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AH单车俱乐部成立三周年之际,回味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描绘骑行路上的精彩人生!

骑行的乐趣,不在于身边的风景。它最大的诱惑也许就在于,你确定了一个目标,然后从起点出发,心里想着终点的风景是多么的美。

你上路了,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抬头看路在你的前面延伸,你不能跨越,因为你不会飞,只有一点点的征服才是最好的选择。

经典回忆(一)

年3月9日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历经80公里的行程,其中一直上坡10多公里!是对所有人意志的一种磨练!医院单车俱乐组织的今春第一次较大规模的骑行活动,参加的人上至近60岁的老人,下至20出头的小伙,还有两位年轻的女士。

我们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是水泉子村,在城里基本上都是平路,路况不复杂。但出了城郊路况就复杂了,道路的不平坦,海拔高度越来越高,基本上都是上坡路。一路上大家不停的变换档位,只见蹬车的频率越来越高但车子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经过第一个大坡时,很多人就不能坚持了,队长冲在前面鼓动大家过了这个坡就快到了。其中一位年轻的小伙一路没停,第一个到达第一个坡顶,两位近60的老人紧跟其后,其中一位刚刚下夜班的护士也紧跟其后,我的一位朋友从山下咬牙一直坚持骑到坡顶,全身湿透。在第一个大坡大家一边休息一边等最后的两名队员,一位虽然不擅长骑行但坚持不懈的小伙和一位坚持骑行的小女孩。大家看着前方的山路,眼前是一段下坡路,也许是爬坡累了,大伙一见下坡都很高兴。大伙因为出汗时间久了害怕感冒,队长安排一部分人先出发再留一部分人等后面的两名队员。

跟第一阶段爬坡一样,仍旧是年轻的小伙冲在最前面,两位老者和护士紧跟其后,但当到达坡底时才发现原来下坡仅仅是这一段,后面全是爬坡,坡度越来越高,其实陡峭的山坡我也坚持不了,下来一路坚持往上推,汗顺着脑袋流淌下来,腿也酸疼,但当我到达国槐树第二个顶峰时,年轻的小伙已经在那休息了。紧接着就是两位年近60的老者也上来了,累了,老者搬了几块砖坐下来,国槐树边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者说,你们走后把砖放好。陆陆续续大家紧跟着将车推上山峰顶,见到队长的第一句话就是让队长改名叫“哄上坡”。清点人数还是少了未到达第一个坡顶的两位队员,大家都在猜测会不会他们返回西安了,队长肯定的说不会。在国槐留影后,先头部队继续前行,去姐妹农家乐点菜,临走两位老者把砖给放回了原位,这让我们很感动也很惭愧,我们为什么没去搬砖,同时也很感激老者为我们做的榜样。

当大家陆续到达目的地时,首先是跟老板找水喝,也许是老板一下子不适应来了这么多的人,开水供应不上。当我们还在怀疑最后两名队员是否回去时,他们到达了。最后到达的小女孩热情的为大家倒水,虽然最后到达但还为大家服务,这着实让我们很感动!

午饭后准备出发时,其中一名队员的后胎撒气了,大家齐动手,帮助补胎,一会功夫就把胎补好了。那场景让人感到一股暖流,心里暖暖的,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在困难面前大家互帮互助!

离开农家乐是一段柏油马路,一路下坡,从山顶到山底,10几公里大家几乎没瞪几脚,10几分钟就到达山底,比起咬牙爬坡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有队员开玩笑说,坡没白爬!

是呀,人生的道路犹如爬坡,上坡时咬咬牙狠狠劲,坚持就能到达山顶,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看到更美好的风景,才能开阔视野;否则就只能停留在山脚下,你能看到的就犹如井底之蛙看到井口那么大小的天空!

60岁的老者坚持不懈的爬坡,年轻的小伙一路连续蹬到山顶,年轻的女士坚持到最后跟上大部队,三者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老者尚且如此的坚持,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我们所追求的?年轻的小伙一路连续蹬,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老了,我们不再年轻,我们不能再去逞强,我们应该给年轻人让出一条他们快速出击的通道!不擅骑行的年轻的坚持不懈,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轻易的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在这支队伍里,我们要向老者学习,坚持!

