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病因 >> 陈利平专栏丨华西胆道外科博士告知你nb
陈利平专栏丨华西胆道外科博士告知你nb
铛铛铛铛~人人专栏开栏啦!
人人专栏人人写,人人专栏写人人。
今天,走进我们人人专栏的,
医院胆道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陈利平博士。
陈博士给我们分享了他行医多年的经验:
“胆囊结石虽感觉不到痛,但是千万拖不得。”
胆囊结石感觉不到痛多数人医治选择“拖”
胆囊结石的患者可分为3类:无症状、有症状、出现并发症。胆囊结石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胆囊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急性导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胆石性肠梗阻等。
大部分人有胆囊结石而无症状,这类无症状的患者中,其中每一年有1%~2%患者发作胆绞痛,从而变成有症状的患者;约0.5%的患者不会出现胆绞痛症状,而是直接出现并发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中,每一年有3%~5%会出现并发症。而有研究表明,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救治的患者进行5年随访,其中近一半患者产生症状。长时间胆囊结石,即使没有症状,约有1%也会产生胆囊癌。
胆囊该不该切?
因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对医治他们也就选择“拖”。胆囊不分泌胆汁,切除后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不大。尽早切除有结石的胆囊,被认为是有效预防胆囊癌病发产生的方法之一。胆囊结石虽然癌变概率不高,但从临床上来看,90%以上的胆囊癌与胆囊结石有关。
胆囊结石有年轻化趋势
女性比男性大约多2.5倍
相干资料显示,在中国成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10%,发病率在4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近年来我国胆囊结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的比例由1.5:1增至7.4:1,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2.5:1。
胆囊结石的病因不明
致使胆囊结石构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长、遗传、高脂肪饮食、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女性多于男性主要是因女性激素、妊娠。目前,胆囊结石的病发机制仍不十分明确。
而根据临床分析,我认为如今胆囊结石发病率也有年轻化趋势,华西医院胆道外科接诊的是14岁以上的病人,从其接诊的病人来分析,14~20岁约占10%,20~40岁约占30%,40岁以上约占60%。
在接诊到胆囊结石患者时,我会提示他,有胆囊结石的话,还是主张手术切除全部胆囊。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即便无症状也应及时斟酌手术医治: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有心肺疾病患者;结石直径大约3厘米;伴随胆囊息肉;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的患者;儿童胆囊结石等。
我个人认为,对保胆取石的医治方法,由于术后复发、术前严格适应症,术后长时间用药等多方面缘由,不建议选择。而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之前需要在腹部打三个孔的微创手术,如今只需要在腹部打一个约2厘米的小孔,患者手术后第二日就可出院。
胆囊结石拖了10多年不手术变成了胆囊癌
今年,我遇到了1名60多岁的患者,因右上腹疼痛被紧急送医,经诊断确认为胆囊癌。而在几年前,她就被诊断为胆囊结石,但其谢绝了胆囊切除手术,没想到引发为胆囊癌。
类似于刘月这样的病人,我们医院接诊过很多。“很多人没有症状,或是偶尔痛一痛,为此都不进行医治,而是选择‘拖’。”
我的印象中,还有1名70多岁的太婆,10多年前太婆就被诊断为胆囊结石,就诊进程中医生建议切除胆囊。不过,太婆说平时没啥症状,一年痛1两次她能忍耐,为此谢绝了做手术。
但是,就在今年3月,这名太婆腹部突然疼痛,医院,后被确诊为胆囊癌。
如果当年太婆选择了手术,
那末如今也不会患上胆囊癌,
胆囊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胆囊癌可经淋巴、静脉、神经、胆管腔内转移,因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即便手术根治切除,手术后恢复也很差。胆囊癌手术后的患者,生命仅能延续半年至一年。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明确,病发多见于50~70岁,50岁以上者占90%,女性较男性多3~4倍。
以后如果得了胆囊结石,千万不能“拖”呀!
陈利平医生本周四(7月23日),会在我们四川名医肝胆胰圈微坐诊哟,进圈不但能和陈利平医生线上面对面交换,还有机会抽取门诊加号!
想参加微坐诊的小火伴们,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最好北京出名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