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治疗 >> 九种非常规治疗肿瘤的方法
一,冷冻消融(氩氦刀)治疗
原理:是将癌组织快速冷冻至-度以下,再复温,可直接引起癌细胞脱水和破裂;或破坏肿瘤小血管而致缺氧,导致瘤细胞死亡;冷消融后留在原位的死亡肿瘤组织,可作为抗原,促进机体发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冷冻后的癌细胞对化疗或放疗更敏感,即可增强化疗或放疗的作用。
适应证:几乎所有的实体肿瘤
优势:1,局部的独立的肿瘤微创治疗,可独立应用也可与常规的疗法联合使用
2,与手术联合使用可减少或消除肿瘤切除时癌细胞扩散的风险
3,可反复施行
4,损伤小,恢复快
二,纳米刀消融治疗
原理:它是一种非热能的新型肿瘤微创消融技术,又称不可逆性电穿孔技术,是通过电极之间的陡脉冲直流电使细胞膜产生纳米级的不可逆孔径,高压脉冲使电极之间的细胞凋亡但不损伤结缔组织,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细胞凋亡后产生的细胞碎片被吞噬细胞吞噬。纳米刀消融治疗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但不会损伤临近的神经,血管和胆管,由于其消融不依靠高温杀伤肿瘤细胞,故不会产生“热沉效应”。
适应证:可应用于胰腺,肝,肾,肺等实体肿瘤,尤其对靠近胰腺,肝门区,胆囊,胆管,输尿管的肿瘤。
优势:1,不易损伤大血管,胆管,神经等重要的组织结构
2,消融时间短
3,不产生热量,不受热池效应影响
4,治疗彻底,边界清晰
5,治疗区通过细胞吞噬作用清除凋亡组织,促进正常组织的再生与修复,较少引起炎症反应
6,可适应更多复杂的病情。
三,肿瘤的携药微球介入治疗
由于中晚期肿瘤侵犯周围大血管或附近重要脏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切除的。血管介入治疗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该技术是将导管插入到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化疗药和/或栓塞剂将肿瘤饿死或毒死的疗法。
肿瘤通常同时拦截多条大血管。医生需要先向肿瘤周围血管打入造影剂,等调查清楚是哪条血管提供营养之后,再直捣黄龙,一击毙命。
现在国际上最先进的介入治疗方法是携带微球治疗,该技术是利用超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做成直径50微米的球状载体,利用离子键和化学键将化疗药物吸附在表明和内部。
微球平时是以粉末形式存在的,吸收化疗药物后直径迅速膨胀到微米。微球性质十分稳定,能长期留在肿瘤内。相比之下,传统的碘油栓塞剂会受血流冲击而不停的碎裂,流到肿瘤周边正常组织内堵塞血管,导致正常组织功能受损,同时水溶性化疗药很快从碘华油里分离出来,缓释作用不好,效果差。
携药微球堵塞肿瘤血管后,肿瘤的营养即被中断,失去了进一步生长的能力。随后微球内的化疗药物在渗透压作用下开始释放。周围肿瘤细胞吸收药物后,数日内就会凋亡和坏死,药物从微球中释放长达2周。
四,碘粒子疗法(短距离放射治疗)
原理:是一种局部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近距离疗法,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常用碘粒子,其半衰期为59天。常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微创)或手术中将碘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可能受肿瘤侵犯的组织内,也可以植入到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内。碘粒子衰变过程中发射出低剂量射程短的伽马射线,对肿瘤组织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照射,能够杀死不同时期裂变的肿瘤细胞和肿瘤周围反氧细胞,因此,可以有效地治疗肿瘤,防治肿瘤复发和转移。
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未能手术切除的癌或残存的癌组织,也可以用作地雷,植入转移的肿瘤病灶中,控制肿瘤的生长。
优势:1,局部治疗,内照射剂量小,作用时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
2,辐射半径仅1.7cm,能量绝大部分被组织吸收。
3,碘粒子本身不会被人体吸收,也不会排出体外,因此对人体和环境均无害
五,肿瘤微波消融治疗
原理: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微波消融针直接导入肿瘤部位。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作用于组织时由于自身吸收大量的微波能,组织内迅速产生大量的热量,在短时间内就可升温至60-70度,肿瘤因高热而瞬间热凝固变性,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因微波消融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影响很小,因此可以达到快速杀灭肿瘤,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的目的,同时还可保全器官功能。