经典回忆(二)

年3月16日,医院单车俱乐部组织了今春第二次较大规模的“挑战秦岭嘉午台”登山活动,目的地是嘉午台的龙头。参加的人上至近60岁的老人,下至20出头的小伙,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士。

早上大家早早的到达山脚下,背上自己的行囊,带着备用的拐杖一行10人往秦岭嘉午台山脉进发。刚开始因为山路好走,坡度一般,大家的速度较快,走到半山腰时,遇到一座寺庙,旁边正好有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位60的老人。老人很热情,招呼我们吃她们家的玉米“鱼鱼”,我们说下山再吃,老人很淳朴,说你们上山后山上的人会让你们吃她们的,你们回来就不吃我的了。借着歇脚的机会经老人的允许我们进了她家里参观并留影,土制的灶台,有火炕也有床,老人说西安的小学生来参观后说太脏了。可以想像,不要说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小孩就连我们这些驴友们也难以想像在那样的环境里如何生活。

大家分享着自己带来的食物,一边吃着喝着一边畅谈着感受,这时老人的小孙女走来了,大概3岁左右,孩子毫不客气的拿起大家给的食物吃起来,大家都感叹山里没有雾霾连孩子的脸都红扑扑的!临近出发,一位年轻人帮年长的老者背起行囊,老者紧紧的跟在后面高兴的说没有背囊就是轻松!

攀过一个较长的陡坡,大家陆陆续续的来到一个较为平坦的山坡,正好与从另一路岔医院来的几位女医生不期而遇,驴友加驴友、医生见医生当然话题不少,不管是哪个单位不管是那支队伍,大家一起留影纪念!

成天给病人看病的医生们在休息的时间里都出来爬山了,我就在想医生们在给病人开处方时为什么不加上一条锻炼第一、吃药第二呢?

有人说“跟着苍蝇会找到厕所,跟着蜜蜂会找到花朵,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乞丐会要饭,活鱼逆流而上,死魚随波逐流。”所以医院单车俱乐部出来爬山,也许跟着他们,会让我更加懂得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当药可吃可不吃时,还是把吃药的时间留下来锻炼身体吧!

大家沿着陡峭的山崖继续攀登,经登云梯、朝天梯、破山石、虎口攀爬龙的脊背后到达龙口,登云梯、朝天梯比华山更陡峭,过了龙口就是龙头。站在龙头鸟瞰西安,整个城市上方笼罩着一层层雾霾,我们在欣赏山顶美好的蓝天时,也在叹息我们生存的城市!正在这时一位年轻的“老驴友”在人们不经意时努力爬上了龙头,因为高而陡峭两边都是悬崖,这着实让所有在场的人大吃一惊,上去容易下来难,大家齐心协力将他接下来,但发现他下坡时右脚膝盖似乎有些受伤,大家开玩笑说因为上了龙头,若怒了龙咬了他一口!队长拿出自己骑车用的面巾为他扎了受伤的膝盖,我们则留在后面陪着他下山。我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龙的存在,也许沿途经过的几座寺庙告诉了我们必须对一种信仰的敬重!

龙的脊背上,两边都是悬崖,很多人都不敢过去,当我们从龙头下山时恰好遇到一位父亲带着幼小的孩子爬过龙的脊背,孩子从小就能在大人的带领下上到龙头,等孩子长大后还有什么他所不能克服的呢?可以想像那位父亲的用心良苦!

当大家返回到半山腰上卖吃的小摊上歇脚时,小贩们很热情,不吃可以坐着歇歇不收费,是呀当别人吃着你坐着看时你能不买着吃吗?朋友说买瓶红牛,小贩同时拿出一听红牛易拉罐和一大瓶“红牛”饮料,说都是10元,朋友见大瓶数量多就说拿大瓶的,但当拿到手打开喝时才发现原来是“泰牛”,是山寨还是......?这倒也没啥反正还能喝。那你看看下面小贩的动作,你看了以后还敢吃什么么?小贩子在伴面皮时不小心将整盘全倾倒在地上,小贩很迅速的用手全部从地上抓起来,我说你还能卖给游客吃吗?小贩子不屑的说,怎么不能,用水洗洗就是了。哎呀,我的妈呀!虽然我西飘20年,幸好我对陕西人的最爱我从来不爱!不知旁边那几位游客吃的是否也是她从地上捡起来的!这让我回想起下山时见到一群驴友在寺庙旁煮水饺吃、两位上了年纪的驴友躺在凉席上吃花卷的场景,爬山不能怕带行囊,多带些吃的、喝的到山上不求人!有句话叫做“眼不见为清”,当你爬山没有力气的时候,看到山腰上还有吃的,肯定豪不犹豫的坐下就吃!这情有可原,补充能量!在如今利益最大化的年代里,我们在餐馆里就餐,吃的是不是还不如小贩卖的?

