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5.html

腹胀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1]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

1病因

一般肠道内气体主要来源于咽下的气体及消化道内产生的气体(特别是细菌发酵产气),肠道内液体的来源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等。健康人这些液体和气体经过正常消化过程均能重吸收或部分排出。

发生肠内积气积液,主要有3种情况:机械性肠梗阻、功能性肠淤张(麻痹性肠梗阻)、腹腔积液。引起腹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6种:

1.胃肠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

(2)肠道疾病常见于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

(3)其他胃肠神经官能症。

2.肝、胆与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见于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见于心力衰竭、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梗死等。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胀。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败血症、重症肺炎及伤寒等。

6.其他

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

2临床表现

编辑

腹胀是一种临床症状,在正常情况下,2岁以上小儿与成人一样,除胃与结肠外,小肠内均无气体,新生儿小肠内正常均应充气,无积气则多为病理现象。特别是饱食后全腹膨胀,常高出剑突,饥饿时则腹部空瘪,如果持续膨胀不瘪,并有张力则可认为是腹胀。

患儿多有急或慢性病容,腹部隆起高出于胸部,严重的腹胀可影响呼吸,不能平卧。腹部检查:轻叩腹部,鼓音为气,实音为实性肿物,实音同时有传导性震颤为积液,腹部听诊机械性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气胀也有两种情况,一般是胃肠胀气,但也有少数是气腹,这两种情况,除通过立位X线检查膈下积气外,临床上腹部轻浅的拍诊可感到气腹较空软,而肠内胀气可摸到肠形。大孩子可依靠左侧卧位,叩诊肝浊音界来鉴别,气腹时肝浊音界消失。

腹胀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如何通过临床体格检查,必要的化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做出正确诊断,进而进行恰当、及时的治疗,是每一个儿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3检查

编辑

患儿的血常规检查必不可少,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常提示患儿存在全身、肠腔内、腹腔内或脏器的感染。很多泌尿系疾患会引起尿路感染,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肠道感染可通过大便常规检查确诊,有白细胞增多。腹水患儿应首先通过腹水常规检查确定为漏出液或渗出液。有时通过腹腔穿刺抽出少量液体即可确诊为炎症、出血、消化道或胆道穿孔。在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患儿的腹腔穿刺液中,可能找到肿瘤细胞。

各种感染所致腹胀有感染性血象,血沉增快,血培养阳性,急性相蛋白增高等等。

可做B超、钡灌肠、X线立位照片或透视检查,见小肠内多个液平面及瘪缩的结肠可诊为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可见结肠充气扩张;见肠管漂浮在腹水中为腹腔积液特点。

1.常规放射科检查

(1)腹部平片:由于正常新生儿及小婴儿腹部存在着生理积气,无论气体增多或减少均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所以小儿腹部平片的诊断价值远远大于成人。并且年龄越小所能提供的信息越多。除提示不同部位的肠梗阻外,还可能提示腹部占位性病变的大小和位置。腹部平片还易于显示胎粪性腹膜炎及神经母细胞瘤不同特点的钙化及畸胎瘤的骨骼影而提示诊断。腹部平片应作为气腹诊断的首选检查项目。

(2)消化道造影①钡餐对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及十二指肠梗阻有很大帮助,但除慢性不全性肠梗阻有时可通过钡餐确定梗阻位置外,一般低位肠梗阻不做钡餐。还有时通过钡餐来确定腹腔内占位性病变的大小和位置。②钡灌肠怀疑结肠病变时常需做钡灌肠检查,如根据患儿结肠的痉挛、移行和扩张段诊断先天性巨结肠,根据“胎儿型结肠”诊断肠闭锁。

对肠梗阻患儿可通过钡灌肠观察结肠有无气体而确定梗阻是否为完全性。盆腔肿物及直肠病变也可能通过钡灌肠确诊。

(3)泌尿系造影①静脉肾盂造影(IVP)常用来诊断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或肿瘤,如肾积水和肾母细胞瘤的诊断。IVP还可提示肾脏的分泌功能。当怀疑其他腹膜后肿物时也常通过IVP检查发现肾脏或输尿管受压移位而提示诊断。②逆行膀胱造影对于诊断尿道瓣膜、输尿管口囊肿和膀胱肿瘤意义最大。

2.CT检查

随着医疗仪器设备的更新,应用日益广泛,它对因腹部肿物或肿瘤引起的腹胀有时具有诊断意义。通过本项检查不仅可测量肿物的大小,还可确定肿物为实性、囊性,确定囊壁的厚度及囊内容物大概性状。CT检查还常可提示肿物来源于某脏器或显示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CT检查为静态图像,对于功能方面的显示常不如B超。此项检查价格也偏高,一些中、小医疗单位还难以装备,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此外,CT检查在儿科应用时间还短,诊断经验与资料积累还不足,确定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

3.B超检查

B超检查易于显示软组织(如肝、脾),液体(包括腹水)及肾积水、胆总管囊肿等囊性病变。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脏器血液供应和脉管系统形态,并可提示血流方向及速度,与CT相比有独到之处。本项检查为无创性,可以动态观察或多次重复检查,且相对价廉。B超检查目前已经取代了部分常规的放射科检查,如对于部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后尿道瓣膜的定位及肾积水的诊断等。B超检查也逐渐在急腹症领域开展,如肠套叠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当然,对于任何影像学检查结果都应该密切结合临床,并相互印证才能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及应用价值。

4治疗

编辑

积极预防喂养不当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提倡母乳喂养,积极防治胃肠道感染,防治便秘,以上为常见的引起腹胀的内科性疾病。

5预防

编辑

1.少食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的食物

如土豆、面食、糖等,都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最后导致腹胀。

2.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3.良好进食习惯

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因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带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4.防止不良情绪

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

5.增强体质

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坚持适量室外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6.适度补充纤维食物

高纤维食物有时有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在摄入高脂食物后。这是因为,高脂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也往往较长,而一旦有纤维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7.预防胃肠道疾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yy/124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