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护理 >> JAMASurgery病例挑战胰头处肿
Solsky教授报道了一例典型病例,并发表在JAMASurgery病例挑战版面,一起来看下,试试自己能不能通过挑战。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0岁,因腹泻5月余,每天5-6次,体重减轻27kg入院。
患者既往患有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无腹痛、恶心、呕吐,无腹部手术史,无饮酒及吸烟史。
体格检查:腹平、软,无压痛,未及肿块,无黄疸。
实验室检查:CA不高(1U/mL),CEA不高(6.0ng/mL)。
胃镜检查时发现患者十二指肠部位有一肿块,遂取活检。为明确病变,患者之后行增强CT(图1)。
图1.A:横断面CT扫描显示出一个4.7×2.9cm、异构的、实体肿块,涉及壶腹部及胰头。箭头所指处可见软组织结节。胆总管(CBD),副胰管(S)和主胰管(W)的管道均穿过肿块,压迫十二指肠(D);B:冠状位CT证实息肉样带蒂壶腹部肿瘤延伸到十二指肠腔内
鉴于此病具有肿瘤弥散的特性,本患者实施了全胰腺切除及脾切除。胰头部切除肿物大小为7.0×3.5×3.4厘米,同时包含整个胰体和胰尾,管腔内可见多个乳头状突起。切除物中同时可见Vater壶腹,旁边可见一3.2×2.7×2.0cm的带蒂息肉样肿物(图2)。
图2.切除肿物的大体病理图像。胰头部切除肿物大小为7.0×3.5×3.4cm,同时包含整个胰体和胰尾,管腔内可见多个乳头状突起(白箭头)。切除物中同时可见Vater壶腹,旁边可见一3.2×2.7×2.0cm的带蒂息肉样肿物(黑色箭头)
你的诊断是什么?
仔细想一想,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呢?
先投个票,自测下,看看多少人跟你的选择一样。
分隔线下,公布答案。
下面公布答案: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延伸阅读: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是一种癌前病变,从解剖上来分,可以分为:主胰管型(MD-IPMN),分支管型(BD-IPMN),或混合型。此病最主要的危害为癌变,相比BD型致癌率25%,MD-IPMN型高达60%。诊断的重点在于区分BD-IPMN与MD-IPMN型,以及选着合适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方案。
从此患者的CT中,可诊断为MD-IPMN型,因其主胰管弥漫扩张,在胰体和胰颈部可见多种软组织结节密度影(图1A)。影像诊断为恶性IPMN,浸润性胰腺癌。根据治疗IPMN的国际共识,所有的MD-IPMN患者,具有良好手术指征的患者,均应接受肿瘤完整切除,且边缘病理检查为阴性。
最终的病理结果为浸润性胰腺癌,起源于胰胆的IPMN。IPMN的四种病理类型中,预后最差的为具有胰胆管组织特征,5年生存率为35.6%,其他的三种,肠型、嗜酸细胞型以及胃粘膜型的依次为86.8%,75.0%和70.0%。
其他选项的几种疾病,在影像学上就有明显的差异。粘液囊性瘤一般为位于胰腺颈部、体部或者尾部的单个厚壁囊肿,多伴有分隔、结节和钙化。严重的囊腺瘤可以海绵状、多小叶肿块的形式在胰腺任何部位出现,多有中央钙化。十二指肠类癌可表现为肌壁间或腔内息肉状肿块,可有动脉期强化。
编辑:程培训
问答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