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轻问诊、卖药、向线下机构导流不应该是“互联网+医疗”的主干,真正的“医院”已经来了。

12月20日,胡润百富发布《全球独角兽榜》。其中,成都5家企业上榜,包括不久前才宣布整合了未来医生(原企鹅杏仁)的超级独角兽互联网医疗企业医联。

数据显示,截至年11月底,四川全省累计建成家医院。未来5年,四川还将力争建成家以上医院(医院),推进“网上问诊、电子处方、在线结算、送药到家”闭环服务。

医院扎堆上马,一边却是服务量的匮乏。健康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超9成医院处于建而不用的“僵尸”状态。

站在风口上的医院,未来将走向何方?

01成都本土企业成为超级独角兽

探路医院

12月12日,医联集团证实,未来医生(原企鹅杏仁)已并入医联集团成为事业部,医联与未来医生CEO王仕锐继续担任集团CEO,原未来医生总裁马丁担任医联集团副总裁,分管未来医生事业部。

据悉,两者最新一轮融资后的估值分别达40亿美元和10亿美元,这也是数年来互联网医疗领域最大的合并案之一。

未来医生从全科诊所起家,偏向于线下问诊;医联主营疾病管理,聚焦在线上诊疗。一位接近医联集团的人士表示,此次未来医生的并入,一方面可以扩容医生总量,另一方面则会为医联线上业务提供线下服务支点。

纵观互联网医疗赛道中的各家企业,合并后的医联集团优势明显:

拥有超万注册医生,线下拥有超70家门店,包含全科诊所、专科诊所、手术中心和企业医务室等多种业态,覆盖16个城市,业务版图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线上也拥有20+疾病科室,覆盖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慢性肾病、感染、精神心理、妇科、皮肤科、消化、神经、中医等多个病种。

总体来说,未来医生并入之后,医联基于“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医疗服务体系的场景将更加全面,每个环节都拥有“线上+线下”的能力,医联线上的用户可以享受线下未来医生诊所带来的便利,从而实现真正的闭环管理。

同时,医联又能为线下诊所和医生提供专业高效的院外管理工具——未来医生线下诊所的用户,将可以直接被纳入医联的患者院外管理体系,借助医联的学科建设优势和疾病管理SOP,进行后期长效的疾病管理和随访。

最后,拓展更多的专科科室,建设更完善的医院——原来受限于需要线下资源支持才能开展的科室,比如眼科、口腔科,在未来医生并入后,可以借助线下诊所而开展起来,医联的医院科室有望进一步扩展。

在医联的眼中,真正的医院要能够深入疾病管理的全流程,实现为患者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不是仅仅用一块医院的牌照去做轻问诊和卖药。

02四川医院的“春天”已到?

我国的医院发展是随着政策的鼓舞而愈发规范和壮大的。

年6月,原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服务的意见》;11月,原国家卫计委、发改委、人社部共同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由此拉开了医院发展的序幕。年以后,医院被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开始有了较为明确的经营路径。

根据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可知,目前,我国医院主要有3类主体:利用互联网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的传统医疗机构;依托和整合传统医疗机构资源通过互联网手段提供相关医疗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拥有互联网信息平台、医院系统,能够开展传统医疗、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综合服务的新兴医疗机构。

此后,医院开始进入爆发期。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年6月,全国医院数量突破家,而年10月仅家,增幅近%,仅年上半年新增的医院就有家,远程会诊平台更医院。

医院火热的背后,既是互联网健康企业经过十多年的用户教育以及疫情的催化,更是移动互联网、AI、大数据等底层技术的发展,使得线上诊疗变得更加可靠与便捷。

“互联网+医疗健康”如火如荼开展,作为人口大省的四川,也是积极推进的省份之一。

据四川省卫健委数据,截至年11月底,全省累计建成家医院,开展健康咨询.4万人次,常见病、慢性病复诊.4万人次,开具电子处方.3万单,有效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便捷化可及性,显著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作为第一家取得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管理办公室主任辜晓惠曾透露:省医院全年门诊量约为万人次,居于全国第8。疫情期间,省医院医院线上诊疗量翻了五倍。即使到了后疫情时期,仍有10%的慢性病患者选择网上就医。

一方面,医院打破了物理距离限制,让患者复诊变得更加容易。另一方面,医院医院医联体“悬在空中”的尴尬难题,成为远程医疗落地发展的关键。

今年11月底,《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要求力争5年建成家以上医院,推进“网上问诊、电子处方、在线结算、送药到家”闭环服务。

与此同时,在不久前发布的《四川中医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还提到,医院数量力争达总量的30%以上。如果以为底数,则医院数量将达到90家。

医院入局之余,资本也在积极布局这个风口产业。媒体消息显示,美柚、腾讯、京东等已相继在成都成立医院相关公司。

未来几年,四川省的医院建设势必迎来新的爆发期,真正迎来医院的时代。

03医院的未来

随着医院的顶层设计正逐渐完善,发展方向也正在明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今年10月,央视就曾发文,直指“让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医院出现了‘建而不用’,医院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以海南省卫健委公布的医院运营数据为例,海南省58医院建设的医院,真正开展互联网诊疗业务的仅有11家,其中还有3家诊疗人次不超过20人,几乎超过90%医院处于建而不用的状态。

一方面,患者对医院在线复诊的服务不太买账,另一方面,医院都面临着远程医疗费用困境,医保问题、资源共享、费用支付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

在10月15日成都召开的医院共生发展高峰论坛上,医院副院长、医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伦旭也坦言,医院的发展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但是医学讲究“望闻抠听”(中医则叫“望闻问切”),医生要有效诊断患者的病情,需要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因此医院不适合患者的初诊。

此外,论坛还有专家发声:目前医院存在“鱼龙混杂”的局面,患者在网上慕名找到的专家,可能只是一个“替身”而已。

因此,有健全的医疗制度管理体系,有强大的医疗资源作为支撑,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而医院医院的补充、延伸,双方实现“共生”才是理想状态。

在此背景下,未来的医院或许会出现的几个发展趋势:

一、在后疫情时代,医院有可能成为分级诊疗的超车工具。医院通过技术链接资源、吸引用户,形成更大的对基层的虹吸效应,医共体+医院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医院的建设日后也将成为线下实体的“标配”。

二、医院在打通原有医疗服务场景堵点、痛点的同时,也释放出新的需求。比如医保支付方式,医院的医疗服务全流程改造、医院管理方式、患者就医体验、多元化健康场景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将面临着更高的建设要求。

三、医院和互联网企业分别比喻为城内和城外的“大佬”,认为两者迟早要“打起来”。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两者各有优缺点,谁能占据主导各有看法。对此,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表示,“我对互联网医疗未来趋势的研判就是融合。”一是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二是互联网企业之间也会出现兼并和融合,三是互联网企业要想办法与医疗机构融合,利用互联网加强基层医疗,“这种融合才是解决老百姓医疗刚需的重点,所以是国家最看重的”。

四、医院服务于医院也服务于医生。以医生多点执业的国家政策为基础,医生服务范围更广、平台更大。大三甲医师的线上异地执业,将使“大病不出县”的愿景成为现实和常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by/170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