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京兆華原人①。通百家說,善言老子、莊周。周洛州總管獨孤信見其少②,異之,曰:“聖童也,顧器大難為用爾③!”及長,居太白山④。隋文帝輔政⑤,以國子博士召,不拜⑥。密語人曰:“後五十年有聖人出⑦,吾且助之。”太宗初,召詣京師,年已老,而聽視聰嘹。帝歎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顯慶中⑧,復召見,拜諫議大夫,固辭。上元元年⑨,稱疾還山,高宗賜良馬,假鄱陽公主邑司以居之⑩。注釋①京兆:西漢首都長安行政區域名,為三輔之一,今屬西安市。後世遂稱京都為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一帶。②周:指北周(公元~年)。洛州:今河南洛陽一帶。總管:官名。類似都督、督軍。獨孤信:姓獨孤,名信。歷任魏、周大都督、刺史等職。③顧:只;只是。器大難為用:意為才器過大,難以任用。④太白山:即終南山。因終年積雪,故名太白。⑤隋文帝:即楊堅。公元年廢周靜帝,取而代之,建國號隋,在位二十四年。輔政:輔佐皇帝掌攝國政。楊堅於公元~年任北周丞相,封隋王,總攬朝政。⑥不拜:不接受任命。拜:授給官職。⑦聖人:指唐太宗李世民。⑧顯慶:唐高宗李治年號,公元~年。⑨上元:唐高宗年號,公元~年。公主邑司:唐代公主所居的府第。參見《舊唐書·孫思邈傳》。譯文孫思邈是京兆華原人。精通百家學說,擅長談論老子、莊周。周(贅字)洛州總管獨孤信見了他,漸漸感到此人奇異,說:“這是一位神童啊,所以有大出息的人,難以為人所用罷了!”等到孫思邈長大後,住在太白山。當時,隋文帝輔助國政,以國子博士身份徵召孫思邈入朝,孫思邈不拜受。秘密的與人說:“五十年後天下將有聖人出現,我暫且輔助他。”唐太宗初年,徵召孫思邈到京城,年紀已老,可聽力視力很好。太宗感歎曰:“真是有道之人!”想封他為官,他不接受。顯慶年中,再次召見他,拜諫議大夫,他堅決推辭。上元元年,自稱有病回到太白山。高宗賜送他良馬,送給他鄱陽公主的住宅讓他住在那裡。思邈于陰陽、推步、醫藥無不善①,孟詵、盧照鄰等師事之②。照鄰有惡疾,不可為,感而問曰:“高醫愈疾奈何?”答曰:“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居③,和為雨,怒為風,凝為霜雪,張為虹霓,天常數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覺一寐,吐納往來,流為榮衛,章為氣色④,發為音聲,人常數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⑤,天人所同也。失則蒸生熱,否生寒⑥,結為瘤贅,陷為癰疽,奔則喘乏,竭則燋槁,發乎寒面,動乎形。天地亦然:五緯縮贏⑦,孛彗飛流⑧,其危診也;暑不時,其蒸否也;石立土踴,是其瘤贅;山崩土陷,是其癰疽;奔風暴雨其喘乏,川瀆竭涸其燋槁。高醫導以藥石,救以砭劑;聖人和以至德,輔以人事。故體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災⑨。”注釋①推步:指推算天文曆法之學。②孟詵:初唐醫學家,著有《食療本草》、《補養方》、《必效方》等。盧照鄰:初唐文學家,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③迭居:交替。④章:同“彰”。顯著;顯示。⑤陽用其形,陰用其精:意為陽氣表現為事物的體態形貌,陰氣表現為事物的作用功能。⑥否(pǐ):閉塞不通。⑦五緯:指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縮贏:又作“縮盈”。縮為退,贏為進。這裡指行星運行速度的進退。⑧孛彗:彗星。孛,彗星的一種。振:挽救。譯文孫思邈在陰陽、推步、醫藥等方面無不精通,孟詵、盧照鄰等拜他為師侍奉他。盧照鄰有嚴重疾病,不能治癒,感慨而問孫思邈說:“高明的醫醫生治癒頑疾,怎麼做?”孫思邈回答說:“天有四季和五行,寒暑交迭,天氣平和成為雨,空氣流動成為風,水氣凝結而成雨霜,光照雲張成為虹霓,這是老天的日常規律。人的四肢五藏,一醒一睡,吐故納新不斷運行,內部流動就使身體顯示盛衰,表現在外就是人的氣色,抒發出來成為聲音,這是人的日常運行規律和狀態。外在表現為形貌,內在表現為精氣,天和人都是一樣的。失去規則要求就會體內火大出現熱症,不通出現寒症,結聚成為瘤贅,潰爛長成惡性癰疽,跑動就氣喘疲累,靜坐就形容枯槁,表現在顏面,表現在形體上。天和地也是這樣:天上金木水火土五星或縮或贏,彗星出現流光飛逝,那都可能是危險徵兆;寒暑不能適時,那是暑熱不通;巨石突然聳立土地突然移動,這是土地的瘤贅;山崩石突然崩裂地突然下陷,這是大地的癰疽;狂風暴雨後地後一片狼藉,山川河流枯竭到處破敗。