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www.bdfyy999.com/bdf/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白花蛇舌草-概述

白花蛇舌草,又名:二叶葎。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纤弱,略带方形或圆柱形,秃净无毛。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宽1~3毫米,革质;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毫米,顶端有细齿。花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无柄或近于无柄;花萼筒状,4裂,裂片边缘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长约3毫米。纯白色,先端4深裂.秃净;雄蕊4;子房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状。蒴果,扁球形,直径2~3毫米,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极细小。花期7~9月。果期8~10月。白花蛇舌草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干旱、也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为好。过于粘重或过砂以及低洼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

白花蛇舌草-药品简述

药名:白花蛇舌草汉语拼音:baihuasheshecao英文名:SpreadingHedvotisHerb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baHedyotisDiffusae别名:蛇舌草、二叶葎、竹叶菜、蛇利草、矮脚白花蛇利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性味:苦甘,寒。无毒。归经:入心经、肝经、脾经。功能:清热解毒;利湿。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捣汁。外用:捣敷。药材基源:为茜草种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带根全草。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资源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等地。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禁忌:孕妇慎用。

白花蛇舌草-传说故事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正惊异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是病人家属来请先生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名医和病人家属来到户外,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

全草含车叶草甙(asperuloside),车叶草甙酸(asperulosidicacid),去乙酸基车叶草甙酸(deacetylasperulosidicacid),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acid),鸡屎藤次甙(scandoside),鸡屎藤次甙甲酯(scandodidemethylester),6-O-对-羟基桂皮酰鸡屎藤次甙甲酯(6-O-p-hydroxycinnamoylscandosidemethylester),6-O-对-甲氧基桂皮酰鸡屎藤次甙甲酯(6-O-P-methO-xycinnamlylscandosidemethylester),6-O-阿魏酰鸡屎藤次甙甲酯(6-O-feruloylscandosidemethylester),2-甲基-3-羟基蒽醌(2-methyL-3-hvdroxyanthraquinone),2-甲基-3-甲氧基蒽醌(2-methyl-3-methoxyanthraquinone),2-甲基-3-羟基-4-甲氧基蒽醌(2-methyl-3-hvdroxy-4-methoxyanthraquinone)等,以及熊果酸(ursol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豆甾醇(stigmast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等。

白花蛇舌草-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在体外(相当生药6克/毫升)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美蓝试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测定,对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较强。曾用浸膏于小鼠S-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实验性治疗,皆无明显抗癌作用;0.5~1克生药/毫升在体外对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蓝试管法),但作者认为此属非特殊性的。

2、抗菌、消炎作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治疗感染性疾病与青霉素钠对照,证实了白花蛇舌草的清热解毒,利湿消痛的功效。研究表明抗菌消炎功能是外因通过内因,动员机体防御机制,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加强吞噬细胞的功能,促进抗体形成,同时刺激嗜银物质倾向致密化改变,从而达到消炎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抑制作用。

白花蛇舌草-临床应用

1、治疗小儿肺炎,用白花蛇舌草注射剂,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含4克生药的有效成分),婴儿减半,每日2次,疗程5~7日。治疗例,痊愈77例,好转17例,无效18例,平均住院7.98天

2、治疗阑尾炎,取鲜白花蛇舌草1两(干品5钱),水煎服,每日2次。小儿酌减。症状较重者可增至2~3两。个别腹胀严重者加用水针或新针治疗,中毒症状较重者兼用补液并禁食。治疗19例均愈,其中急性阑尾炎12例和阑尾脓肿3例,服药8~9天,平均于1.9天和3.3天退热。3.2天和6天症状体征消失。1例治愈4个月后复发,仍以同样方法治愈。有报告用鲜全草4两(干品1~2两),每日1~2剂煎服;或制成%的针剂行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重症6小时1次。治疗各种类型阑尾炎(包括急性、亚急性及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50余例,一般服药2~3天临床症状消失,1周痊愈出院。其中以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最好。针剂疗效优于煎剂。又有报告以煎剂内服治疗急慢性阑尾炎30例,对单纯性、症状较轻、发病1~2天入院的单用白花蛇舌草;对症状较重,有明显全身和局部症状者,配用海金砂、野菊花全草或桉叶。除2例慢性阑尾炎重新入院行手术治疗外,均获痊愈。平均住院4.2天。

