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情况

  患者张某,女,31岁,商丘市人。胆囊结石十余年,十年来,胆囊结石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几乎充满胆囊。期间,医院咨询,回答几近一致:胆囊切除或者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但是,张某坚持认为,总有一天,医学发达了,会有既可以保留胆囊又可以取出结石的技术。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年年初,三镜联合保胆取医院院成功应用于临床。她得知这一消息后,辗转几百里来到我院,坚决要求保胆取石术。入院检查后,从年龄、胆囊功能、症状判断可以保留胆囊,但是近百枚玉米籽大小结石又给保胆取石技术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不是保胆取石术的最佳适应症。在病人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决定实行保胆取石手术。

  二.治疗方案

  年3月3日10时45分患者张某进入手术室,在全麻下由张主任主刀,利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硬质胆囊镜联合为患者实施保留胆囊经胆囊取石术,共取出约10×8㎜大小胆固醇结石87块,手术历时1小时40分钟,于12时25分顺利结束。术后六小时进食、下床活动,5天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三.我有“胆”我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对胆囊切除术后种种弊病的探索,提示胆囊具有极为复杂和重要的功能,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消化和免疫器官。因此,医学界的共识是:有功能的良性胆囊疾病毫无选择地“一刀切”实施胆囊切除既不科学,也非必须。中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指出:微创保胆技术是中国的大事,21世纪的大事。

  现代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是借助纤维胆道镜、胆道硬镜、腹腔镜及其他相关设备辅助下完成取石(息肉)的手术方式,既保留了胆囊及其功能,又取净结石及息肉、消除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发现并有效处理胆囊粘膜下结石。

  胆囊切除的弊病

  1、消化不良和返流性胃炎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和收缩的功能。当然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胆囊能将稀薄的肝胆汁浓缩30倍,储存于胆囊,进食高脂饮食时,将胆汁排入肠道参加消化。若切除胆囊,患者进食高脂饮食时,已无高质足量的胆汁相助,身体只好耐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之苦。不仅如此,近年来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肠液胃返流(DGR)和胃液返流的报道很多。

  2、胆囊切除术后导致胆管损伤的问题

  众所周知,胆囊切除术有一定的胆管损伤率(0.18%~2.3%);且有一定的死亡率,早期为5%~8%,目前仍有0.17%。手术损伤包括:胆管损伤、肝管损伤、血管损伤、胃肠损伤等。我国胆道外科大师黄志强院士大声疾呼:胆管损伤是胆道外科医师“永远的痛”!

  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临床常见胆总管结石的病例多有胆囊切除的病史,据统计切除胆囊患者和未切除胆囊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是2∶1。在胆囊切除以后,胆囊对于胆总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作用,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引起代偿性扩张,从而胆总管内的胆流发生旋涡或涡流,这是形成胆石的重要学说。如此,胆囊切除避免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之虞,却招来“生长胆总管结石”之祸,而胆总管结石比胆囊结石更具危险。

  4、胆囊切除术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近年来,从事结肠癌研究的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许多病例都有胆囊切除史。据统计例60岁以上胆囊切除患者,术后12例患结肠癌;而未行胆囊切除的例患者中术后仅3例患结肠癌。胆囊切除术后次级胆酸大量增加,该物质能刺激结肠粘膜的有丝分裂增强倾向,使结肠癌的发生率增高,升结肠癌尤著。

  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的Oddi括约肌炎症和运动障碍即“术后综合征”,临床上治疗甚感困难。

  现代内镜保胆取石(息肉)手术的优点:

  1、保留了胆囊及胆囊的功能。避免了胆囊切除引起的消化不良、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降低了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和结肠癌发生的风险性。

  2、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腹部手术切口,避免了手术切口带来的损伤和不适。美观不留疤痕。

  3、在内镜基础上观察、摘除息肉及病理确诊,从而科学地选择是保胆或是切除胆囊。

  4、三境联合取石(息肉)彻底干净,避免遗漏。较传统保胆取石术其结石复发率大大降低。

  5、效果好、恢复快、副作用少、术后粘连等并发症少。一般术后6~8h下床活动并可以流质饮食。









































治疗白癜风的药膏
中药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yy/67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