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2月28日医院第一例ECMO(体外膜肺氧合系统)治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杨小刚是江西医疗队里ECMO小组的主要成员,其完成了患者上机的主要关键操作。2月28日下午,杨小刚所在的重症病区里一名5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经ECMO团队商议,决定对该患者采用ECMO治疗。有着多年经验的杨小刚,曾多次出色完成ECMO跨地市转运任务。此次面对新冠肺炎患者,被感染的风险极大,他作为主要操作人完成了与患者密切接触过程中的所有关键步骤。据介绍,医院设备不齐全,经医院协调,医院调来管路,并得到该院专家支持。穿刺、扩张、置管,杨小刚在陌生环境进行ECMO治疗。医院没有专用管钳,杨小刚就采用大血管钳代替,但操作起来要格外小心。庆幸的是,在ECMO小组合作下,杨小刚顺利完成了所有操作。超声定位确定,管路在合适位置后接上ECMO系统。“ECMO将替代患者的肺脏功能成为‘人工肺’,为患者供氧,患者的肺部将得到休息和保护。”杨小刚透露称,目前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接受进一步的治疗。重症护理组长赵琳护士长告诉记者,这是武汉五院重症医学科在首批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的主导下完成了第一例ECMO治疗。因为武汉五院从未开展过该项技术,2月28日一早,赵琳便开始准备并自制符合要求的用物。中午,队长祝新根同志亲自坐阵,重症组医疗组长程斌及杨小刚主任亲自为患者进行置管,医疗组副组长韦华璋在旁协助及配合。赵琳完成预冲后上台与医生共同配合接管,上机整个过程非常顺利,之后由胡晶及邹志胜等护士组成的EMCO护理小组接管。2月29日下午,杨小刚从重症病区出来后表示,“我今天特意加班去看了患者情况,患者的肺部正在休息,以期恢复正常功能。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呼吸机调整到适合肺部休息的状态。”医院称,医院此前从未开展过这项技术,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带来新的治愈希望。(赵冲、梁文英摄影)(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王健)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jc/170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