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6日的系解考试中,名词解释的分值占30分,据老师说全部来自于粉本。

此处名词解释个,离考试开始还有16天,每天花一点时间把30分拿到手吧。

以在粉本上的出现顺序排列。

名词的英文大部分来自书上(少部分书上没有英文的以中文标记出),中文诠释来自于往届资料与书上的原文,极少部分书上找不到介绍的以红色字体标记出,请自行查阅资料。

从英文联想中文,再自行诠释,选中黑色部分即可查看参考诠释。

如有疏漏,敬请指正。

祝大家元旦快乐。

红色字体:书上没有诠释underline:可能的翻译(书上没有英文)

diploe颅盖骨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骨髓,并有板障静脉经过

pterionarea指颅骨侧面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相连接处的缝,多呈H形

pterygopalatinefossa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有神经、血管由此通过。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借眶下裂通眶,向内借腭骨与蝶骨围成的蝶腭孔通鼻腔,向后借圆孔通颅中窝,借翼管通颅底外面,向下移行于腭大孔,继而经腭大孔通口腔

intervertebraldisc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是柔软而富于弹性的髓核。周围部是由多层现为软骨组成的纤维环,牢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椎间盘坚韧,富有弹性,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

thorax胸廓是由肋、胸骨、胸椎和骨连结形成的圆锥形骨性框架,具有保护、支持和呼吸运动的机能

terminalline小骨盆的上口称为界线,又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由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共同围成

sheathofrectusabdominisarcuateline腹直肌鞘是由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腱膜形成的,包绕着腹直肌。鞘分为前、后两层,浅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在脐下4~5cm处、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转至腹横肌前面,均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后层缺如,该处的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称弓状线(半环线)。在弓状线以下,腹直肌鞘缺乏鞘的后层,只有腹横筋膜将腹直肌与腹膜分开

scalenespac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inguinalcanal腹股沟管是一个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男性长4~5cm,内含精索;女性因骨盆较宽,故稍狭长,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前、后、上、下四个壁及内、外两个口。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腹横筋膜与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是腹横筋膜外突形成的一个卵圆形孔;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

isthmusof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它是口腔和口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的分界

portahepatis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沟,位于中部的横沟为肝门,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淋巴管及神经进出肝的门户

duodenojejunalflexuresuspensorymuscleofduodenum十二指肠空肠曲指十二指肠与空肠转折处形成的弯曲。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韧带,由纤维组织和肌组织构成,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面向上连至右膈脚,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是手术时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肝曲和脾曲升结肠(ascendingcolon)长约15cm,在右髂窝处,起自盲肠上端,沿腰方肌和右肾前面上升至肝右叶下方,转折向左前下方移行于横结肠,转折处的弯曲称结肠右曲(rightcolicflexure)(或称肝曲)。横结肠(transversecolon)长约50cm,起自结肠右曲,先行向左前下方,后略转向左后上方,形成一略向下垂的弓形弯曲,至左季肋区,在脾脏面下份处,折转成结肠左曲(leftcolicflexure)(或称脾曲),向下续于降结肠。

omentalbursaomentalforamen网膜囊在胃和小网膜后方,由腹膜折返形成的小腹膜腔。有网膜孔与大腹膜腔相通。网膜囊的前壁为小网膜的后层、胃后壁和大网膜前两层的后层等;后壁为大网膜后两层的前层、横结肠及其系膜等;上壁为肝尾状叶和膈下方的腹膜;下壁为大网膜前、后层的愈着处。其左侧为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侧借网膜孔与腹膜腔的其余部分相通。网膜孔又称Winslow孔,高度约在第12胸椎至第2腰椎体的前方,成人可容1~2指通过。其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球,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hepatopancreaticampulla胆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降至胰头后方,再转向十二指肠降部中份处,在十二指肠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一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又称Vater壶腹

pharyngealrecess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这里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ventricleoflarynx喉中间腔向两侧延伸至前庭襞与声襞间的隐窝

rootoflung肺门内有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统称为肺根

pleuralrecesses在有些部位胸膜相互转折移行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呼吸时,肺缘也达不到其内,这些部位的胸膜腔称为胸膜隐窝

mediastinum是两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其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是纵隔胸膜,上达胸廓上口,下至膈。以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下缘的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

renalhilum肾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淋巴管出入肾的部位

renalpedicle出入肾门的结构,包括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

renalsinus肾门向肾内扩展的腔隙,窦内包含肾动脉、肾静脉及其分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

renalregion临床上将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之间的区域称为肾区

trigoneofbladder在膀胱底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处缺少粘膜下组织,粘膜光滑无皱襞。它是肿瘤,结核、炎症的好发部位

spermaticcord为柔软的圆索状结构,从腹股沟管深环穿经腹股沟管,出腹股沟管浅环延至睾丸上端,由输精管、输精管动静脉、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淋巴管及腹膜鞘突的参与部分等组成

isthmusofuterus为子宫体下部与子宫颈阴道上部相接处较狭细的部分。在非妊娠期不明显;在妊娠期,此部扩展伸长,形成子宫下段

子宫前倾前屈位前倾(anteversion),前屈(anterflexion)子宫的“前倾”指整个子宫向前倾斜,子宫的长轴与阴道的长轴形成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稍大于90°)。而子宫的“前屈”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一个向前开放的钝角(约°)。子宫位置异常可导致女性不孕,如子宫后位(后倾后屈)

