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8日,医院的医生杨占祥,作为陕西省第32批医疗队的成员抵达苏丹共和国,开始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工作。目前,他已经在这块被称为“世界火炉”的土地上工作了快8个月。

生活条件苦物资匮乏缺水缺电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撒哈拉沙漠东端,全境受太阳直射,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干旱炎热是这个国家气候的基本特点。

杨占祥告诉记者,虽然出发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一下飞机,热浪滚滚,黄沙漫漫,穷街陋巷,破败不堪。残酷的生存环境瞬间就让所有人感觉到十分不适应。

那里气候炎热,风沙大,太阳直射光照强,但不管天气再热,出门也需要“全副武装”,队员们戏称是在“蒸桑拿”。由于位于沙漠,苏丹水资源十分稀缺,经常停水停电,为此,随时储水,成为一天的大事。由于这里蔬菜短缺,医疗队的医生每天三顿饭只能在洋葱、土豆、西红柿之间做选择,吃得多了,一些人看到这些菜就开始反胃。为了改善生活,他们要到一百公里之外的中国农场买菜,并在住所附近开垦空地,在上面种些韭菜、香菜、红薯等。杨占祥表示,过节能吃上一顿牛肉韭菜饺子,队员们已经很满足了。

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工作上的困难就更多了。首先就是语言关,由于病人大多数只懂阿拉伯语,医生们需要学会日常用语和专业术语,才能和病人沟通。杨占祥表示,他们和苏丹医护人员交流一般用英语,实在不行就手脚并用,比划上好半天,对方才能理解他们的意思。

其次,是简陋的医疗条件。苏丹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没有能力向卫生保健体系投入太多的资源,国内伤寒,疟疾,糖尿病,肾结石,麻疹发病率颇高,近年来艾滋病人数量也日益增加。但这里医务人员严重短缺,医院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就医和工作环境十分简陋。杨占祥介绍,一台手术只给三四把弯钳,器械不配套,常常既要手术还要当器械护士。客观条件的制约,要求每个人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力以弥补器械上的短板。

工作强度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苏丹每人中仅有2.7位卫生工作者,属于国际卫生组织所定义的“医疗资源高度匮乏国家”。由于医务人员严重短缺,所以援非医生工作量非常大,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

苏丹那里的蚊子特别大,特别多,特别凶,防不胜防,很多医疗队员都患过疟疾,发病后连续高烧、上吐下泻、周身疼痛,轻则折腾近一周,重则要两三周才痊愈。但由于病患多,即使生病了,打了针吃了药还得照常上班。

治病救人传技中国医生在非受爱戴

前不久,杨占祥与队友以及苏丹医生历时4小时,共同完成了一例高位胆囊结石嵌顿并胆胃瘘手术。病人肝脏和胆囊位置较高,手术视野不清楚导致手术操作困难,组织粘连炎性水肿剥离时容易损伤胆总管、门静脉、肝动脉,术后易引起出血、胆瘘、胆总管狭窄、胃瘘等并发症,手术难度很高。手术刚一完成,手术室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所有手术台下的苏丹医生和护士伸出大拇指连声说“大手术,非常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占祥说,手术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因为他们平时就很注重培养苏丹医生的基本操作,从剪线、止血、打结、缝合等方面手把手教起,鼓励苏丹医生大胆手术。中国医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无私传授技术,帮助苏方医生提高技术,保证了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他们非常棒!”这医院外科医生买哈迈迪对杨占祥和队友的印象。买哈迈迪表示,中国医生勤奋敬业,他们技术娴熟精湛,手术操作很规范,解剖结构清楚,出血少,手术时间快。常常中午不吃饭连续手术,手术后经常查房,按时换药直到病人痊愈,这些都令他钦佩不已。

杨占祥介绍,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的苏丹民众都对中国医疗队员很爱戴。他们走在大街上,遇上任何一个当地人,对方都会伸出大拇指打招呼:“萨迪噶”(阿拉伯语,朋友),遇到什么苦难,当地人都会主动伸出手帮助解决。一次,他们的车子陷在沙地里动不了,附近的村民知道后,出动十几个彪形大汉,肩扛人抬,硬是把一辆15座的丰田面包车抬到路上。当地老百姓为了表达对中国医生的感激之情,给孩子起名的时候把中国医生的姓加进去,以示永远的纪念。苏丹的青年医生、学生对中国特别向往,都希望有机会到中国留学。

(宝鸡日报记者鲁淑娟)摘自年5月11日《宝鸡日报》

图片右一为杨占祥医生

医院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zz/114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