适应证: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
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等良性肿瘤
肝癌,肺癌,肾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
早期肿瘤
转移性肿瘤
优势:微创,无手术切口,符合患者的美观需求
治疗时间短,见效快
保功能,尤其在保甲状腺功能方面突出
因其对组织损伤小,对复发和转移者可以多次重复做。
六,肿瘤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就是将特殊的电极针插入肿瘤内部,利用电磁波高频振动离子摩擦碰撞产生热量,加温肿瘤组织达到一定温度(通常在60-度之间)使组肿瘤组织脱水,继而发生凝固性坏死,同时在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切断肿瘤血供并防止其转移。主要用于治疗肝,胃,胆囊,肺,肠道肿瘤,息肉及癌前期病变等。
七,经皮化学消融治疗
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中心后,注射化学消融剂,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蛋白,使癌细胞脱水固定,蛋白质凝固变性,破坏肿瘤细胞,凝固坏死组织可逐渐被吸收或瘢痕化,而周围组织无显著损伤。适用于治疗直径小于3CM的单个实体肿瘤,周围有瘢痕组织包绕的实体肿瘤。
八,光动力疗法
原理: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由激光引发的光化学反应,又称为光辐射疗法或光化学疗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敏剂对靶细胞的优先聚集特性(静脉注射光敏剂,癌组织大量吸收光敏剂,而正常组织甚少吸收),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肿瘤部位,光敏剂吸收光子的能量后部分电子被激发,受激发的光敏剂将能量传递给氧,生成一些氧化活性分子(ROS)。氧化活性分子通过氧化作用来攻击细胞结构,这种损伤可能是细胞膜或蛋白的氧化损伤,当氧化损伤的积累超过一定的阈值时,靶细胞便开始死亡。
作用机制和临床特性:
在临床建议剂量下,光敏剂本身不具有细胞毒性,只有在氧参与下的光活化才会引发细胞毒性;
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摄取的光敏剂受到激发,而激发态的光敏剂又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
单态氧和相邻的多种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对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等亚细胞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光敏剂注入患者体内后,会在肿瘤组织中形成相对较高的蓄积,尤其高分布于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内皮上,所以光动力作用引起的血管损伤及由此导致的病变组织局部的缺血缺氧,在PDT的临床治疗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并决定着PDT的选择性杀伤特性;
这种光敏剂选择性在肿瘤组织蓄积和我们选择性针对病变组织照光一起构成了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的双选择性(药物选择性富积和选择性光照激活)。
光动力疗法优势:
无毒性,安全,无免疫和骨髓抑制作用;不影响其他治疗。与手术,放化疗相辅相成;
治疗时间短,在48-72小时内即出现疗效;
对早期原位癌如食管癌,胃癌和肺癌治愈率达90%,对中晚期癌的改善率70%以上。
九,肿瘤微波热疗
理论基础:癌细胞对温度的耐受性比正常细胞差,热疗时肿瘤的温度会高于周围正常组织温度,对肿瘤细胞加温可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而正常细胞可以存活。
机制:
癌细胞富含水分,当微波辐射穿透组织到达病灶时,被癌细胞吸收并导致细胞内水分子运动而产热,病灶温度达到41-43度即可抑制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导致细胞凋亡。同时肿瘤病灶温度升到40度一段时间,可以抑制肿瘤内小血管生长,肿瘤细胞内酸度PH值下降,破坏癌细胞结构,导致癌细胞死亡,肿瘤温度升到43度时,30分钟以上时,可以对多数癌细胞达到治疗效果;
由于肿瘤血管的丰富且不规则迷走形成的肿瘤血管球,加温时肿瘤病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临近正常组织的温度;
刺激激活免疫系统
适应证:
恶性肿瘤初治后复发
手术前后辅助治疗
放化疗的配合治疗
不能耐受手术,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
对化疗耐药或多药耐药
癌性胸水,腹水;
晚期恶性肿瘤的姑息性治疗
癌性疼痛的镇痛治疗
刘龙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