fornixofvagina阴道的上端较宽,围绕子宫颈的下部,二者之间的环状间隙称阴道穹

peritonealcavity壁腹膜和脏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腔隙

peritoneum为覆盖于腹、盆腔壁内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由间皮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呈半透明状

omentalbursa在胃和小网膜后方,由腹膜返折形成的小腹膜腔。有网膜孔与大腹膜腔相通。网膜囊的前壁为小网膜的后层、胃后壁和大网膜前两层的后层等;后壁为大网膜后两层的前层、横结肠及其系膜等;上壁为肝尾状叶和膈下方的腹膜;下壁为大网膜前、后层的愈着处。其左侧为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侧借网膜孔与腹膜腔的其余部分相通

rectouterinepouch又称Douglas腔,为腹膜在子宫和直肠之间移行反折形成。Douglas腔较深,凹底距肛门约3.5cm,与阴道穹后部之间仅以阴道后壁和腹膜相隔。此处为腹膜腔中最低处,积液多存于此

obliquesinusofpericardium心包腔位于两侧上、下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部分称心包斜窦,位于心底后面

transversesinusofpericardium心包腔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部分称心包横窦

fossaovalis是房间隔右下部的一浅凹,为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的遗迹。为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波的刺激

atrioventricularcrux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三者的相交处称房室交点,是心表面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在心后面相互交汇部位,其深面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等结构。由于在此处冠状沟高于右侧,后房间沟偏右,而后室间沟偏左,故房室交点不是一个十字交点,而是一个区域

cardiacfibrousskeleton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的周围。心纤维性支架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为心肌纤维和心瓣膜提供了附着处,在心肌运动中起支持和稳定作用。人的心纤维性支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钙化,甚至骨化。心纤维性支架包括左、右纤维三角、4个瓣的纤维环(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和瓣膜间隔等

superficialpalmararch由尺动脉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弓吻合而成的动脉弓,位于掌腱膜深面

deeppalmararch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的动脉弓,位于屈指肌腱深面

arterialligament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的一纤维结缔组织,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carotidsinus为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动脉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此处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carotidglomus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有一米粒大小的棕红色椭圆小体,由结缔组织固定于动脉壁上,是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快、加深,调节呼吸

venousangle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称头臂静脉处向上外开放的角,称为静脉角。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thoracicdu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平第12胸椎下缘高度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经胸廓上口至颈部,在左颈动脉和左颈内静脉的后方转向前内下方,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末端有一对瓣膜,阻止静脉血逆流入胸导管。胸导管在注入左静脉角处接受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

cisterna乳糜池位于第1腰椎前方,呈囊状膨大,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

regionallymphnode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淋巴结称局部淋巴结,临床上常称哨位淋巴结。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反映其引流范围存在病变

opticdisc在眼球后极内侧约3mm,视神经起始处有一圆形区域,为视神经盘。视神经盘直径约为1.5mm,盘的边缘隆起,中央微凹,称为视盘陷凹,有视神经、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

maculalutea在距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mm处,有一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的淡黄色小区,称黄斑,直径约1.8~2mm

foveacentralis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中央凹,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也是视网膜最薄之处,约厚0.1mm

vestibularapparatus即位置觉感受器(平衡器),是感受头部静态空间位置及直线、成角加速和减速运动的刺激的感受器

spiralorgan又称corti器,位于螺旋膜上,为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波的刺激

graymatter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whitematter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的部位,称白质,因髓鞘含类脂质色泽明亮而得名

cortex配布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

medulla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称为髓质

ganglion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神经节

nucleus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

fasciculus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reflex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的适应的反应

anteriorroot连于脊髓前外侧沟的脊神经,由运动性神经根丝组成

posteriorroot连于脊髓后外侧沟的脊神经,由感觉性神经根丝组成

spinalganglion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其中含假单极感觉神经元

lumbosacraltrunk由L4前支的部分纤维和L5前支的所有纤维在腰丛下方合成,随后下行越过盆腔上口进入小骨盆,加入骶丛

chordatympani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约6mm处发出,进入鼓室,沿鼓膜内侧前行,横过锤骨柄的上端达鼓室前壁,最后穿岩鼓裂出鼓室至颞下窝,向前下并入三叉神经的舌神经中,并随其分支分布。鼓索含两种纤维成分:①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视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传导味觉冲动;②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即副交感神经纤维,进入面神经下方的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节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控制腺体的分泌

superiorlaryngealnerve从迷走神经的下神经节发出,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在舌骨大角平面分成内、外支。外支为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的运动支,伴甲状腺上动脉下行,支配环甲肌;内支为感觉支,分布于舌根、咽、会厌及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传导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和味觉

inferiorlaryngealnerve是喉返神经的终支。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一般内脏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

ansacervicalis颈丛分支与舌下神经之间存在交通联系,颈袢是这种交通联系的具体形式。第1颈神经的部分纤维离开本干后,加入到舌下神经,随其一起下行,走行较短距离后又离开舌下神经继续下行,独立构成舌下神经降支。第2、3颈神经的部分纤维离开本干后汇合组成颈神经降支下行。舌下神经降支与颈神经降支在环状软骨水平结合形成颈袢,从袢上发出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

white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yy/121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