3、治疗输精管结扎术后副睾郁积症,在常用的精索封闭及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花蛇舌草(每日1两煎服,一般3~4周为一疗程,最长者服10周以上),可提高疗效;特别对单纯性副睾郁积症效果更为明显。用于睾丸肿胀疼痛,属热毒壅盛者,取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功。处方:白花蛇舌草20g,黄柏15g,玄参15g,生地15g,连翘15g,红花10g,三棱12g,牛膝12g,荔枝核15g,白芍15g,甘草5g。水煎服,日一剂。

4、治疗毒蛇咬伤,取该品5钱,以白酒半斤煮沸3~5分钟,去渣,以2/3口服(1日分2~3次服完),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将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煎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一般仍以白酒煮为佳。对水肿顽固不退,病情严重及伤口感染者,适当加用其它中草药及抗菌素;对于轻型戒中型病例,单用本法治疗即可。据19例观察,一般用药3~6剂即获痊愈。

5、治疗盆腔炎、附件炎,用白花蛇舌草1.5两,配以入地金牛(两面针)3钱,或再加穿破石(苌芝)3钱,水煎服,每日1剂。77例患者治疗后,4例无效,余均痊愈。此外,曾试用%白花蛇舌草针剂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3次,治疗子宫颈癌,胃癌、肝癌各1例,症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曾用白花蛇舌草、茵陈、金钱草各1两制成利胆合剂,治疗胆石症等胆道疾患共10例,其中9例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平均2.2天获得缓解;3例胆总管造瘘术后的患者,服药后胆汁量成倍增加,胆汁沉渣排出很多,黄疸指数逐渐下降,提示利胆合剂具有明显的利胆与排石作用。

6、治黄疸型肝炎,肝经湿热是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而白花蛇舌草临床应用疗效明显。湿热蕴久成毒,结于肝胆,白花蛇舌草配伍其他清热、利湿、解毒的药物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7、治乙型肝炎,患者多有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小便短赤,此乃湿热郁结于肝经,肝木郁之,用白花蛇舌草清利湿热、平肝散结。方用白花蛇舌草20g,茵陈12g,金钱草20g,柴胡12g,郁金15g,板蓝根15g,香附15g,栀子12g,丹参15g,白芍15g,甘草5g。水煎服,日一剂。

8、治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热象明显,乳蛾红肿疼痛,可用白花蛇舌草20g,配伍黄芩15g,银花12g,连翘15g,玄参15g,麦冬15g,桔梗12g,射干12g,甘草9g,丹皮12g,板蓝根15g。

9、治各种癌症,在辨证的基础上取解毒散结、消瘀止痛的白花蛇舌草,配莪术、重楼、半枝莲、山慈姑,可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直肠癌。

10、治尿路感染,用于尿频、尿急、尿痛,对湿热征象明显者尤为适用,在辨证用药的同时使用白花蛇舌草疗效更加明显。

11、治肾积水,证属湿热下注,蕴积于肾,水湿不利,常用白花蛇舌草20g,配伍三金汤(金钱草60g,海金砂15g,鸡内金15g),加木通12g,生地15g,丹参20g,牛膝15g,白术12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

12、治前列腺肿大,此种类型老年病人居多,诊断明确后,可单剂使用白花蛇舌草治疗,每日每次g水煎服。或用白花蛇舌草50g,开水冲泡,代茶饮。

13、治乳腺小叶增生,以妇人为主,多因情志所伤,疏泄失常,肝气郁结,经期前后病情加重,每以白花蛇舌草20g配伍柴胡15g,郁金15g,枳壳15g,玄参15g,当归12g,川芎12g,夏枯草12g,蒲公英12g,牡蛎20g,香附15g,白芍12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