爬山是短暂的,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路上碰到的那个小孩。还有那条过风洞的小狗,小狗狗在主人的带领下也能上到山顶,动物如此坚强,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许当我们把梦想的期望锁定成“每一小步”,勇敢前行,才会收获满意的人生!

有这么一句话我非常欣赏:“真的很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苦---才是人生,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

走着、歇着、走着,不着急不着慌,这才是爬山的最高境界。

经典回忆(三)

年3月30医院单车俱乐部组织的征服三原李靖故居远程单车骑行活动。全程公里,历史11个半小时。医院的北门出发,由明光路一路向北到达草滩堤岸至草滩八路的断桥到达咸阳境内,沿公路向北经泾河大桥到达泾阳县城,最后到达关中环线,向东至三原县城北首向北到达李靖故居,行程71公里,用时4个小时。返程从高陵经泾河大桥、渭河大桥到达浐灞湿地公园,沿北辰大道返回。

虽然公里数不算多,但这是俱乐部第一次组织雨中骑行活动。

因夜里下雨了,加之队长有事没参加,一开始就有人犹豫去还是不去。出发时,两个年轻人、两个中年人再加一个近60的老人,尽管天下着小雨,省道的路也不好走,路窄车多,59岁的老易背着包一路领先,着实让我们自愧不如。慢上坡再加上下雨,雨水加汗水顺着每个队员的脸颊流了下来。似乎体力与年龄不成正比,每次出行总有一个年轻的队员在最后收队,不得不让我们每走一段停下来等待。在每次休息时,队长总是关切的问我们路况及行程情况,给予更多的鼓励,就这样大家坚持不松懈,一口气历经71公里到达李靖故居。其实,很多时候外在的因素总是左右着我们,难免受影响,但一旦当我们定下决心来一定要去做时,事情也就成了。

参观李靖故居时遇到另一群单车驴友,是从高陵来的,其中还有一个年轻的小女孩,我们还在参观时,他们就冒雨出发了,而且谁也没穿雨具。返回时,前一天先行抵达的两个年轻队员(其中一名女队员)随着队伍一起出发,这使我们归途中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因为他们回来时是走的另一条道,比较近,所以大家都让他们在前领队。出发时雨还在不停的下,大家顶着风冒着雨一路狂奔到达泾河工业园区,雨渐渐的停了,也恰好在那个地方,本次领队的前胎被扎破了,一个队员拿出随车备的补胎工具,大家齐动手,迅速的将胎补好。

此时队长又打来电话询问大家的情况,当得知我们经过灞桥湿地公园时,他说骑摩托来接我们。就在我们快到泾河大桥时,领队老远就喊起来了,“队长的摩托”,“队长来了”,大家听到后都很兴奋,其中一队员说,让队长骑车我骑摩托去。队长不愧为老驴友,骑着摩托车压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分割线,确保我们在非机动车内的安全。

到达灞桥湿地公园后,大家纷纷感受队长的摩托车并合影留恋,队长一直把我们送到北辰大道的尽头。也就是在那,我们碰到了同是从三原回来的一家三口,各自骑了一辆自行车,爸爸在前面带路,妈妈则在后面压阵,尤其是那个小孩,大概10岁出头的样子,一副很努力的模样。大家都感叹那位爸爸的良苦用心!给孩子创造锻炼、磨练意志的机会,这才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能克服这样的困难,生活中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一路上,年轻的女队员努力的让自己不在队伍的最后,不停地问领队,我今天没掉队吧?!领队乐呵呵的说,你好样的!是呀,我们这支队伍非常的团结,在每一个关键的路口总是停下来等一等后面的队员,尽管有的队员不具有与别人一样的速度,但他有惊人的耐力,每次总能跑完全程,坚持到底!老人背着行囊一路领先,着实让我们汗颜!队长的保驾,着实让大家感动!看似打气筒和补胎工具平时没什么用处,但回想起领队前胎被扎,还是有备无患!如果今天因为下雨,领队也选择放弃,那么大家就失去了一次雨中锻炼耐力和意志的机会!

