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高级中学前身南通县中学为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学校。年~年高考录取率低,激起了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意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里确定高中一方面面向全县招生,以提高生源质量,一方面支持县中选拔教职员工,以堤高教学质量。这就使得县中教工队伍中出现了不少达人---有特殊技能,甚至是身怀绝技的人才。

首先,老校长赵仰霞就不同一般。他从来不大轰大嗡地做报告,作演讲。我在县中七年,没听过他一次大会报告,即就是到了文革大运动,他也没上台鼓动演说。他平时下班听课,和教导主任等人安坐于教室后,黙不作声,双目微闭,似睡非睡,犹如老和尚入定,亦似练气功者己打通了大周天,进入了一个超然的境界。对此,你千万别以为他心不在焉,无所谓。我才进县中时,有教师关照我:“老校长对新教师都要听课,而且只听一堂课。但这一课决定了你下学期是否仍留在县中。他就凭这堂课即认定了你的学识水平与教学艺术。”实践证明确实如此,下学期就有几位同事调离了。他与教师谈话也是轻言悄语,娓娓道来。有朋友关照我:”老校长如果和你谈什么事吋,他右手中指在桌上点几下,这就说明这问题相当严重了,等于是向你发出警告。”所幸我没遇上这类事。老校长认为办好学校教师很重要。他就是这样亲自考核,“动态管理”,选优汰劣,到文革前就有了一班优秀教师队伍。代数教师李卓哉,批改学生作业犹如语文教师改作文,不仅指出数学演算上的问题,而且连语法错误也不会放过,连同错别字都予以标出;化学教师杨錱生讲课生动形象,幽黙风趣,不管准备考理科的还是考文科的,都兴致盎然地听他的课。语文教师黄道义,下午与学生散步时还能说出学生作文上的问题,等于是“面批”。教三角旳苏养吾,解放前为了投考四明银行,曾背熟一本《英汉词典》。语文教师陆仪对普通话语音很重视,他熟记一本《新华字典》,听到谁读音不准,就将随身带的字典翻出来为你矫正。

老校长对于总务部门也很重视。他把原在西亭中学工作的张一冰调来做总务主任。张一冰系张謇母里师范毕业,国学基础深厚,抗战时无法教书,去做过木材生意。他对木材业务很精通,除了亲自抓县中本身的基建,砌一幢房屋,结束时剩砖没有一畚箕,斧口也没有一畚箕。因为他在现场,见匠人举泥刀要扎砖头,他即大呼“不要斫!”随手抛去一块半截砖,他不准木匠动不动就用斧头砍木头,要求多刨,所以木花多于斧口,节约用材。教育局为全县学校基建用木材全卸在县中操场上,张主任去巡视,脚一踢,就确定“这根料给东社中学建教室做正梁”“那根给西亭中学建厕所。”。真正做到了量材适用,无一浪费。因此文革后期县里兴建造人民剧场,姜国权请他总管一切。张一冰也曾因精于用材建房,给他带来麻烦。文革之初,揭发他是“地主成份”加以批斗。他不服这一结论,找我为之写申诉书。我了解他家解放前只有拟为作坟地的九厘地(约五平方米),对照土改政策,根本无剥削量,怎么可以定地主成份呢?原来他虽然无土地,但有一四关厢的房子。也就是他既买了便宜的朩料,又善于设计安排,建了多间住房。当地供销社一干部为了“金屋藏娇”,把相好的女人安排住于他家房子里,就诬他为地主,勒令“扫地出门”,得以鸠占鹊巢。我了解情况后为之写就申诉书,结果没等文革结束,县委就予以公开平反。他也及时向我下放所在地的农村传来喜讯。

老校长有个说法:“要使学生有得知识‘吃’,就得有好教师,要留得住好教师,就要给他们吃好。”于是请来解放前曾在复旦大学教授食堂做櫉师的朱舜华到教工食堂。朱师傅写一手王(王羲之)字,菜单预告黒板上每写上“天女散花“(实为蛋花汤”或“红烧跳鱼”(实为青蛙肉)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振。朱师傅的橱艺确实高明,尤以“狮孒头”最为拿手。他做的狮子头肥而不腻,酥而不散,别有风味。有人说走遍大江南北,尝过各地狮子头,其味无出其右。他的做法关键在原料中要有荸荠,加工时猛火封面,文火煨熟。这样,“狮子头”不老不嫩,有油又不流油。当时行订菜制,狮子头为甲等,红牌。如那天有狮子头,则订菜牌上全面飘红,条件好的更是几枚红牌。文革初期,揭发出杨鑫生的一条“罪行”就是“要不是留恋朱舜华的狮子头,我早就要求调回家乡苏州了”。

