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说起胆囊,大家都不陌生,都听过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的名字。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与胆囊紧密相连的还有一个管道叫做胆总管,它负责将胆囊储存的胆汁排泄到肠道中。既然胆囊可以产生结石,那么与其紧密相连的胆总管自然也可能产生结石。其实在临床工作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我们遇到的也不少。

产生结石的途径:

1、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多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此类病情多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以及胆道寄生虫感染的有关,引起胆汁的脂肪淤积,易形成胆固醇的结石;

2、胆囊结石形成以后,经过胆囊管排到胆总管下端,引起了胆总管下端结石的相应症状以及体征,也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专家解答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都有一些美中不足,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一次解决问题,少花患者的费用又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呢?听普外专家和你叨叨。

传统的治疗方式1.顺流而下T管引流(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这个手术方法通过切开胆总管,顺着胆总管的走向,找到并取出结石(顺流而下)。但是这种手术方式为了避免胆总管切开后再次缝合引起胆总管的狭窄,医生会给患者的胆道内放置一根管子,医学上叫做“T”管,这个管子一端在胆道内,一端在体表(T管引流)。虽然可以把胆总管撑起来减少狭窄的可能,但是患者一听到这个管子要放置1-2个月,从内心其实是拒绝的。并且长时间的留置T形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很大的影响,还有切口感染等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出现了第二种治疗方法。2.“破门而入”逆向追踪(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这是通过类似胃镜的十二指肠镜,通过消化道找到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这好比胆总管的大门),然后通过逆向的方法将造影剂通过“大门”注入,再进行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此时如果发现胆管内结石,可以通过切开十二指肠乳头(破门而入),从而将卡在胆总管里边的结石取出来(逆向追踪)。由于这项技术不用切开胆总管,所以避免了开刀及放置T管的必要。但是内镜切开取石破坏了十二指肠乳头的功能,很多患者遗留有消化道症状及慢性胰腺炎,同时若结石过多,则面临取石失败的可能。且患者合并的胆囊结石需要再次行手术切除胆囊,这样就需要患者进行两次全身麻醉,不仅存在麻醉的风险,并且住院的费用将近增加了2万元左右。手术新选择精心微创+一期缝合

也就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

医院肝胆外科站在为患者考虑的角度,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渐熟练的掌握了这项新的技术。这个技术与第一个技术的显著区别在于手法的精细,通过更微创的方法缝合胆总管(精心微创),减少了胆总管狭窄的可能,这样就可以一期缝合,不用再放置T管了(一期缝合),一次手术同时解决胆囊及胆管的结石,同时避免了术后留置T形管的情况,减少了患者的花费,又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年全年,医院肝胆外科共实施此类手术87台,既满足了患者微创的意愿,又同时节约住院费用余万元,也符合医保政策。做好胆结石的预防工作虽然有了新的办法,但是大家仍然需要防病于未然。做好胆结石的预防工作:01控制体重肥胖导致我们更易发生胆囊结石,所以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体重。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可以改善胆固醇的代谢,有助于预防结石的形成。02合理饮食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使得胆汁可以定时排出,不至于过度浓缩。胆囊内胆汁在晚饭后开始储存,若第二天不吃早餐,经过大约12小时的贮存、浓缩,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高,容易形成胆固醇结晶,日复一日逐渐形成结石。03多喝水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有效避免胆囊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预防结石形成。04定期体检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通过体检时发现。腹部彩超、腹部CT都能早期发现藏匿的结石哦。

(图片来自网络)

医院本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zz/141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