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约95%的胰腺癌为导管细胞腺癌,其具有恶性度高、早期诊断率低、疗效欠佳、预后差等特点,病死率接近%,总体5年生存率小于5%。

一、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望治愈胰腺癌的手段。胰腺癌手术指征包括:(1)肿瘤局限或仅直接侵犯胆总管、十二指肠、脾脏、胃等,可一并切除者。(2)肿瘤与周围大血管如腹腔干、肝静脉、门静脉、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相邻,但并未侵犯。(3)无广泛的淋巴结转移。(4)无腹膜种植或肝脏等其他远处转移。

胰腺癌手术禁忌证:(I)肿瘤明显包绕、侵犯主要血管尤其是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根部及其分支者。(2)侵犯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腔狭窄长度5cm。(3)血管腔闭塞。(4)肿瘤远处器官转移,或淋巴结转移伴有血管周围淋巴结融合。

胰腺癌手术后并发症众多,但以胰瘘、腹内出血、腹腔脓毒症和肝功能衰竭为主。常用的手术方式有:(1)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适用于肿瘤位于胰头,无肝门、腹腔动脉干周围、肠系膜根部及远处的淋巴结转移,无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下腔静脉的侵犯,未侵及或只是局部侵及门静脉,无脏器转移者。其切除范围包括:远端胃、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胆总管下段、胆囊、肠系膜血管前方的胰腺组织,胰头,胰腺切缘距病灶2~3cm,廓清周围淋巴结。(2)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保留了胃幽门的PD,在幽门下方3~4cm处切断十二指肠,将十二指肠断端与空肠吻合,行消化道重建。适应于治疗胰头、壶腹癌,十二指肠球部和胃幽门部无浸润,胃周围淋巴结无转移。该术式保留了胃储存和消化功能,有利于预防倾倒综合征、改善营养。(3)全胰切除术(TP)。癌灶侵及全胰,无肝转移及腹膜种植者为TP的绝对适应证。(4)胰体尾切除术。胰体尾癌无转移者,可以将肿瘤及周围淋巴结连同脾脏、胰体尾部一并切除。(5)姑息性手术。其目的主要是解决因肿瘤而导致的胆道、胰管和十二指肠梗阻。(6)区域性胰腺切除术(RP)。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偏高而褒贬不一。对于伴有黄疸的胰腺癌患者,田伏洲等提出了减黄的指征推断公式,减黄指标=年龄×3+TB,该指标,则术前减黄对患者有利;如,可不必减黄而直接手术。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要求较高,在合适的病例中是安全的,而应用于胰体尾切除则更加安全可行。腹腔镜腹腔干神经阻断术,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顽固性疼痛,具有特殊优势。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在胰腺外科的应用逐渐广泛。后腹腔镜胰腺手术最大优势在于手术入路直接,胰腺显露简捷,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最大限度降低了损伤毗邻脏器的可能。术后不会发生腹腔粘连,亦不会造成腹腔感染可能,对腹腔脏器的干扰也较轻。

二、化疗

目前吉西他滨已成为国内外治疗胰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也是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的金标准。吉西他滨治疗失败后,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四氢叶酸(FOLFOX方案)可以作为备选方案。卡培他滨可替代其中的氟尿嘧啶+四氢叶酸,NCCN也推荐其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动脉介入治疗、肿瘤内介入化疗(间质化疗)等。

三、放疗

1.伽玛刀治疗: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照射使DNA或RNA链断裂使细胞凋亡坏死,起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适用于失去手术机会或不能手术以及不愿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可以有效的控制肿瘤,使肿瘤退缩,解除梗阻,消退黄疸。由于患者症状缓解迅速,食欲增加,可以有效改善生存质量。

2.射波刀(CvberKnife):是一种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SRT)领域的新技术,具有同步呼吸追踪、实时影像引导、无框架定位及高精确度等优势,近年来已被逐渐应用。3.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RT)和调强放疗,将放射线剂量最大限度地集中于病变区域,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提高局部控制率。需要注意的是大剂量的放射线可引起胃肠道上皮黏膜屏障的破坏,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道出血。4.碘粒子治疗胰腺癌的优点包括:靶区定位准确、局部适型、低剂量持续治疗,不受呼吸动度和体位影响,对靶区以外的正常组织损伤小。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适应证:经病理证实手术不能切除的局限性胰腺癌;影像学证实肿瘤无远处转移或即使有远处转移,但转移灶尚不危及生命者,Kamofskv评分≥70分,无全身衰竭症状。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控制局部肿瘤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明显。碘粒子植入可以在术中直视下直接插植,也可在超声、CT影像引导下植入。腹腔镜下粒子植入更大程度避免了盲目性操作,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胰瘘、放射性肠胃炎、肠出血、感染、腹膜炎及腹腔脓肿,粒子在胰腺内移动可能导致肺栓塞、肝脏血管的阻塞。

四、生物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MTT)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阻断剂,有效干预受该分子调控、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的效果。这类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毒性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和稳定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EGF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例如埃罗替尼。对于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胰腺癌,可以联合用药:埃罗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用药,这一方案已获得美国FDA的认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向药物。VEGF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靶点,贝伐单抗是现在研究较多的一种VEGF的单克隆抗体。吉西他滨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胰腺癌提供了良好的前景。另外还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方案,如吉西他滨与贝伐单抗联合埃罗替尼或西妥昔单抗、吉西他滨与埃罗替尼联合贝伐单抗等均显示对晚期胰腺癌有效,但还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基因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反义核酸技术和小干扰RNA技术抑制已激活的原癌基因、基因替代疗法替代已失活的抑癌基因、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基因介导的前体药物激活治疗以及溶瘤病毒的应用等。

五、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晚期胰腺癌和高龄患者,中医药可作为主要的治疗选择,并能体现出显著优势。

胰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合理规范化的手术切除为主,辅助放化疗也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法,为胰腺癌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领域。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治疗状况,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欢迎您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癫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yy/44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