再一位达人是校医李允达。李医师是解放初全县唯一能做腰椎穿刺的医生,他写一手韵味十足的柳(公权)体字,每出告示均为文言,加上字迹遒劲,人见人敬。他的特长是“听诊”。一位工医院就诊、透视,查不出病,经他一听,说:“这根肋骨下有个囊肿,再去換一角度透视。”果然如他所说。县教育局长黄圣高,机关里组织体检,他说我去透视,还不如给李允达去听一下。一次我有个老同学从林梓来我处,他头昏失眠,我带他去请李医师看一下,他叫他直立,两手侧平举,双目紧闭。他看后说:“你有滑精毛病。”我问同学可是如此,他说是的。事后我夸李医师神技,他说这乃小技。他的老师在教室里巡视,谁同房了,谁遗精了,居然能看出,即就是谁有几滴小便洒到裤子上也能看出,下课时给那些人各发张纸条,叫他们去买药治。李允达断人死期就更神了。一天他上街走到头总桥下,一个初中部的女生见了他,一把将他拖回家去,说:“请去救一下我姑妈。”李允达到她家拿出听诊器一听,叫赶快卸门扳,医院抢救。医院大门堂里就断气了。事后我问他怎么判断的,他说我一听她心脏出现了“奔马律”,不出20分钟必死。一次会计李汉臣的妻子病重来金沙就医,总账会计张学旺建议李汉臣请李医师看一下。李允达听诊后打发他们走了,悄悄对张学旺说;“叫李会计不要在金沙乱投医瞎花钱,赶快带回平潮准备后事,不出一星期就要完了。”结果不到一周李妻就去世了。我对他的断人生死大加赞扬,他却谦虚地说,我家乡西亭有个老中医,端午节前一天下乡出诊,路遇个挑着豆饼的老乡,招呼后分手了,老先生对另一人说:别看他牛力精壯的,他吃不了明年的粽子了。那人不信,但留心此说。结果第二年端午前三天,那人果然去世了。李允达认为能在三年前断人生死才是真本领。一天我曾问他,你医术如此高明,救活不少人,有没有看死过人?他坦诚地说:也有过。那是解放前为人拔了颗牙,他没坚持吃药,结果得败血症死了。

教务处职员袁锡畴老先生除了全校日课表排得科学、合理,师生都满意外,还有一绝招:你去领纸,他侧转身,伸手到后面櫉里一摸,不看不数交给你,你一数,与要的数一张不差。一次我有意考他一下,说领七张纸给班上补考用。他一伸手交我一沓纸,当即一数,不多不少,正是七张。南通县中像这类达人还有多位,如体育教师李恒祺,在饥馑时期他怕学生运动量大消耗体力,就改教学生学气功,他见有学生因未能参加赴京的红卫兵接受检阅而患精神病,就用针灸为之治疗。据说他的治愈率并能巩固率达87%,为全国之冠。文革后期下放当农民运动中,李允达下放西亭公社,走了之后,李恒祺就由体育教师改作校医。

南通县中由于集结了一批达人,从年起高考录取率直线上升,录取北大、清华、复旦、南开、交大、中国人大、北京师大等名校不乏其人。到年形势更好,如不是因政审限考,录取率更高。可是好景不长,到年高考前夕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校领导集结了一批优质的教职员工被诬为“招降纳叛”藏垢纳污,遭到无情打击,猛烈冲击。昔日的名师多成了牛鬼蛇神,惨遭迫害,接着就是学校下放大队办,年绝大部分教工下放到各自原籍社办中学,年教师下放当农民,南通县中原班人马就所剩无几了。

后来者居上。如今的通州高级中学比早期的南通县中学已是“鸟枪换大炮”,不管是校舍还是师资力量,以及办学规模、办学理念都今非昔比,历史前进了,一切改观了。当年南通县中的一些达人大多已经作古。今天回想这些达人,要炼就一手绝活,并非易事。如背熟一部英汉字典没几年能成吗!今天写这几位达人,聊做是对故人的缅怀或纪念吧,如果对今人有点滴借鉴或启发,那便是意外收获了。

姓名:徐应佩

出生地:江苏南通

毕业院校: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苏北师范专科学院

职业:民盟成员、致公党成员

代表作:《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建立中国特色的古典文学鉴赏学》、《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学》、《古典诗词欣赏入门》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群充满热情、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希望通过“江海儿女”凝聚通州乃至南通等地区的杰出人士、热心人士,共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wh/128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