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经过

术中探查:胰腺体尾部靠肠系膜血管左侧有一6.0*5cm大小实质性肿块,肿块质硬,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肝脏、盆腔未见异常。

病理结果

“胰体尾”HE形态结合免疫标记,诊断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低度恶性。

Gastrin(-),insulin(-),胰高血糖素(-),CAM5.2(+),CK19(灶+),CD56(+),CD10(+),SYN(+),β-Catenin(核+),Ki67(3%,+),Vim(+),CgA(-),inhibin(-),GH(-),LH(-),VIP(-),AB-PAS(+),AAT(灶+)。

临床表现

较少见,属于低度恶性或有恶性倾向,好发于20-30岁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无症状,或因腹胀、腹部疼痛发现肿块。

CT表现

多见于胰体尾,大小为2-20cm,平均10cm,轮廓规则,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成分混合,同时有明显出血和坏死,有时可见片状、斑点状钙化。肿瘤周边可见较厚纤维包膜,纤维包膜在增强后期强化较明显。

MRI表现包膜

SPT表现为实性部分在外围的壁结节,包膜完整而较囊腺瘤厚,增强后动脉期包膜即明显强化,实性的部分向内填充。

包膜早期强化+浮云征+实性持续强化,提示SPT。

钙化

SPT容易出血钙化,钙化发生率30%

形态:斑片状、弧形常见

位置:大部分位于病灶边缘,少部分位于病灶内实性部分。

机理:病变边缘的钙化多为包膜钙化,位于实质成

分的钙化多由病灶内纤维结缔组织退行性变所致。

文献认为以下可作为其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

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实性结构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

囊性结构为主或囊实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CT示实性部分呈附壁结节,“浮云征”或囊、实部分相间分布。

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囊性部分在包膜下。

肿瘤多有完整的包膜,厚约2-4mm,均匀,包膜内壁光滑,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边缘光整。

无论肿瘤发生在胰腺的什么部位,都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

注:“浮云征”:CT表现为小片状实性部分,增强后有明显强化,其飘浮在低密度的囊性部分中,称浮云征。

鉴别诊断

胰腺尾部粘液性囊腺瘤:好发于中年女性,故又称为母亲瘤,病变多为多房,典型者表现为各囊腔内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浆液性囊腺瘤:常见于老年人,故又称为祖母瘤,常见多发细小囊腔,故又称为微囊性囊腺瘤,最大囊腔往往小于2cm,病变内可见分隔,分隔钙化可以形成典型的星芒状表现,病灶边缘可以呈小分叶状,若病灶由微小囊腔组成,病变可以呈强化表现,但MRI的T2序列呈明显囊性高信号。如病灶由单发大囊组成,又称寡囊型囊腺瘤,与单囊的粘液性囊腺瘤鉴别甚难或不能。

往期SPTP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07-1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0-1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0-2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01-0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04-08

感谢

感医院放射科朱玉春主持读片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wh/124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