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症状 >> 带你认识胆石病
胆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我国胆石病的人群发病率大约9%~10%,且现在每年以0.5%的速度递增,胆石病亟待人们的认识,广东医学百事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何国林专题研讨胆石病的诊治,带你认识胆石病。
什么是胆石病?
胆管内胆汁的某些成分(胆固醇,胆色素、钙、粘液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聚成石。按成分不同可分为胆固醇、胆色素及混合性结石。可发生于胆囊、肝内胆管及胆总管等部位。
胆石病的症状:
胆石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症状的,大约有50%的患者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胆内有结石,但平时却无明显的症状。胆石病常见症状为:
(1)胆绞痛或上腹痛:胆绞痛是一种内脏性疼痛,多数是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胆囊并存急性炎症时,胆囊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增厚等病理表现。在典型病例,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重者表现为绞痛,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部分病例疼痛可于夜间发作。绞痛发作多发生于缺乏体力活动或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者)。胆绞痛的典型发作多表现为在15min或1h内逐渐加重,然后又逐渐减弱;约有1/3的患者疼痛可突然发作,少数患者其疼痛可突然终止。如疼痛持续5~6h以上者,常提示有急性胆囊炎并存。胆绞痛发作时患者常坐卧不安。疼痛发作的间歇期可为数天、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在发作的时间上无法预测是胆绞痛的一个特点。
(2)放射性疼痛: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疼痛常放射到右肩胛区、后背中央或右肩头。
(3)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在胆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与呕吐,重者伴出冷汗。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4)畏寒、发热
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当胆囊积水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积脓或坏疽、穿孔时,则寒战、发热更为显著。
(5)黄疸
单纯胆囊结石并不引起黄疸,只有当伴有胆总管结石或炎症(胆管炎),或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时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
什么人群更容易患上胆石病呢?
1.个体因素——性别、年龄、妊娠史、肥胖:胆石病又被喻为“4F症”,因4F人群为胆石病易发人群。这“4F”指的是:female(女性)、forty(四十岁)、fertile(多次生育)、fat(肥胖)
女性:运动上,女性体力活动较男性少,使得胆囊收缩力下降,胆道开口处的括约肌功能失调,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滞,有利于细菌繁殖。另由于胆汁淤滞,水分被吸收而浓缩,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受限;胆汁碱性升高,刺激粘膜产生慢性炎症及结石形成。再者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作用,中年后的女性更易发胖,血液及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
40岁:人过40岁就逐渐走向衰老,机体出现较大的变化,如体力活动减少,休息时间增加。脂肪代谢合成大于分解,人体开始发胖,胆囊功能减弱,胆道蠕动减少,胆汁淤滞,这些众多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容易诱发胆囊炎和胆石病。
多次生育:妇女妊娠以后,体内各种代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为怀孕、分娩和哺乳做好准备,母体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脂肪合成加快,分解减少。这当然给胎儿带来了好处,但也相应地造成了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即胆固醇增高可引起胆石症。正常情况下,分娩和哺乳结束后,脂肪代谢又恢复到原先的水平,但多次生育会使胆固醇代谢紊乱,形成胆囊炎、胆石症的好发倾向。另外,妊娠后期,膨大的子宫压迫十二指肠内胆总管的开口,使胆汁不能顺利排至肠道,加上妊娠期间活动减少,胆汁淤滞在胆囊内,既有利细菌繁殖,又因胆汁浓缩,胆固醇过饱和而发生沉积,为结石和炎症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肥胖:肥胖者一般平时喜欢吃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所以不仅体形肥胖,血液中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明显增高,使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胆固醇容易析出、沉淀、形成结石。
2.饮食:饮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饮食偏荤喜甜者,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3.行为因素:吸烟、缺少锻炼、饮酒。
4.疾病史: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身体中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5.家族史:许多学者认为,胆石病存在一定遗传基础,有这种遗传基础的人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胆结石。
胆石病的治疗
主要分为手术与保守治疗两种。手术分切除胆囊与保留胆囊。鉴于临床相关研究表明,调查保留胆囊的手术的患者5~10年的身体情况显示,复发率高达30%~40%,故目前大部分临床医师更主张进行切除胆囊的手术。此外,胆石病的手术从最初的开放手术开腹法到微创腹腔镜法的三孔法、两孔法到现在不留疤痕的单孔法,使得手术更加安全、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手术指征)
1.胆囊已失去功能:萎缩性胆囊,胆囊积水
2.症状性的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3.胆囊结石并有肿瘤或胆管结石或狭窄者
4.无症状性胆囊结石:A.大于3cm的结石;B.合并糖尿病可行预防性切除;C.在施行腹部其他手术时可考虑附带的胆囊切除术。
胆石病的术后饮食:
少食多餐
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
低脂低胆固醇多优质蛋白饮食
戒烟酒辛辣
最后也希望大家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饮食,这对预防胆石病的的发生,保持健康是最有裨益的。
何国林,广东医学百事通志愿者医师。医院肝胆外科,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擅长肝胆的外科治疗及微创治疗。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为我们转发+点赞!
北京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