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症状 >> 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每日一练12
1、有关直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直肠一般长12~15cmB、齿状线以上由体神经支配C、直肠有排便、吸收等功能D、直肠表面覆盖黏膜E、直肠静脉回流入门静脉系统
2、牛羊乳喂养的婴儿粪便颜色呈
A、黄色B、淡黄色C、浅绿色D、黄绿色E、深黄色
3、新生儿易发生溢乳,是由于
A、胃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强B、贲门括约肌紧张C、幽门括约肌松驰D、胃容量较小E、胃呈水平位
4、急性阑尾炎易发生坏死的主要原因是
A、阑尾动脉为无侧支的终末动脉B、阑尾位置多变C、阑尾淋巴丰富D、阑尾系膜短小E、阑尾易阻塞
5、结肠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吸收水分B、储存粪便C、转运粪便D、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E、产生排便反射
6、一般情况下当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首先被激活的是哪种物质
A、前磷脂酶B、前弹力蛋白酶C、糜蛋白酶原D、激肽释放酶原E、胰蛋白酶原
7、下列属于空腹时大肠最常见运动形式的是
A、蠕动B、集团蠕动C、分节推进运动D、袋状往返运动E、多袋推进运动
8、小肠是由
A、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成B、十二指肠、结肠、盲肠组成C、空肠、回肠、结肠组成D、直肠、回肠、盲肠组成E、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组成
9、患者,男性,42岁。酗酒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病后6小时来诊。查体: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血压80/50mmHg;腹部穿刺抽出淡粉色液体,白细胞18.4×/L(/mm3),血清淀粉酶U(温氏),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题干:其发病因素是A、暴饮暴食B、胆道梗阻C、精神因素D、胆汁逆流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0、患者,男性,42岁。酗酒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病后6小时来诊。查体: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血压80/50mmHg;腹部穿刺抽出淡粉色液体,白细胞18.4×/L(/mm3),血清淀粉酶U(温氏),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题干:其发病的解剖基础是A、胰管与胆总管的血液供应相互有关B、胰管与胆总管同属迷走神经支配C、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D、胰管与胆总管存在共同通道及开口E、胰腺炎胰腺肿大时常能压迫胆总管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12~15cm。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神经支配以齿状线为界,以上为自主神经(B对),以下为躯体神经;上皮组织在齿状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静脉回流在齿状线以上为门静脉,以下为下腔静脉。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可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黏液以利于排便。
2、答案:B
解析:婴儿正常大便:①母乳喂养: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不臭,有酸味;②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B对),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③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喂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形状接近成人。
3、答案:E
解析:胃婴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加上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和胃食管反流(E对C错)。
4、答案:A
解析:阑尾动脉是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属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障碍时易致阑尾坏死。
5、答案:E
解析:解析: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排便是直肠的主要功能。
6、答案:E
解析:正常情况下,当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首先激活胰蛋白酶原,形成胰蛋白酶,在胰蛋白酶作用下使各种胰消化酶原被激活为有生物活性的消化酶,对食物进行消化(E对)。
7、答案:D
解析:大肠的运动形式有袋状往返运动、分节运动、多袋往返运动和集团蠕动四种。这些运动的主要作用是对结肠内容物进行搅拌和缓慢地搓揉或将肠内容物向肛门方向推进,这些运动的频率,根据人体生理情况而不同。
袋状往返运动由环行肌无规律地收缩所引起,它使结肠袋中的内容物向两个方向做短距离的位移,但并不向前推进。空腹时袋状往返运动最常见(D对)。集团蠕动是大肠的纵行肌和环形肌协调的连续性收缩,使大肠形成一些稳定向前的肠壁收缩波,不断将粪便推向前进(B错)。而餐后或交感神经兴奋时,则使分节运动、多袋推进运动、集团蠕动的频率增加。分节运动通过结肠的运动,将一个结肠袋的内容物推移到下一段结肠中,并继续向更远部位推进(C错)。多袋推进运动是邻近的几段结肠同时收缩,将肠内容物推移到下一段肠腔内(E错)。
8、答案:A
解析: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小肠是由十二直肠、空肠、回肠组成。故本题答案选A。其余选项均不符。
9、答案:B
10、答案:D
复习如需帮助,请加教务老师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中医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by/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