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大概为10%,中年妇女甚至高达15%。患有胆结石,许多人表示,只要打针吃药就能顶过去了,不会引起什么严重的后果。

 即便需要手术治疗,多年来一直都是对胆囊“一切了之”。北京专家刘京山教授表示,胆囊具有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功能,万不可轻易切除。结石久拖不治后果严重,一旦查出胆结石,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

  结石拖了六年,只因不敢手术

  近日,我院收治了一位因胆结石急性发作,而差点走上“鬼门关“的患者。

 43岁的赵女士早在3年前就被检查出患有胆囊结石。好端端的身体怎么会得胆结石呢?刘教授指出,这可能是和她平常的生活饮食有关,比如摄入的脂肪量过多,经常大鱼大肉,特别是肥肉等。当时刘教授告诉她,要治疗胆结石只能切除胆囊,否则以后经常发作会很危险。赵女士一想到要做手术就感到恐惧,于是并没有听从专家的建议,而是回家进行保守治疗。

热烈欢迎北大附院副院长刘京山教授1月9—10医院开展保胆取石术!

  “刘京山教授,主任医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从我国著名腔镜外科专家张宝善教授,擅长肝脏肿瘤、胃癌、大肠癌、乳腺癌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微创保胆取石术、微创保胆息肉切除术等,著有大量学术论文,其中《微创保胆息肉切除术》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多年来培养了几十余名进修医师和研究生,成为各省市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技术的骨干,为我国的保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赵女士在网上查阅了许多关于胆结石饮食方面的信息。从那时起,赵女士开始每天早起,并且补上了缺席五六年的早饭,出外应酬时,黄小姐也尽量少吃、少喝。因为工作繁忙,胆结石也只是偶尔发作,每当医院挂点盐水、吃点镇痛药物就打发了,也就没太当回事了。

  半夜急性发作,险些丢了性命

  就这样保守治疗了3年多,今年9月份的一个周末,赵女士和丈夫约了朋友一起去吃饭。当天晚上大家都吃的很尽兴,又是大鱼大肉、又是海鲜冷饮。吃完饭后,大家又提议去KTV通宵唱歌。半夜两点,黄小姐感觉肚子开始隐隐作痛,到了凌晨4点,疼痛越来越厉害,甚至开始呕吐起来。眼看情况不对,丈夫和朋友赶紧开车将赵女士医院。

  经急诊检查得知,原来是赵女士的胆结石急性发作了。医生告诉他,必须要先进行消炎处理才可做急诊手术,可就在护士刚给赵女士挂上消炎药水时,就发现她的体温变得很低,面色苍白,嘴唇和手指发青,还没来得及叫医生,赵女士就休克了。在后来的几天时间里,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赵女士才彻底逃出“鬼门关”。医生说,因为病情发展的太快,结石阻塞了胆道,引起了感染,大量的毒素进入血液,因而引起中毒性休克。

  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只能遗憾切胆

  胆结石如同藏匿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既影响生活质量,又随时会有发病的危险。这下赵女士不再犹豫,决定彻底将这个“定时炸弹”清除。经B超检查,赵女士的胆囊已经严重受损,情况很不乐观,同时还引发了肾衰、心衰、肝衰等多重器官的功能衰竭。

  由于赵女士此时胆结石并发了急性胆囊炎,只能把整个胆囊摘除,所以最终为赵女士成功实施了微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医院专家刘教授表示,“其实,赵女士要是早点来院接受治疗,是可以接受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

  “因为胆囊里有小小的石头,让我抱着侥幸的心理生活了三年,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一阵恐惧,要是早一点认清自己的病情,这胆幸许就能保住,也不会险些丧命了”。病床上的赵女士懊恼的说着,“经历了这次病故,我才真正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专家提醒:结石切忌久拖不治,保住胆囊有必要

  医院专家指出,有很多患者由于没有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一拖再拖,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刘教授说,结石长期存在容易对胆囊壁造成伤害,一旦急性发作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刘教授表示,胆囊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不可轻易切除。胆囊切除后有七成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总管结石的几率也会增高,同时还会致使结肠癌尤其是升结肠癌的发生率增高。

  据悉,切除胆囊后消化不良的发生率有40%,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20-30%。而胆囊切除与未切除患者,其胆总管结石的发生比例为2:1。

  大同消化病医温馨提示,胆囊切除的确避免了胆囊内再生结石,却容易招来更为复杂的疾病,相比起胆囊结石,这些疾病更加危险,治疗难度也更大。所以,胆结石一定要早治疗,尽量保住胆囊,保护胆囊功能。









































北京哪看女性白癜风好
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zl/65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