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病因 >> 胆道蛔虫症
蛔虫病(ascariasis)是由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Ascarislumbricoides)寄生于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国内流行广泛,幼年动物发病为多。临床表现依寄生或侵入部位,感染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仅限于肠道时称肠蛔虫病。多数肠蛔虫病无自觉症状,幼年动物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蛔虫进入胆管、胰腺及肝脏等脏器,或蚴虫移行至肺部、眼,脑、甲状腺及脊髓等器官时,可导致相应的异位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胆管炎、胰腺炎、肠梗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
笔者这次与大家分享的是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biliaryascariasis)是由肠道蛔虫上窜进入胆道,导致胆道梗阻,胆道内压力升高同时虫体带入细菌而继发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蛔虫寄生于小肠下段,只有当生活环境改变,蛔虫活动性增强而向上移动,并进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一般认为蛔虫进入胆道与一些因素有关,即胃肠功能紊乱、胃酸水平低下、服驱虫药时药量不足、胆道感染等。
当蛔虫进入胆道后将细菌带入胆道,同时因虫体阻塞引起胆道梗阻,导致化脓性胆管炎、胆管周围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穿孔等。远期可以虫体或所产的虫卵为中心形成结石;
(一)临床表现
胆道蛔虫症以幼年和青年多发,雌性多于雄性。可以有肠道蛔虫病史或者近期有服驱虫药病史。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剧烈疼痛,患犬可以通过“弓背”或“弯腰曲位”来缓解。症状发作可以引起呼吸急促、呕吐,当胆道内压力升高,胆汁排泄受阻时,引起黄疸。蛔虫进入胆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化脓性胆管炎或急性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可以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胆道出血而表现为反复的腹痛、发热、黄疸和呕血、黑便等。肝脓肿表现为肝区疼痛、寒战、高热等。急性胰腺炎表现为持续的上腹部痛,向后背放射。残留的虫体或虫卵可以导致胆管结石而引起相关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提示继发胆道感染。肠道蛔虫本身可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粪便检查有(或没有)虫卵。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可以显示胆道,当蛔虫进入胆管后可以显示为胆总管条形管腔影,其内部回声不均匀,活虫体可见蠕动。陈旧的虫卵钙化或形成结石后回声呈强回声,或伴有声影。
(四)诊断
胆道蛔虫症临床变现较具有特征性,一般年轻发病,右上腹或剑突下有剧痛,发作间期无症状。疼痛伴有呕吐,少数患犬可以吐虫或便虫;症状重而体征轻,仅有剑突下压痛。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不难确诊;
(一)保守治疗:对症治疗、抗感染、驱虫;
(二)外科治疗:对出现胆道出血,胆道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