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南大学兼职副教授,他也曾被评为“十佳医师”;从医20年,他已数不清曾治疗过多少病人,从死神手里抢救回了多少生命。医院田心院区普外科主任医师——黎柏峰。

年,他背着行囊走进省城,开始了他的五年大学生涯。那一年,他19岁。20多年一晃而过。如今拿手术刀20年的他,尽管已经不再年轻,但他依然坚守工作岗位,“除了吃饭睡觉,医院。”黎柏峰告诉记者,医生这个职业很辛苦,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作息,遇到紧急情况,就得随时准备动手术。黎柏峰办公室的白板上记着各种事务和日程安排,说起从事的事业,他皱着眉说:“当医生太不容易了,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有朝一日,一定要走出小县城!”

初春,医院田心院区里,操着株洲口音的病人、家属熙来攘往。其中90%以上的患者来自田心,有的就近来这就医,有点则是慕名到此求医。自医院,医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来了个度大转变。如今,它的普外科、内科等科室不断发展壮大,医疗技术更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年,黎柏峰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小县城里,家中虽不富裕,但一家人相亲相爱,日子过的还算温馨。一路求学,黎柏峰很想走出去,他暗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走出小县城!”年,他通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此远离了家乡。年,他毕业正式参加工作,24岁的黎柏医院的一名普外科大夫。“这太好了,终于有薪水了。”他欢喜地回忆道。尽管当初填志愿的时候因为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被动的临床医疗专业,但他并不后悔,而且经过5年的学习,他慢慢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

“豁出去了!一定要想办法救小女孩!”

年,黎柏峰刚参加工作3—4年的样子,有一天,有市民将一名约5医院。这名女婴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即胆道系统发育不完整或者异常,当时她面黄肌瘦,手术后又严重感染,无人照顾。当时,只有20几岁的黎柏峰还没结婚,也不知道怎么带孩子,但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豁出去了!一定要想办法救小女孩!”

于是他从儿科借来病床,与科里其他的医生、护士轮流看护她,奶粉、尿布、衣服等都从护士家里带过来,甚至给病人开处方的时候,黎柏峰都是一手抱着小女孩,一手开处方。就这样,在他的呵护下,小女孩渐渐痊愈。

这件事情更坚定了黎柏峰做医生的决心。“当时能治好她简直是个奇迹。”黎柏峰告诉记者,为治疗这名弃婴,他前后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经过好几次手术。当看到小女孩长的白白胖胖的时候,他非常感动,“现在还时常想起她”黎柏峰笑着说。

“无奈的事情太多了,每天都会遇到。”

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面对手术台,会不会觉得乏味?黎柏峰说:“人的情况太复杂,每个病例都不一样,都是全新的挑战。每天都在进步。”

20世纪80年代,CT技术、显微手术等引进中国,黎柏峰的普外科医疗技术也日臻完善。他曾一天做了6台手术,累到精疲力尽。

说到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的话题,黎柏峰表示也很无奈,“无奈的事情太多了,每天都会遇到。”黎柏峰说,记得有一次碰到一位结肠癌的病人,医院的时候肿瘤已经穿破,马上进行手术并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可这时家属却不来照顾。原来这名患者和家里关系不好,家人都不愿管他。可是人命关天,医生又不能不管。他只好打,请民警过来做好记录,做个证明人,然后委托民警给家属打电话,家属这才过来。

“要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病人。”黎柏峰说,“所谓‘好医生’,不是不犯错,只是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尽可能少犯错。”尽管手术死亡率非常低,但黎柏峰仍然说,人的实际情况太复杂,每个案例都不尽相同,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即使非常小心有时也难免出错。所以,他总是告诫学生,“下诊断永远别说百分之百。”

“病人也对我们的成长做出很大贡献。”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要多为病人着想,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病人。”

每次手术后,黎柏峰总是不放心,总想去看看,或者打电话询问康复病人情况。他说:“我们不但要把人救活,还要让他能活蹦乱跳才行。”

为医20年,救回了不计其数的原本已奄奄一息、病入膏肓的病人。对此,他淡淡地说:“没什么,救死扶伤就是医生的天职。”他还强调,对于医生而言,一重技术,二重品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术也发挥不出来。”

如今,黎柏峰仍每天“朝十晚四”地按时上下班,参与各种疑难杂症的会诊。他说:“普外科的范围比较广,人身体横隔以下至盆腔,都属于普外科,非常复杂,我们目前所知道的仍是微乎其微。当医生真正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我希望抓紧以后的时间,再多做些有益的工作,为病人多解决点问题。”

相关医疗信息:

坐诊时间:周一、三上午(田心院区)

健康

您好!欢医院田心院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zz/125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