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友问询胆囊结石是去是留?是手术还是吃药?是切胆(囊)还是保胆?体外震波排石靠不靠谱?吃药可不可以把结石化掉或排掉?……这些问题,其实不光是令患者纠结;其实也是医生最费脑筋的事儿。

患者都想自己的病症得到最佳处理。这样的心情,十分理解。然而,实际临床上,针对患者个人,真要做出严谨的“最”优化的选择,“最”字几乎是难以达到的,任何一种处置方法都各有利弊,很多时候,只能是相对地“两害相权取其轻”地选择处置方式。这个大家必须冷静认知。

或许很多患者反复咨询,除了不放心,更多的是没有在医生那里得到详细的解释,甚至于由此产生抱怨心理。然而,又不得不认识到:我们的医疗资源是相当紧张的,绝大多数医生都是低回报高强度地工作着。①有更多患者等着处理;②谁也没有买断医生的时间进行咨询;③更多时候,解释半天其实患者根本也没听懂。所以,医生们一坐班,真没有那没多精力给每一个人都详细分析解释一遍,只能是外表冷漠,脑里飞转,选择给出处置方案建议。这是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的事实。作为患者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少些抱怨。

或许,抱怨的背后,是当下医患关系紧张,严重缺乏“信任”的心理在作俑。医患之间应该更多“充分信任和理解”。很多医疗工作者是在努力的,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科普,让大众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以弥补日常工作时不能一一详解的缺陷。一下子扯远了。然这其实很重要,影响很大,值得反复唠叨。

言归正传,说胆囊结石。这病目前临证处置方式大致就哪些。各种处置方式,都已各自大的的适应症、和利弊。大家不妨了解下:

首先,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是可以只随访观察,不治疗的。有胆囊结石,但毫无症状的人数并不少,曾经看过十年前有医学统计数据说“占到70%左右”。现在体检泛化,估计会有更多朋友,平时毫无感觉异常,通过例行体检而发现胆囊结石。所以,不要看到有“胆囊结石”,就一惊一乍的。不管“多大多小”,只要毫无异常病症表现,就可以只随访不治疗。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核心是“没有症状”(通俗点讲,从来没有什么病症表现,被医生诊断考虑过是胆囊结石引起的),与发现结石的大小无关。但是要随访观察,因为毕竟是个异物在那里,或许它一辈子不作乱,但谁也不能保证它真一辈子不乱来。然,这不是怕它有朝一日乱来就先把它处理了的理由,因为现目前的处置手段,严格说都仅仅是处置了已经形成的结石,并没有截断结石生成的深成原因,例如遗传因素。所以,即使提前处理,也不是一劳永逸,而更可能是主动多折腾。因此,既然还未作乱,宁可先按兵不动为上。等到出现症状苗头,再该服药服药,该手术手术。

其次,说下内科服药治疗。经常有患者问吃药可不可以把结石“打了”(排石)。答案是:无论中西医都有内服药排胆囊结石的方法。问题不是服药能不能排石,而是现在并不主张单纯用内服药物去排石。单纯的内服药物排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结石出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嵌顿,很容易引发难以收拾的胆管炎、穿孔、胰腺炎等严重问题。所以是“在什么山坡唱什么歌”,回想当年,是外科技术手段局限,逼得没法,才想方设法用内服药排石。现在,内服药排石,用也在用,但通常是与其他手段的辅助联合,例如体外震波、激光、电液压……碎石后,内服药物促排。

也经常有患者问可不可以吃药把结石溶解掉。答案也是:无论中西医都有内服药溶石的方法,是非手术治疗很重要的方面。于此,作为患者需要明白几点:①胆结石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要溶解掉,更不是一两天就能搞定的,选择喝药,就必须认认真真长期坚持;②从西医病理看,内服药溶石治疗的效果,首先取决于结石的成分,固醇结石效果较好,其他的不确定;其次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反正越大越费力;③“王婆卖瓜”,中西医比较而言,中医药绝对不比西药差;西药目前主流就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两种药,特别是鹅去氧胆酸,肥胖、高脂血症、素有肝病,都是禁忌证,用药过程中还有肝功损伤、诱发高胆固醇血症等副作用;中药个体化配方处理,则能很好地避免;④最尴尬的是,原本直径较大,相对比较稳定的胆囊结石,在溶石治疗过程中,由于结石“形态-直径大小”的缓慢变化,期间可能反而容易出现波动性的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发作程度和频度加重等。

说到这个,就得再顺便说一句:服药,除开上述两方面,其实平时我们很多用药,并不是针对结石在用药,而是在“见子打子”地在处理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

再者,给大家大致聊现在最主流的外科处理方法:

①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就“胆囊结石本身”而言,当下西医临床主流意见,仍是最简单而安全方法。认为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都适合,对于有明显并发症的患者更是首选。当然,手术有风险,选择手术,就要承担风险可能,不过一般整体不大,接受医生建议,相信医生就是。然,说的是“胆囊结石本身”而言挺好;对于整个机体而言,传传觉得除了手术风险外,患者更应该知道,胆囊切除术后,不可预估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病症(便秘、腹泻、消化不良、胆汁反流、肠道激惹症……),才是术后可能长期直面的问题,得失难定。

②内窥镜取石治疗术,这个可以保留胆囊,少了胆囊摘除后可能引发的不可估计的长期后遗伴随问题。这是西医外科技术又一进步,但现在仍存在争论。主流并不认为可作常规首选,而是作为次选。主要是因为:内窥镜深入下胆道系统内部,容易造成内壁微小创伤,导致道路不平整又保留胆囊之下,更容易反复长结石;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内窥镜下的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手术路径,其术后胆道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比胆囊切除术高;常见并发症,例如十二指肠穿孔、十二指肠出血、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都不轻松。

总之,不外科处理结石,难免在一定时期内,时不时地要被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骚扰;选择手术,也不是一劳永逸,保胆或保胆都是有得有失。特别是对于胆囊摘除,很多搞西医内科的,仍然主张,只要症状不严重,并发症发作并不特别频繁的发作,仍可不着急手术。说到这个,就又要“王婆卖瓜”,胆囊结石患者,稍微有点症状或并发症,及时用中医药治疗,或者再定期坚持服一段时间中药,是可以减轻减少症状和并发症的发作程度和频度的。这是我们的强项,缺点只是中药不好喝还好坚持配合。

最后,给大家提一下一些其他处置技术,即:体外震波碎石、激光碎石、电液压碎石,等碎石术。这些技术只是把较大的结石破碎成小块,便于溶解和排出。在主流正规处置架构上,通常是联合处置的配合技术方式之一,并不是作为常规首选处置主要手段。常规力推的,多数还是那些xx系医疗机构。

聊了这么多,大家大致了解下,心里面大致有个谱。这纸上谈兵,就够复杂了吧,更何况每个个体问题还要个体分析。所以,医生们一坐班,真没有那没多精力给每一个人都详细分析解释一遍,只能是外表冷漠,脑里飞转,选择给出处置方案建议。不过,也不妨多了解下这些知识,大致有个谱就好,对于端正对待疾病的态度、良好医患沟通合作,有好处。

(传鹏述;施海丹、刘超整理)

传说transacare

支持赞同打赏打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zl/141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