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症状 >> RSNA精彩幻灯丨胰腺含钙化肿物的CT诊
往期相关链接:
胰腺囊性病变的病理分型、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胰腺肿瘤WHO分类、实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表现
胰腺非上皮及上皮肿瘤鉴别之影像病理相关表现
胰腺CT增强扫描、血管评价及病变诊断
结果及分析!
胰腺病变一例
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
胰腺含钙化肿物的CT诊断思路
(模式识别方法)
思考题预览(答案幻灯结尾处):
1、哪个肿瘤可见特征性的“外周蛋壳样钙化”?:A浆液性囊性肿瘤,B神经内分泌肿瘤,C黏液性囊性肿瘤,D胰腺癌
2、哪个肿瘤可见特征性的“中心星芒状钙化”?:A浆液性囊性肿瘤,B神经内分泌肿瘤,C黏液性囊性肿瘤,D实性假乳头状瘤
3、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胰腺癌能导致胰腺炎,B胰腺癌可发生于慢性胰腺炎基础之上,C钙化在胰腺癌并不常见,D以上都正确
4、哪个肿瘤可见特征性的“斑点样外周钙化”?:A浆液性囊性肿瘤,B神经内分泌肿瘤,C实性假乳头状瘤,D胰腺癌
胰腺病变按病因分类
炎性:慢性酒精性胰腺炎、医源性、热带性、胆石症、血吸虫病
发育性:遗传性、囊性纤维化
肿瘤:胰岛细胞瘤、IPMN、胰腺癌、淋巴管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囊腺瘤(浆液性/黏液性)、胰母细胞瘤、转移瘤
血肿:外伤、梗死、出血性动脉瘤
老化的
模拟的:脾动脉钙化、浓聚的动脉造影剂、胆总管远段胆结石、十二指肠憩室内造影剂存留
慢性胰腺炎
流行病学:
是导致胰腺钙化最常见的原因
钙化见于20-40%的慢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
胰腺钙化患者中90%有大量酒精摄入
钙化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3年
病理学:蛋白质栓梗阻胰管,导致钙碳酸盐积聚,胰管管扩张,胰管周围纤维化;发生于主胰管及分支胰管。
慢性胰腺炎
相应钙化表现诊断慢性胰腺炎的特异性程度:
仅见于胰腺实质...67%
仅见于胰腺导管...88%
弥漫于胰腺实质内...91%
胰腺实质及导管均可见...%
钙化程度与疾病程度相一致
图释:平扫及增强CT扫描显示慢性胰腺炎胰腺实质内弥漫性散在多发钙化灶。
慢性胰腺炎非直接征象包括:
假性囊肿
脾静脉闭塞所致的侧支循环
导管钙化
图释:胰头低密度灶,凭借胰管钙化及主胰管扩张这些诊断线索可与胰头癌相鉴别。
慢性胰腺炎
假性囊肿可类似胰腺囊性肿瘤,然而其它表现(钙化)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
图释:胰头及胰尾囊性病变,胰腺实质弥漫性钙化有助于诊断。
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肿的囊壁可见钙化。
慢性胰腺炎钙乳
可见于假性囊肿;
由碳酸钙、草酸钙等组成,形成黏稠的胶样沉积物;
钙乳的病因不确定,可能由于导管狭窄或梗阻并炎症导致,可有或无临床症状。
钙乳在CT上呈囊内沉积的高密度,MR上呈短T2信号。
囊性纤维化
流行病学:
至少85%的囊性纤维化患者临床上有明显的胰腺功能不全表现;
8%的患者合并钙化。
病理生理学:上皮黏稠的分泌物导致近端胰管梗阻,功能性的腺泡细胞被脂肪组织及后来的纤维组织代替。
CT表现:
胰腺实质被脂肪代替,有或无腺体萎缩;
少部分患者(尤其是明显纤维化)可见钙化:常见于小胰管的根部。
囊性纤维化
两个病例图释:
1、双肺多发囊样扩张的支气管;胰腺弥漫囊性纤维化表现,胰腺实质内多发钙化灶;
2、胰头及胰尾囊性病灶,实质内钙化灶。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
是仅次于囊性纤维化(CF)的遗传性胰腺功能不足的第二常见病因;
影像表现:
胰腺弥漫性脂肪过多;钙化相对少见;无囊肿表现。
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
图释:胰腺弥漫性脂肪浸润并多发钙化。
神经内分泌肿瘤
肿瘤体积较大,囊变坏死多见,可见营养不良性钙化
功能性:发现时多体积较小;
无功能性:多体积较大,钙化更常见;
CT表现:钙化多表现为局灶性、粗糙的、不规则的,多见于较大肿物的中心,体积小者相对少见钙化。
神经内分泌肿瘤
图释:轴位及冠状CT增强示胰腺体尾部巨大分叶状不均质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可见多发营养不良性钙化;肝脏见多发转移瘤。
胰腺癌
最常见的胰腺肿瘤;
钙化罕见,其原因为潜在的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为乏血供,包埋、侵犯周围血管。
胰腺转移瘤钙化
胰腺转移瘤并不常见;合并钙化的很罕见,原发肿瘤可能来源于肾癌、结肠癌、卵巢癌及骨肉瘤。
