞及其比值的临床价值
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检验科
李立和白景珍张超刘冰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患,科学评价其临床检验指标对患者的诊断、状态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仅就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中性粒、淋巴细胞计数及其比值的临床价值做一初步评估。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年12月25日至年4月30日我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例,良性肿瘤患者例,均经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年1月至年4月健康体检者例,体检结果排除恶性肿瘤。3组在年龄、性别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
2.仪器BeckmanCoulterAU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希森美康XN-血细胞分析仪。
3.试剂总胆固醇COD-PAP法试剂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批号为:AUZ,质控物为RANDOX非定值质控血清,批号分别为UN,UE。希森美康XN-血细胞分析仪试剂由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质控物为XNCHECKTM批号为。均行开机作室内质控。参加我市和全国质评,历次均成绩合格。
4.方法查阅我院信息中心数据库,对年12月25日至年4月30日良性肿瘤患者(病例分类号:D10~d36)、恶性肿瘤患者(病例分类号:C00~C80)病案,年1月至年4月健康体检者分别统计其血液总胆固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其比值,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检验数据用±s表示,显著性差异分析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软件EXCELL数据透视表进行分类统计。
5.统计学方法使用软件EXCELL数据透视表进行分类统计各疾病组的检验指标,以±s表示,两组间总胆固醇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构成比比较用卡方检验。
结果
1.健康体检者、良性肿瘤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检验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健康体检者、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各观察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2.据表1,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体检组统计学分析如下:
总胆固醇: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t=12.16,P0.01;胆总管癌组t=16.80,P0.01;壶腹周围癌组t=24.15,P0.01;结肠癌组t=3.25,P0.05。
NEU#与LYM#构成比:恶性肿瘤组与健康体检组t=14.34,P0.01;壶腹周围癌组t=1.25,P0.05。
3.据表1,良性肿瘤患者与健康体检组统计学分析如下:
总胆固醇:t=6.49,P0.05。胆囊息肉组与健康对照组t=6.89,P0.05
NEU#与LYM#构成比:t=3.83,P0.05。
4.连续监测同一患者在恶性肿瘤早、中、晚期检验指标统计结果:
表例肝癌患者疾病过程变化检验指标统计结果
表例肺癌患者疾病过程变化检验指标统计结果
讨论
胆固醇与某些恶性肿瘤有着密切的联系,血清胆固醇水平与恶性肿瘤呈负相关关系[1]。在本研究中,恶性肿瘤组总胆固醇与健康体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良性肿瘤组中,良性肿瘤组总胆固醇与健康体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偏低,但在壶腹周围癌组,胆总管癌组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健康体检组与结肠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文献报道[2]正常人体内含有多种胆固醇代谢产物,其中27-羟基胆固醇(27-HC)是峰度最高的一种羟基代谢物,正常人体血液中,27-HC含量约为0.2~0.6μmol.L-1[3-4],胆固醇代谢产物27-羟基胆固醇(27-HC)可以作为雌激素受体的配基,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增生[5],因此,高胆固醇血症促使壶腹周围癌、胆总管癌、结肠癌的发生,而为何肝癌、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等患者组却表现出低胆固醇血症呢?胆固醇代谢产物27-羟基胆固醇(27-HC)作为雌激素受体的配基在肝癌、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与壶腹周围癌、胆总管癌、结肠癌发挥的作用不同,还是不同肿瘤的癌症的临床前效应表现不同?大量的统计研究虽然发现血脂与恶性肿瘤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均未阐明是何种联系[6]。出现低水平的总胆固醇,被称为癌症的临床前效应[7],有报道提示某些癌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异常增高,加快了胆固醇从血浆到细胞的转运过程而导致了低胆固醇血症[8],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织高,这意味着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可被癌细胞利用[9]。但大部分研究将这个现象归结于肿瘤本身的特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较低,这与其体内高分解代谢以及肿瘤进展需动员更多胆固醇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相关[10][11],真像有待证实。张钦风等[12]7年随访人中报道血清胆固醇与恶性肿瘤呈负相关关系,血清胆固醇越高,死于恶性肿瘤的危险性越低。
