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可能很大,大到可以胸怀天下,博爱万物;也可能很难,难到身陷逆境,甚至付出生命;道德可能很小,小到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友好的举动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今天,小卫给大家医院的感人小故事,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身边的事教身边的人,诠释医者之美!

医者之路 择善而行(讲者:蔡理)

  “张医生,谢谢你,真是太感谢你了,这次我老爸多亏了你呀!”2床家属华耿初的儿子握着张彬的手一再的表示谢意。说起来,这还是一段持续了四年的医患情。年初,99岁高龄的华老先生第一次因病住进十楼全科病区,恰好是在张彬医生的床位上,从此这位老人与张医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张彬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全科病区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好转出院。

  此后的两三年时间里,老人又数次住院,都是在张医生的照料下一次次转危为安,张医生甚至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了家属,让家属有事随时联系他。今年三月初,老人又有不适症状,他儿子马上联系张医生,当时正值周末,张医生已忙碌了一个晚上,却不顾自己的疲劳,一边安慰家属让他不要着急,一边联系科室床位安排老人住院,入院后患者因一口痰卡喉病情危重,张医生又带领着特需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积极抢救,终于使该患者转危为安。在医院度过周岁生日的老人再一次好转出院,这才出现了上面感谢的话语。   其实,张彬医生,对待每一位病人都是如此尽心尽力,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病房中穿梭。同时,他总是尽己所能的为病人着想。遇到家境条件相对较差的病人,他总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便宜又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作为他的工作伙伴,最常听到他说的一句话就是:“能为病人想一点是一点,病人也不容易呀”。是呀,多么朴实善良的一句话呀,不仅诠释了医者的初心,也感动着身边的人!

医者之心 仁义之道(讲者:凤春燕)

  今年1月份,80多岁的顾老伯因腹痛伴发热CT检查提示胰腺炎,病重由内科转入普外三治疗,在医务人员及时的救治和精心护理下,患者转危为安,并于2月份出院。6月份,顾老伯又感到上腹不适,然而顾先生18年前动过肾移植手术,8年前动过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长期服用激素、抗排异药物、降血压药、阿司匹林、普伐他汀等药物,还需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顾先生本人希望通过手术解决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的问题,避免胰腺炎的再次发生,医院就诊后都没给予收治,最后抱着最后一丝医院,韩策然副主任没有拒绝他,抱着有一线可能就要帮患者解除病痛的信念,把顾先生收入了病房,拟“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萎缩,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移植状态”入院。

  考虑到顾老伯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普外三微创组医生积极评估了他的术前情况,多次进行麻醉科、消化内科、心内科、普外科多学科的大会诊。最后,先由内镜室翁坚军、徐洁萍两位主任给患者进行ERCP术,取出了成形结石一枚及泥沙样结石;第二天再由韩策然主任带领俞士勇、朱琪、吴颖霞等医师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医护密切合作,精心护理,陪伴患者平稳渡过了一个个关口,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   出院那天,顾老伯和患者家属送来了感谢信,字里行间流露着感动感谢真诚的祝愿。看见病重的患者能开开心心出院,所有医护人员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医者之行 见微知著(讲者:李晓昕)

  今年大年初五,我当值中班,晚上22:30左右,4床患者瞿奶奶频频按铃。瞿奶奶是一名86岁的老年患者,因右股骨粗隆下段骨折后来院就诊并手术,入院后一直卧床。我来到瞿奶奶床边询问原因,她告诉我由于大便解不出,肚子和肛门胀痛难忍,于是我马上通知当日的值班医生焦鲲医生,焦医生立刻前去患者床旁了解病情后之后开出了肛管排气的医嘱,我为瞿奶奶做了肛管排气的治疗,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瞿奶奶变得越发烦躁,多次试图下床到厕所排便,考虑到她的病情,我和家属多次阻止她下床。瞿奶奶开始吵闹,甚至还影响到隔壁床位患者的休息。

  看着无法排便,被胀气和胀痛折磨了大半夜的瞿奶奶,焦馄医生二话不说,戴好手套就趴在床边亲手帮她挖结在肠道内的粪便。尝试了多次后,终于挖出了几块已经完全干结,硬如石头的粪便,瞿奶奶的不适得到了缓解,终于安静地入睡了......

“作为一名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医者德为先的高尚情操”,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群身体力行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医者,时代在变,医学技术越来越先进,医者的情怀却始终如一。

本文来源:医院

希望大家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jc/117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