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收治一名患者,李先生65岁,皮肤及巩膜黄染2周,患者来就诊时皮肤呈黄褐色,尿液成浓茶色,大便呈白陶土色,巩膜呈黄色,伴周身皮肤瘙痒,体温最高达38℃,询问病史患者一个月前在我院诊断为胰头恶性肿瘤,介入科主任魏启民、主治医师薛光远为该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认胰头恶性肿瘤压迫胆管是导致肝内胆管胆汁淤积的原因,从而出现黄疸症状。当日给与患者在DSA引导下行PTCD介入治疗,介入过程顺利,术后无不良反应,24小时共引出胆汁约毫升,一周后患者皮肤及巩膜颜色恢复正常,患者出院。

PTCD是治疗因肿瘤占位导致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疗效显著等优点已经越来越为临床所接受。我院介入科自年9月组建病房以来,有余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减轻了肿瘤患者的痛苦,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梗阻性黄疸医学科普

什么是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不同的病因造成了肝内胆管或者是肝外胆管或者是肝外胆管阻塞,胆汁不能顺利的经过胆管进入十二指肠,胆道内的压力不断升高,胆管扩张,最后导致肝内小胆管或者毛细血管破裂,胆汁内的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的黄疸,占全部黄疸病因的23.8%~26.2%。胆道梗阻可发生在胆管的任何部位,胆管阻塞可因胆管结石、肿瘤、炎症、胆汁淤积、损伤或胆管外占位压迫引起胆道阻塞。长期反复的胆管阻塞可继发胆源性肝硬化。

梗阻阻性黄疸的症状有哪些?

梗阻性黄疸患者皮肤呈暗黄或绿褐色,因胆盐在血中潴留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多有搔痕。当胆道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道时,会出现粪色变淡或呈陶土色,尿胆源减少。胆道阻塞后,肠道内缺乏胆汁酸、胆固醇等,加以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肪泻、皮肤黄色疣、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癌性阻塞者尚可出现胆总管渐进阻塞征。

就医指征有哪些?

1、出现皮肤巩膜颜色变黄,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2、腹部可摸到肿块,黄疸存在时间较长,病程加重,需及时就医。

3、右上腹疼痛剧烈,难以缓解,发烧、寒战,体温在39℃以上,需要立即就医。

信息来源:介入科

编辑:宣传统战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zl/147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