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在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构成比比较中,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肝癌,肝内转移癌,肺癌,肺内转移癌、胆总管癌最高,随着肝癌,肺癌的病程进展差异更明显,而壶腹周围癌无显著性差异(t=1.25,P0.05);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在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构成比统计中,无显著性差异,说明NLR与某些恶性肿瘤密切相关。PedrazzaniC,MantovaniG等人[13]研究分析了例结直肠癌切除的患者,具有高NLR患者的癌症存活率似乎更差。中性粒细胞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改变肿瘤微环境,还可通过分泌活性氧和蛋白酶等物质促进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变,并促进细胞迁移扩散;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起肿瘤免疫监视作用,淋巴细胞减少提示机体免疫力下降,抗肿瘤能力减弱。NLR增大说明机体炎性反应增加,而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反应下降,进而易引起肿瘤恶化、转移,最终导致患者预后不良[14-15]。NLR(1.5~5.0)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在对胃癌、结肠癌、肝细胞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NL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在壶腹周围癌患者组,NLR无明显变化。文献报道[16]运用NLR筛查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7%和76.0%,由于大肠癌患者高炎症反应的特点,NLR是大肠癌筛查的潜在指标,其灵敏度优于传统肿瘤标记物,但特异性较差。有研究证实,NLR降低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坏死发生率高,反应机体抗肿瘤免疫力高,不利于癌灶扩散转移,肿瘤进展缓慢,预示良好预后[17]。本研究对对肝癌、肺癌的追踪调查,如表2,3所示,肝内转移癌、肺内转移癌患者NLR更高,总胆固醇更低,患者预后更差。NLR升高组外周血CTCs数目较减低组要少,提示体内适当的抗肿瘤炎症存在有利于消灭外周血CTCs[18]。
炎性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种炎性因子参与和促进肿瘤细胞恶变、迁移和扩散过程,都会刺激机体免疫微环境,为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提供“帮助”。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参与炎性反应过程的重要细胞,这两种细胞值的改变可直接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程度[19]。总胆固醇也直接参与体内免疫,特别是27-羟基胆固醇(27-HC)作为雌激素受体的配基参与免疫反应,因此体内总胆固醇和NLR均和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但在不同肿瘤类型和肿瘤分期中存有差异,值得临床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致谢:本文蒙王金良教授指导
参考文献
1.朱政.胆固醇与恶性肿瘤关系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36:-.
2.戈瑶,贺肖梦,杨勇.胆固醇代谢产物27-羟基胆固醇与肿瘤发生研究发展[J].药学研究,,35:-.
3.HIRAYAMAT,MIZOKAMIY,HONDAA,etal.Serumconcentrationof27-hydroxycholesterolpredictstheeffectsofhigh-cholesteroldietonplasmaLDLcholesterollevel[J].HepatolResRes,,39(2):-.
4.DUANEWC,JAVITTNB.27-hydroxycholesterol:productionratesinnormalhumansubjects.JLipidRes,,40(7):-.
5.KARYNAR,HOLLEBOOMAG,MOTAZACKERMM,etal.Plasmalevelsof27-hydroxycholesterolinhumansandmicewithmonngenicdisturbanceofhighdensitylipoproteinmetabolim[J].Atherosclerosis,,(2):-.
6.DaniloC,FrankPG,Cholesterolandbreastcancerdevelopment[J].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12:-.
7.KritchevskySB,KritchevskyD.Serumcholesterolandcancerrisk:AnEpidemiologicperspective[J].AnnuRevNutr,,12:-.
8.LiAJ,ElmoreRG,ChenIY,etal.Serumlowdensitylipoproteinlevelscorrelatewithsurvivalinadvancedstageepithelialovariancancers[J].GynecolOncol,,(1):78-81.
9.PiresLA,HeggR,FreitasFR,eta1.Effectofneoadjuvant
chemotherapyonlow-densitylipopmtein(LDL)receptorand
LDLreceptor-relatedproteinI(LRP-I)receptorinlocally
advancedbreastcancer[J].BrazJMedBiolRes,,45(6):-.
10.LawMR,ThompsonSG.LOwserumcholesterolandtherisk
ofcancer:ananalysisofthe。publishedprospectivestudies
[J].Cancercausescontrol,l,2(4):—.
11.Dessis,BatettaB,PulisciD,eta1.Alteredpatternoflipidmetabolisminpatientswithlungcancer[J].0ncology,,49(6):-.
12.张钦凤,朴钟龟,高尚伯,等.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人的7年随访[J].中国临床康复,,9(15)7-9.
13.PedrazzaniC,MantovaniG,etal.Assessmentof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platelet-to-lymphocyteratioandplateletcountaspredictorsoflong-term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zl/1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