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症状 >> 肿瘤快报胆管癌辅助化疗首见证据
肿瘤时间近期快报,带给你最新的资讯。
氟维司群+阿那曲唑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存
之前报道在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和阿那曲唑相比,阿那曲唑+氟维司群一线治疗可延长PFS。近日,SWOGS研究更新最终生存数据,于3月28日在线发表在NEJM。
结果表明,氟维司群+阿那曲唑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和阿那曲唑单药相比,联合治疗使死亡风险降低18%。特别在未接触过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联合治疗优势更为明显。
名患者随机接受阿那曲唑+氟维司群或阿那曲唑单药治疗。两组的OS分别是49.8月vs42.0月(HR0.82,P=0.03)。
行亚组分析,未接受过他莫昔芬治疗的患者中,联合组的OS优于阿那曲唑单药(中位,52.2月vs40.3月,HR0.73);接受过他莫昔芬治疗的患者,两组的OS类似(中位,48.2月vs43.5月,HR0.97)。
两组3-5级长期毒性发生率类似。阿那曲唑组约45%患者交叉使用了氟维司群。
(滑动查看研究详情)
阿特珠单抗或给EGFR突变肺癌带来机会
具有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然而IMpower研究于3月25日在LancetRespirMed公布关键亚组分析数据显示,阿特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化疗对EGFR突变患者可能同样具有良好疗效。
研究行亚组分析发现,对于接受过TKI治疗的EGFR突变患者,和贝伐+卡铂+紫杉醇(BCP)方案相比,阿特珠+贝伐+卡铂+紫杉醇(ABCP)方案可显著延长生存。同样ABCP方案对于基线肝转移患者也具有更好疗效。阿特珠单抗是否将在EGFR突变患者的治疗中迎来突破,我们拭目以待。
IMpower是一项随机3期研究。初治转移性NSCLC患者随机(1:1:1)接受ABCP(n=),阿特珠+卡铂+紫杉醇(ACP)(n=)或BCP(n=)治疗。首要研究终点是野生型ITT患者的OS和PFS,还分析ITT人群的关键亚组疗效,包括EGFR突变和肝转移患者亚组。
EGFR突变患者中,ABCP组和BCP组的中位OS分别是不可评估(NE)和18.7个月(HR0.61)。具有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中,ABCP比BCP延长OS(中位OSNEvs17.5月,HR0.31)。ITT人群中ABCP同样改善OS(19.8月vs14.9月,HR0.76)。
基线具有肝转移的患者,和BCP相比,ABCP也延长OS(13.3月vs9.4月,HR0.52)。
EGFR突变患者中,ACP组和BCP组的中位OS分别是21.4月vs18.7月(HR0.93)。具有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HR0.90),ITT人群(HR0.85)和基线肝转移患者(HR0.87)中,和BCP组相比,ACP组都没有生存优势。
安全性方面,ABCP,ACP和BCP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是57%,43%和49%,三组的5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是3%,1%和2%。
(滑动查看研究详情)
多西他赛+S-1辅助治疗III期胃癌有效
S-1是亚洲II-III期胃癌术后的标准辅助化疗方案。为明确多西他赛的加入是否可增加辅助治疗获益,对比多西他赛+S-1和S-1单药疗效的JACCROGC-07研究行中期分析,结果发表在JCO上。
分析发现,联合方案降低复发风险,3年的RFS率显著高于S-1单药,且安全性可控。此方案可纳入III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选择。
JACCROGC-07是一项随机III期研究,目的是明确病理III期胃癌R0切除后,术后S-1+多西他赛对比S-1单药治疗的疗效。中位随访12.5个月,第二次中期分析证实联合方案的3年RFS率优于S-1单药(66%vs50%,HR0.,P<0.)。
联合组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特别是中心粒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但毒性可控。
(滑动查看研究详情)
TF和FP化放疗治疗食管鳞癌疗效类似
顺铂+氟尿嘧啶(FP)同步化放疗是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ESCC)的标准治疗方案。JCO于3月28日发表研究,公布紫杉醇+氟尿嘧啶(TF)对比FP化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ESCC的随机III期研究结果。
在局部进展期ESCC患者的根治性同步化放疗(dCRT)中,和标准FP方案相比,TF并不延长生存。
纳入名局部进展期ESCC患者,随机接受dCRTTF每周方案治疗5周期后每月方案巩固2周期,或FP每月方案治疗2周期后巩固2周期。放疗剂量是61.2Gy/34f。首要研究终点是3年OS率。
中位随访48.7月,两组的3年OS率分别是55.4%vs51.8%(HR0.,P=0.)。3年PFS率分别是43.7%vs45.5%(HR0.,P=0.)。
和FP组相比,TF组具有更低的3级以上贫血,血小板减少,厌食,恶心,呕吐和乏力发生率,但具有更高的3以上白细胞减少,放射性皮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
(滑动查看研究详情)
乐伐替尼+K药治疗子宫内膜癌
乐伐替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在未选择的进展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具有中度活性。二者联合治疗进展期子宫内膜癌的II期研究公布结果,于3月25日在线发表在LancetOncol。
乐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在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24周的ORR达到39.6%。方案的安全性与之前两个单药的报道一致,但甲减的发生率增加。乐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可能是此类患者的新的治疗选择。
这是一项单臂2期研究,纳入接受过不超过两线治疗的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MSI或PD-L1未选择),接受乐伐替尼20mgQd+帕博利珠单抗mgQ3W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中期分析的首要研究终点是24周客观反应的患者比例(irRECIST标准)。
分析53名患者。中位随访13.3个月,21名(39.6%)在24周时具有客观反应。
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30%,1例治疗相关死亡(颅内出血)。最常见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高血压(34%)和腹泻(8%)。5名(9%)患者因为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停药。
(滑动查看研究详情)
胆管癌辅助化疗首见证据
尽管多学科协作取得很大进步,胆管癌依旧预后不良。胆管癌患者是否可从辅助治疗中获益还不清楚。3月25日LancetOncol刊登研究,探索了卡培他滨辅助治疗是否可改善胆管癌患者的术后生存。
研究没有达到改善OS的首要研究终点,但预设敏感性和按方案分析表明卡培他滨可改善切除胆管癌患者的OS,且安全性可接受。卡培他滨辅助化疗可能可作为胆管癌患者术后的标准治疗。
组织学确诊胆管癌或侵犯肌层的胆囊癌、根治性镜下全切(包括肝脏切除,胰腺切除或二者都有)的患者,术后16周内1:1随机接受卡培他滨mg/m2Bidd1-14,Q21d治疗8周期(n=)或观察(n=)。首要研究终点是OS。
中位随访60个月,中位OS分别是51.1月vs36.4月(HR0.81,P=0.),按方案分析(两组分别是名和名患者),中位OS是53月vs36月(HR0.75,P=0.)。中位RFS分别是24.4月vs17.5月,按方案分析中位RFS分别是25.9月vs17.4月。
仅评估卡培他滨组的不良事件,3级以上毒性发生率44%,最常见的是手足综合征(20%),腹泻(8%)和乏力(8%)。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21%vs10%。
(滑动查看研究详情)
以上,预祝大家新的一周工作愉快。
编辑:decie
投稿:decie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