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治疗 >> 92区域文化合作蓝图成形
“9 2”区域文化合作蓝图成形
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的成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之间通过调和机制寻求共赢的一种尝试。广东则天经地义地成为了支点与核心。
6月1日,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9 2”)的高官们聚会香江,共同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上签字,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由此诞生。以后两个月不到,墨迹未干的协议书又增加了另外一抹重彩。7月29日至30日,广东省作为东道主,聚集“9+2”地区文化部门的官员,召开了首届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会议。在一系列务实的制度设计下,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作为“9 2”体系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广东省再次引领了潮头。政府联动下的制度协力近几年,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突起,让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领先的珠三角日趋感受到挑战和压力。200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即提出“泛珠三角”区域协白癜风该怎么治疗作的概念。不到一年,构想就变成了现实,目标指向不言自明,“通过与周边省区和珠江流域各省区的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广东作为华南地区经济中心、中南地区对外联系门户和大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从而与前二者一道,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犹如今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CEPA一样,“9+2”本质上正是广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寻觅的一种制度化对策,而这类泛化、疏松的合作机制要想有效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政府部门之间能否建立起强有力的互动和支持格局。为此,在“首届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会议”上,11个省区的文化官员们达成共鸣,建立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每一年召开一次,由成员单位轮番主持,会议地点与当年泛珠三角区域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地点一致,其主要职责为审议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计划、研究加强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政策和催促、调和合作项目落实。在这样的政府姿态和制度协力下,一系列富有实质意义的成果正在陆续构成,诸如在统一平台下建设“泛珠三角文化资讯”;获文化部准予后建立文艺演出“一卡通”模式(即相互认可合作成员批准的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演出项目,1省区批准的项目,其他省区备案认可;港澳地区引进的国外演出项目,争取在泛珠三角区域内实行“直通车”办法,即进入港澳演出的国外优秀表演团体,可以进入泛珠三角各省区演出);建立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项目库;建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交换机制,等等。虽然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机制的搭建刚刚开始,但早在2002年年底,粤港澳3地就已提出在加强艺文交换和合作方面建立一种有效机制,以利用地缘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发掘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迄今,“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已成功举行了4次,还特别组成了5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5项具体合作事务:粤剧申报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演艺的人材交换、剧节目合作和售票络的合建;文博、考古合作;图书馆数字化联;共建文化资讯平台。而目前已或正在展开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演艺资讯和人材的相互交换、国际级演艺节目的合办;演出、电影业售票络的合作和建构;博物馆络的发展和文物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图书馆数字化联;粤剧艺术的宏扬和人材培训。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9 2”计划,还是粤港澳合作,都不是封闭型的,不是权势范围的脸上长白癜风划分,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建立中国统一市场的一个局部。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的成局本身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之间通过调和机制到达多赢的一种尝试。市场化脉络的区域穿越对日渐成形的区域文化合作蓝图,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曹淳亮的话可谓道出了背后的良苦用心:“之所以迈出建立区域文化合作机制的步伐,主要是由于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任何国家和地区要想在全球化大浪潮里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争取应有的位置,必须发展自己独具特色的经济,而这个特点经济是建立在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之上的,有什么样的文化特点必定影响它所具有的经济特点。”事实上,泛珠三角覆盖了20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具有4.5亿的人口,GDP占到了全国的40(包括港澳地区);2003年的GDP总量为6300亿美元,占中国经济总量4成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000亿美元。而在文化底蕴上,11个省区既有许多相通之处,又各具优势和特点,产业差异明显、经济互补性强。这使得以文化特点支持特点经济的发展,继而凭仗特点经济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思路成为了瓜熟蒂落的事情。而现在看来,从地方发展的局限突破出来,打破行政障碍,解决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弊端,已不是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最关心的事情。如何寻求各自的相对优势,在自然竞争的进程中与周边地区进行错位发展,构成资源和市场互动和互补才是当务之急。为此,11个省区的文化官员们要求“打破区域分割、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提高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发展水平、共同努力将泛珠三角文化品牌推向世界”,而在合作原则和具体方式上,则坚持自愿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先易后难,稳步推动。与此同理,近10年来,同属大珠三角地域和岭南文化圈的粤港澳之间也始终保持着一种活跃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项目每年均占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广东省赴港澳进行文化交流的项目和人员年年都占出访总数的一半以上,港澳来粤进行交换的项目占来访总数的4成以上。有意味的是,其中以民间交换为主,政府间的合作其实不多,而且已广泛散布于广东省社会的各个阶层。正如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所说的那样,“建设大珠三角艺文事业是增进大珠三角综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能让我们彼此间了解更加深入,具有超出城市地域的视野,共同大力开辟‘大珠三角’这个庞大的文化艺术市场,塑造国际品牌”。可见,无论是对内融会,还是对外开放,广东省已成为名不虚传的支点与核心。利用资金上的优势、富于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和较强的文化消费能力,广东省不但将和其他10个地区一起分享“泛珠三角概念”所带来的战略利益,而且,在大量商机的涌入下,前两年对珠三角竞争力产生的信心危机将被冲洗殆尽。更重要的是,由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政府在其间扮演的角色也更趋服务性,具体操作层面的事情则基本交由企业自己去决定,因此,市场化规则将是穿越全部区域的主脉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