许三多曾经说过“不抛弃,不放弃”!是呀,我们这支队伍没有抛弃始终是最后的一名队员,因为他的行为告诉我们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同时,领队的不放弃,使我们想干的事情在今天干成了!

没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想不想干!

经典回忆(四)

年4月27日UCC全国业余自行车联赛在西安明城墙开赛,参加人数近千人,分成若干个组,其中“CAH俱乐部”队员参加山地女子组3人、15-30青年组3人、30-45中年组5人和46-60老年组5人。

在15-30青年组多人的比赛中刘洋金取得了第71名的好成绩,在30-45中年组多人的比赛中俱乐部副队长王主任取得了第62名的好成绩,在46-60老年组70多人的比赛中惠总取得了第35名的好成绩。

第一批参加比赛的是山地女子组“二王”和妇产科的小杨,三位女士迅速更换参赛服,大家为三位参赛女选手安装计时器、固定号码牌、别号码布,同时俱乐部的宁技师为三位选手检查车辆状况,确保万无一失。比赛时间快到时,杜委员带领着三位女队员进入到检录处,其余队员则分别去不同的赛道,准备为队员加油、鼓劲,惠师则紧紧跟进,抓拍队员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在女子组出发后,46-60老年组5人就开始了准备,参赛的队员有“惠总”,60岁的柳总,三位近60岁的王师、吕师和易师,5位队员中就数“惠总”最年轻,大家都开玩笑的说紧紧跟着“惠总”,力争拿名次,惠师为出发队员拍照留恋。

大概半小时后,女子组的小杨到达终点,她还没顾得上喘口气,就赶上保障点送来伤员,顾不上快“断”了的腿就赶紧投入紧张的处理伤员的救护中,作为长安人的精神就是刚比赛完就化身为医务人员,医院第一女汉子!医院的医生护士都是好样的!

11点20,46-60老年组开始比赛,大约近80名队员参赛,这是我院在年龄上比较艰难的一组,因为队员们年龄接近极限,但体力明显比其他参赛队员弱一些,随着发令枪响,队员们争先恐后的骑上赛道,在临近东门时,在“惠总”前面的别队一参赛队员没注意到下坡,一下子摔倒在地,紧跟在其后我院队员王师来不及反应,被刚地上爬起来的那位队员碰到,王师一下子被摔到城墙根,幸好摔得不严重,王师迅速起来继续奋力追赶,但还是跟前面的队员拉下了距离。

上午比赛结束后,杜委员赶紧组织大家去搬盒饭,有刚刚结束比赛的队员积极要求去帮忙时,杜委员说,你们刚比赛结束好好休息,让没比赛的队员去。午餐休息期间,医疗保障组的医生和护士们也骑车上城墙过了一把隐,很多游人见后,说医院的护士也参加比赛?!哈哈,说明我院的骑车运动波及全院,真是全院总动员,全民运动!利用午间组委会休息的间隙,队员们纷纷到大会颁奖台照相留恋,在出发点,惠师趴在地上为大家拍摄特技动作镜头,一股兴奋的经难于言表!

下午参赛的有两组,其中30-45中年组5人分别是俱乐部的李队长、王副队长、杜委员、俱乐部自行车技术委员宁委员和俱乐部财务王总管。最有实力的是王副队长遥遥领先在第二波次的第一,没人能超越,这与王副队长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班有很大的关系!紧接着就是宁委员,如果不是一大早多骑一个多小时,他的速度还能更快一些!俱乐部杜委员也是种子选手,参赛前一天拉了一天肚子,整个人一下子瘦了两斤,中午盒饭也没敢吃,就吃了几块点心,坚持参赛!比赛中他紧紧跟着宁委员,一路坚持不放弃!平时不怎么骑行的王总管今天的表现也不错,冲刺的速度不赖,我们的队长总能稳稳的骑完全程!所有队员都体现一种执著奋力拼搏的精神!

赛程并不远,没有很陡的大坡,城墙的地砖坑坑洼洼颠簸得也很厉害,但今天摔倒的队员还是特别的多,在北门那20来人摔倒,在下午的比赛中,还有一队员的轮子摔掉了。

从参赛的不同年龄段来看,年龄不是问题,体力就是实力!

