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病是胆囊和胆管结石的总称,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结石常造成胆道梗阻与感染,故本病也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为胆汁酸代谢异常、胆固醇过饱和析晶或蛔虫钻胆、蛔虫卵残留、感染等所致。属中医“胁痛”、“黄疸”、“癖石”等范畴。

胆石病在“静止期”(即无胆道梗阻与感染的时期)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或仅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如肝区或上腹部钝痛、厌食油腻食物、泛酸、嗳气、烧心、腹胀等所谓“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病”症状。当结石阻塞胆道或继发感染时,则出现较典型的临床症状。胆石常分为三类:

1.胆固醇类结石:80%以上胆囊结石属于此类,呈白黄、黄色或灰黄色,形状大小不一,小的如沙粒,大的可达数厘米,呈圆形、椭圆形或多面体,剖面呈放射状条纹,X线多不显影。

2.胆色素类结石:分为胆色素钙结石和黑色结石。前者质地软,易碎,呈棕色或褐色,主要发生于肝内外各级胆管,其形状不一,多发。后者质地硬,几乎均发生于胆囊内,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肝硬化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

3.其他类结石:成分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或棕榈酸钙等,比较少见。胆石病包括:

1.胆囊结石。

2.肝外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

肝总管结石

3.肝内胆管结石(又称肝胆管结石)

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下的肝总管和胆总管为肝外胆管结石,汇合部以上的称肝内胆管结石。

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by/125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