14、治子宫肌瘤,主要用于初始期,大小在5cm以内的小肿瘤。取白花蛇舌草消肿散结、活血祛瘀之功。常与半枝莲、山慈姑、莪术、丹参、当归、川芎、白芍、甘草配伍应用。

15、治湿疹,在辨证服药的同时,取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将其研末后用紫草油调匀外敷,疗效亦佳。

16、治疗胃炎白花蛇舌草50克,元胡索10克,加水~毫升,煮沸后煎30分钟即可,每剂煎两次,分3次饭前服,20天为1疗程。治疗浅表性胃炎效果较好。治疗肝炎白花蛇舌草、丹参、板蓝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白花蛇舌草、金钱草、益母草,加水浓煎去渣取汁服用,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白花蛇舌草、白茅根、丹参、党参水煎服,以餐后服药为宜,每连服几剂后停药2-3天,再续服,并适当加减,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也佳。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各方药剂量及服法要严格遵从医嘱。

17、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白花蛇舌草30克,赤芍15克,桔梗6克,红糖10克,长期服用有良好效果。

18、治疗痤疮,白花蛇舌草20—30克,麦冬、生地各15-20克,玄参10-15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毫升,分两次服,药渣可加水0~毫升煎液,待温后洗患处,每日3~4次。治疗期间忌用化妆品及其他药物。

19、治疗顽固性外阴湿疹,白花蛇舌草、苍术、土茯苓各30克,艾叶20克(后下),加水1毫升,浸泡10~15分钟,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液待温度适宜坐浴熏洗外阴10-15分钟,每晚1次,15次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疗效满意。

白花蛇舌草-常用偏方

1、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2、治黄疸: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取汁和蜂蜜服。(厦门)3、治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羊蹄草一至二两,两面针根三钱。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4、治小儿惊热,不能入睡:鲜蛇舌癀打汁一汤匙服。(《闽南民间草药》)5、治疮肿热痛:鲜蛇舌癀洗净,捣烂敷之,干即更换。(《闽南民间草药》)6、治毒蛇咬伤:鲜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或水煎服,渣敷伤口。(《福建中草药》)

白花蛇舌草-文献论述

1、《潮州志·物产志》:茎叶榨汁次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2、《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3、《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4、《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5、《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6、《西中药志》:味苦甘,性温,无毒。7、《闽南民间草药》:苦,平,无毒。8、《泉州本草》:甘微酸,性寒。9、《广东中药》Ⅱ:辛涩,寒,无毒。10、《潮州志·物产志》: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11、《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12、《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13、《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治疗毒蛇咬伤时,可取白花蛇舌草15克,白酒克,煮沸3~5分钟,去渣,口服2/3(每日分2~3次服完),用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用上述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以白酒煮为佳。14、《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白花蛇舌草注射

处方资料

药品名称:白花蛇舌草注射液

药物成分:白花蛇舌草,经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棕黄澄明色液体。适应症:1.用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胆囊炎,阑尾炎及手术后感染。

2.用于治疗肿瘤,特别对胃癌、食道癌、淋巴癌、乳腺癌等应用广泛。用量用法:肌内注射:常用量每次2~4mk,每日2次。制剂:注射剂每支2mk。用法用量:直肠给药,常用量一次4~6毫升(小儿2~4毫升),一日2次。生产企业: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余江制药厂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目前出现的非注射用法的临床应用:

1、用于雾化治疗

2、用于直肠给药

3、用于贴敷。

4、用于膏药稀释调配。

天施康中药针剂工艺特色:

1、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

2、先进制造设备。

3、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等领先的工艺技术。

4、药材品质的保证。

5、40年多年生产中药针剂的经验。

=============================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ys/124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