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智源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F-35岁,反复腹部疼痛不适40天。

影像特点:肝外胆管扩张明显,壁薄且光滑,未见明显结节影,增强后壁可见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该病须与胰头假性囊肿或者胆管恶性肿瘤所致胆管梗阻扩张相鉴别。1、胰头假性囊其通常表现为:(1)囊肿通常突出于胰腺表面位于小网膜囊或后腹膜肾周前后间隙内;(2)胰腺有急慢性炎症表现;(3)肾周筋膜增厚;(4)囊壁厚薄不一。2、胆管恶性肿瘤所致胆管梗阻扩张:一般可见梗阻段的突然截断征象;而胆管囊肿多表现为肝内和(或)肝外胆管的囊状或梭状扩张,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或不扩张。这种肝内外胆管扩张不成比例,明显有别于梗阻性黄疸所致的胆管。

临床与病理胆总管囊肿系先天性胆管壁层发育不全所致。是一类少见的胆管先天性异常,多见于10岁以内儿童,占本病的50%~80%,1岁以内者占36%,男女之比1:4,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黄疸、右上腹包块三联征。成人的胆管囊肿表现和婴幼儿的症状和体征不同,兼有腹痛,黄疸及腹部肿块三联症者并不多见,多表现右上腹不适和(或)疼痛,黄疸,部分以胆管炎发病,个别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体检发现。临床实验室检查,多数病人血清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部分病人肝功能异常。Bubitl认为胰管异常汇合引起胰液慢性返流进入胰胆管,胰酶作用使胆管发炎、扩张,瘢痕形成是引起胆管囊肿的原因,约有4.2%~28%并发胆系恶性肿瘤。Todani根据囊肿部位、形态、范围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分为5型:Ⅰ型(占80%~90%),胆总管呈囊状、纺锤状或柱状扩张,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壁菲薄而均匀,肝内胆管不扩张或轻度扩张。Ⅱ型(占2%),胆总管单发憩室。Ⅲ型(占1.4%~5%)壁内段胆总管囊状膨出,表现囊性肿块突入十二指肠腔内或位于壁内,与胆总管相邻,肝内胆管及胆总管不扩张。Ⅳ型(占9%)多发性囊状扩张,位于肝外和肝内,或肝外多发。Ⅴ型又称Corli,为肝内胆管多发囊状扩张。影像学表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T表现为胆总管走行区边缘清晰锐利的低密度区,增强后无强化表现,壁光滑,厚度一般小于2mm,绝大多数囊内容物表现为水样密度,CT值约10Hu。合并肿瘤时,表现为腔内结节或局部胆总管壁增厚,增厚的胆管壁早期不规则强化和延迟的强化。如能同时显示胆管囊肿与正常段肝外胆管及胆囊相通,则可明确诊断。由于检查技术对诊断的确立影响较大,使用薄层和快速增强扫描技术,将有利于显示“中心点征”,观察囊肿与相邻胆管的关系,囊肿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囊肿壁及内容物的细节。多种影像技术结合,将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jc/18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