经典回忆(五)

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也是医院单车俱乐部参加“自然界”杯自行车骑行赛的日子,全程9.5公里,沿浐灞半岛一周。比赛设立了三个奖项,所有参赛队员取前三名分别给与奖励。

此次大赛,参赛队员分别来自西安周边地区和市郊的单车俱乐部,大约多人,其中不乏在城墙UCC赛中获得好名次的顶级高手,昔日的奥运旗手、东盛主帅王立彬教授打响了本次比赛的第一枪,宝马摩托在前面开道、摄像,选手们紧随开道车,俱乐部里顶级骑行高手小刘出发时被挤到最后,在第一个弯道时抓住有利的时机,迅速超越其他选手,紧追前面的开道车。

也许是赛程太短、赛道太窄,选手们拉开不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发挥不了选手的实力,体现不出选手的耐力,或许是因为只取参赛选手的前三名,所以很多选手抱着平安到达的心态骑完全程。到达终点时,选手们满头大汗,与俱乐部第一到达的骑行高手小刘交流时,他说在追赶的过程中,喉咙里像冒烟了一样,比较难受!

是呀,比赛不是简单的骑行,要追赶别人,还得看你是否具备超越别人的实力,没有实力,只好看着别人超越自己了,所以选择往往很重要。有超越别人的绝对实力,那就加油超越;没有超人的耐力和爆发力,就选择平安到达终点!但往往在那一瞬间,由不得你多想,置身于比赛的环境,当别人从你旁边超越时,你只能选择奋力追赶!所以,我们只能努力追赶,而不能放弃!

每一次的参赛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俱乐部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成长壮大!这次俱乐部王副队长15岁的儿子、组织委员杜委员14岁的儿子也来参赛了,对小队员而言,从小接受参加大赛的锻炼,积累一些参赛的经验,在实战中成长!在参赛的过程中,每个队员可以领略竞争的残酷,体会什么是被人超越,什么是超越别人,什么是真正的高手!通过比赛,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通过参赛,可以学习其他俱乐部的精神,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和教训,达到提高俱乐部成员综合实力的目的!

户外运动总蕴含着危险,即便本次的赛道没有很陡的上坡道,也没有急下坡,但还是有参赛队员受伤,不仅其他俱乐部有队员摔倒,我们俱乐部中也有一名小队员受了点轻伤。比赛中因赛道上有水车作业,导致路面湿滑,加之小队员的轮胎附着系数小,在比赛中速度也比较快,在经过一个弯道时不小心摔倒,导致小队员左腿皮肤擦伤,右胸前皮肤受伤。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人总会在成长的道路上遭受一点挫折,跌倒了再爬起来,直至到达目标的终点!尽管小队员摔倒了,但还是坚持继续骑行,赛完全程,平安到达终点!

虽然俱乐部参赛队员中没有人能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但充分体现了体育运动重在参与的精神,这次比赛吸取了参加城墙UCC赛的经验,在赛前将入场券的副券投入到抽奖箱内。在比赛结束后的三组抽奖中(每组10人),俱乐部参赛的13名队员中就有三名队员获得了礼品,这也许是对参赛队员的最好鼓励!

不参赛,不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不把自己拿出来溜溜,你就会自我感觉良好!也许这辈子你永远超越不了比你优秀的人,因为比你更优秀的人在实现一目标后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所以如同比赛一样,拿出自己的实力,超越自己!

要想看看自己的实力如何,就把自己拿出来放到大赛中溜溜!只有在激烈的比赛中,才能彰显你个人的实力!

加油,超越自我!

坚持对于骑行是何等的重要,因为路很漫长。爆发力只能提供一时的冲动,不坚持就会被人抛下很远很远。有时侯,目标对于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朝着目标前行,只有先把自已的痛忘掉,而只想着目标,那才会有一种连绵不断的力量在支撑着。生活中有许多的事都是这样。

让我们用一组照片来回味曾经的精彩吧!

单车运动一是锻炼了身体,另外也看到了我们未曾看到的风景!一旦当你蹬上单车出发时,你会倍感心情舒畅;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支撑我们不断挑战自我的源动力。笑对生活,一切不如意就会变得微不足道;笑对人生,一切崎岖就会游刃有余。

我运动,我快乐!因为我知道我的路只有我自己才能走下去。痛苦仍在,快乐也在,什么是痛?什么是乐?也许痛亦是乐,乐亦是痛吧。

看茫茫人海,赏处处风光,走条条大路。有时侯只是想走走先人或是别人走过的路,找一点点历史,一滴滴回忆,亦是一种快乐吧。

(谨以此文祝贺CAH单车俱乐部成立三周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ys/128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