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病因 >> 急慢性胆囊炎的认识以及诊断治疗
胆囊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上多见,尤以肥胖、多产、40岁左右的女性发病率较高。
40岁左右的中年人
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
慢慢发胖的中年人
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
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
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所以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急性胆囊炎发病与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60%~70%)、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胆囊。
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多数既往并无急性发作史。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
由于胆石刺激,加上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基础上,有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可使胆囊萎缩或囊壁纤维组织增生肥厚,终致囊腔缩小、功能丧失。
若胆囊管为结石、炎性粘连或疤痕完全阻塞,胆汁无法流进胆囊,而胆囊内原有的胆汁,因胆色素逐渐被吸收,粘膜仍不断分泌无色水样粘液(白胆汁),即可形成胆囊积水;当继发感染,则演变为胆囊积脓。
临床表征急性胆囊炎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卡住阻塞)胆囊管。
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
1)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绞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
2)常伴发热(高热)、偶见寒战,恶心呕吐。
3)黄疸(眼球巩膜、皮肤黄染。随梗阻程度增高而表现更为明显)。
附注:以上三点临床表现合称夏柯三联征
4)腹部体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
1)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相似。
2)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表现同急性胆囊炎。
3)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炎症消退后好转。
4)体查,胆囊区可有压痛或叩击痛;(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深压痛、反跳痛即为墨菲氏征阳性)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胆囊炎的诊断1、肝胆B超:胆囊或胆囊管内见强光团伴声影。
2、胆道造影:(能够清楚的看到结石的大小、形状、位置。)
3、上腹部增强CT:(能够清楚的看到结石的大小、形状、位置。)
4、体查:墨菲斯征阳性:(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深压痛、反跳痛即为墨菲氏征阳性。)
胆囊炎的治疗1、一般性治疗和预防
胆囊炎患者的饮食调理。近几十年来对胆囊炎、胆结石形成机理的研究,人们已认识到饮食营养与胆囊炎、胆结石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胆固醇结石与人们的过度营养有关;
而胆色素结石又与食物中蛋白质的缺乏不无联系;
胆色素结石的发生还和胆道蛔虫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于这些认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预防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生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
1)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
2)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4)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
5)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2、药物治疗
1)非手术疗法(亦可作为术前准备)
卧床休息、禁食、腹胀者胃管减压;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解痉止痛:-2;
静脉联用有效抗生素:头孢噻肟钠;甲硝唑/替硝唑;左氧/加替沙星等,对早期病例有较好疗效。
2)手术疗法:
慢性胆囊炎:无论有无结石,因胆囊已丧失功能,且为感染病灶,均应择期手术切除。
胆囊炎胆石症:除用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外,营养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疼痛缓解和手术后健康恢复阶段更不容忽视!具体介绍如上饮食调理。
3)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利胆排石、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
征稿
药店大学长期诚邀你来投稿,分享药店人的用药、服务、营销等经验(有稿费哦),具体投稿详细。
请阅读《药店大学征稿》
课程体系▼专业老师一对一教学指导服务行业最新资讯药店人专业服务管理能力报名咨询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