高明的醫生用藥物導治,以針砭救治;聖醫以高明醫德醫理疏導,再以人間道理輔助治療。所以身體上有可治癒疾病,自然中有可解救的災難。”照鄰曰:“人事奈何?”曰:“心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詩》曰①:‘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之謂也。膽為之將,以果決為務,故欲大。《詩》曰②:‘赳赳武夫,公侯干城。③’大之謂也。仁者靜④,地之象,故欲方⑤,《傳》曰⑥:‘不為利回⑦,不為義疚⑧。’方之謂也。智者動,天之象,故欲圓。《易》曰:‘見機而作,不俟終日⑨。’圓之謂也⑩。”注釋①《詩》:引《詩》見《小雅·小旻》,②《詩》:引《詩》見《周南·兔罝》③干城:干是盾牌,城指城郭,都有防禦作用。這裡喻禦敵立功的將領。④仁者靜:具有仁德的人,性多安靜。語出《論語·雍也》。⑤方:古人以為天地之象為天圓地方。這裡指品行端正。⑥《傳》:指《左傳》。以下引文見《左傳·昭公三十一年》。⑦不為利回:不會因謀利而違禮。回,違背。⑧不為義疚:意為(君子應見義勇為,所以)不會有未行義事而感到有內疚的情況。⑨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意為察覺到事物細微的跡象,就應有所行動,不能坐等終日。遇見《易·系辭下》。機,隱微不顯得跡象。圓:完備;周到。這裡指思慮周密。譯文盧照鄰說:“人事如何處理?”孫思邈說:“心是人的君主,君主崇尚恭敬,所以人要低調。《詩》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說的就是小。膽是君主的將,以果斷堅決為本職,所以要大要膽氣。《詩》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就是說的大。仁者安靜,是大地的氣象,所以要方正,《傳》曰‘不為利回,不為義疚’,就是說的方。智者行動,是天的形象,所以要圓通。《易》曰‘見機而作,不俟終日’,說的就是圓。”復問養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虛,人有屯危①,不自慎,不能濟也。故養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為本②,故士無畏則簡仁義③,農無畏則墮稼穡④,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則貸不殖⑤,子無畏則忘孝,父無畏則廢慈,臣無畏則勳不立,君無畏則亂不治。是以太上畏道⑥,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憂于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侮於遠。知此則人事畢矣。”注釋①屯(zhūn)危:等於說“安危”。屯,盈滿。②畏:指敬畏(天命)之心。③簡:簡慢;忽略。④墮:通“隳”。毀壞。⑤殖:繁殖。這裡指增殖,增長。⑥太上:最上。這裡指最明智的人。道: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又指法則、規律。譯文盧照鄰又問養性的要訣,孫思邈答曰:“天有滿盈虛虧,人有艱難曲折和危險,如不能謹慎對待自己,就不能救治了。所以修身養性一定要先知謹慎對待自己。謹慎以敬畏為根本,所以說讀書人如果無所敬畏那麼就少仁義,農民無所敬畏就毀墮農耕,工匠無所敬畏就無視規矩,商人無所敬畏就貨幣不能增加,子孫所敬無畏就忘記了孝悌,長輩無所敬畏就廢棄慈愛,大臣無所敬畏就不建立功勳,君主無所敬畏就不能治理亂世。因此,敬畏大道至上,其次是敬畏上天,其次是敬畏外物,其次是敬畏他人,其次是敬畏自身。對自身擔憂的卻對人不擔憂,對己身擔憂卻不對他人約束,對小處謹慎的卻對大處不畏懼,對近處警戒卻對遠不刻度重視。那麼就知道這就是此人此事要結束了。”初,魏征等修齊、梁、周、隋等五家史,屢諮所遺①,其傳最詳。永淳初卒②,年百餘歲,遺令薄葬,不藏明器③,祭去牲牢④。新唐書·孫思邈傳注釋①諮:咨詢;商議。②永淳:唐高宗李治的年號。公元~年。③明器:即冥器。古代隨葬的器物。④牲牢:供祭祀用的牲畜,如牛羊豬等。譯文當初,魏征等撰修齊、梁、周、隋等五家書史,屢屢向他諮詢所遺漏,其傳最詳。永淳初年,孫思邈去世,年齡達到一百多歲,留下遺囑要薄葬,不能去高級器皿陪葬,祭祀時不要有整豬整羊等祭品。點擊“閱讀原文”收聽白雲出岫誦讀。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by/107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