腺泡细胞癌
罕见,仅占胰腺原发肿瘤的1%;
多见于男性;
临床症状:腹痛、体重减轻、黄疸;
15%可表现为副肿瘤性脂肪酶分泌过多综合征;
治疗方法:手术及化疗
CT表现:常大于4cm,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质或均匀强化,程度大于胰腺实质。
腺泡细胞癌:59岁男性,胰头肿物,边界清楚,不均质强化,内见钙化,胰腺体尾部胰管扩张。
实性假乳头状瘤(SPT)
见于年轻女性,30-65%的病例可见钙化;
低级别恶性肿瘤,诊断时体积较大,常见于胰尾;
假乳头状上皮将实性及囊性区域区别开来。
CT表现:
密度不均,周围多实性成分,中心多囊性成分;
动、静脉期包膜及实性部分与正常胰腺实质强化程度相近;
周围结构受压移位,而非受侵;
钙化多见于外周,呈点状。
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图像为不同年轻女性患者,均可见外周点状钙化灶。
浆液性囊性肿瘤
占胰腺囊性病变的30%,多见于女性;
患者年龄较大,平均年龄约70岁;
多发小微囊,囊壁薄,生长缓慢,体积可达10cm;
边界清楚,囊内充填清亮液体,中心可见放射状瘢痕;
多见于胰腺体尾部,多为良性。
CT表现(3个形态学特征):
多囊的:占70%,囊肿≤2cm,其间可见纤维分隔,并形成中心瘢痕;
蜂窝样:占20%,大量1cm以下的小囊,CT无法将其分辨;
少囊的:少于10%,表现类似其它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腺瘤、IPMN);
30%的病例可见钙化,发生于中心瘢痕处的分隔上,可呈日光放射样表现。
浆液性囊性肿瘤:不同老年女性患者,低密度多囊性肿物,边缘有分叶,均可见中心钙化。
黏液性囊性肿瘤
较浆液性囊腺瘤少见;
多见于中年女性;
囊壁较厚,为乳头状、小梁状;
多位于胰腺体尾部;
体积较大(平均10cm),囊液为黏液或水样成分;
囊腔与胰管无交通。
CT表现:
边界清楚,单囊或多囊液性密度肿物;
大囊内表面可见多发小子囊;
15%可见钙化,典型的呈外周蛋壳样或点状,位于囊壁或分隔上。
黏液性囊性肿瘤:不同中年女性患者,边界清楚的囊性肿物,外周蛋壳样钙化及内部分隔钙化。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
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3%,占胰腺囊性肿瘤的20-50%;
典型发病年龄在50-70岁;
20%的病变可见钙化,体积较大病灶更常见钙化;
异常的导管上皮(从增生到癌变);
必须与胰管相交通;
可累及主胰管或分支胰管或两者同时累及;
黏液中可见营养不良性钙化。
IPMN的CT表现:
主胰管或分支胰管扩张;钙化多见于导管内,与慢性胰腺炎的钙化不同(可见于胰管及胰腺实质)。
图释:主胰管明显扩张,胰管局部见小点状钙化。
动脉瘤(类似胰腺钙化肿物)
多累及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真性或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的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可见钙化;钙化的动脉瘤可近似胰腺钙化肿物,但其诊断要点是与动脉相交通;
假性动脉瘤形成通常是一种慢性的并发症;
不治疗的假性动脉瘤可因出血有较高的致死率。
结石
胆管及胰管可见钙化性结石,表现为高密度灶;
在CT增强上可被误认为强化肿物,重新观察CT平扫非常重要。
图释:胰管结石并远端胰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呈环形钙化样表现。
胰腺钙化性病变诊断思路
囊性:
外周钙化→慢性胰腺炎(假性囊肿)
环状或点状钙化(分隔上)→黏液性囊性肿瘤
中心瘢痕并钙化→浆液性囊性肿瘤
导管内钙化(无慢性胰腺炎表现)→IPMN
实性:
罕见,与胰腺炎相关→胰腺癌
局灶、粗糙、不规则的中心钙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周围钙化,病灶无强化→血肿并钙化
囊实性:
周围、点状钙化→实性假乳头状瘤
儿童:小胰管根部的钙化,胰腺脂肪替代→囊性纤维化;
成人、老人:慢性酒精性胰腺炎最常见。
类胰腺肿物:十二指肠憩室内造影剂存留;脾动脉钙化;胆总管结石;动脉期造影剂浓聚。
思考题答案:
1、“外周蛋壳样钙化”见于黏液性囊性肿瘤;
2、“中心星芒状钙化”见于浆液性囊性肿瘤;
3、下列说法均正确:胰腺癌能导致胰腺炎,胰腺癌可发生于慢性胰腺炎基础之上,钙化在胰腺癌并不常见;
4、“斑点样外周钙化”见于实性假乳头状瘤。
结论
展示了胰腺含钙化肿物的病变种类;
展示了钙化的不同形式及胰腺相关病种;
熟悉钙化在每种肿物的发生率很重要;
学会通过分析胰腺肿物的钙化形式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分析时需结合临床。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by/1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