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胆总管炎专科治疗医院 >> 胆总管炎治疗 >> 决战护考,备战现在
第三章第十六节胆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二、A2
1、16-患者男性,42岁。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诊入院,患者寒战、高热,体温高达41℃,脉搏次/分,血压85/65mmHg,其休克类型是
A、感染性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神经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2、16-患者男性,34岁。因慢性胆囊炎在门诊预约进行胆囊造影检查,护士为其讲解检查的方法,下列错误的是
A、检查前一日中午进高脂肪餐,使胆囊排空
B、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无脂肪、低蛋白、高糖
C、晚餐后口服造影剂,禁食、禁烟至次日晨
D、检查当日早餐进清淡饮食,可少量饮水
E、第一次摄片如胆囊显影良好则进高脂肪餐,30分钟后再摄片
3、16-患者女性,45岁。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并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血压偏低,躁动不安,最好的处理是
A、立即给镇静剂、输液,给升压药及大量抗生素保守治疗
B、快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待休克恢复再手术
C、短时间的术前准备加胆总管探查引流术
D、立即行单纯胆囊造口手术
E、立即行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4、16-患者男性,40岁,急诊入院,神志不清,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80/45mmHg,诊断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其体位应取
A、半坐卧位
B、坐位
C、头低足高位
D、头高足低位
E、任意卧位
5、16-田女士,50岁,右上腹部疼痛1天,体温39℃,巩膜黄染,B超示胆总管结石,为警惕急性重症胆管炎,病情观察中要特别注意
A、体温、面色
B、血压、神志
C、腹部体征
D、恶心、呕吐
E、血、白细胞计数
三、A3/A4
1、16-患者女性,45岁。因急性胆囊炎入院,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今晨输液后30分钟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测体温38.5℃。
1、该患者可能发生了输液反应中的
A、过敏反应
B、急性肺水肿
C、空气栓塞
D、发热反应
E、静脉炎
2、护士在护理患者时,提供的措施中不妥的是
A、注意保暖
B、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对症进行药物治疗
E、将剩余溶液丢弃
2、16-患者就诊6小时后出现高热,体温39.5℃,上腹部顶胀痛,并出现神志淡漠,呼吸急促,全身发绀,血压80/50mmHg。
1、此时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B、胆囊穿孔继发腹膜炎
C、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
D、并发败血症
E、MODS
2、入院后患者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决定行手术治疗,此时应采取的手术方式是
A、胆总管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引流术
B、胆总管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及引流术
C、胆总管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Oddi括约肌成形术
D、胆总管切除并PTCD引流术
E、胆总管切除并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3、患者手术治疗后放置T型引流管一根,其目的主要是
A、引流渗血、渗液
B、预防感染
C、观察胆总管压力
D、引流胆汁
E、确保胆汁合成
4、患者术后第8天,24小时T管引流量为ml,颜色透明金黄色,无脓无沉渣等,患者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此时T管的处理为
A、夹管试验
B、拔管
C、T管造影,检查T管通畅度
D、T管抬高
E、继续引流
5、胆道疾病手术后,患者饮食要求为
A、低蛋白、低脂饮食
B、低糖、低盐、低脂饮食
C、低盐、低蛋白、低脂饮食
D、低脂、易消化饮食
E、高蛋白、低盐、低脂饮食
6、胆道手术后,发现胆瘘的主要依据为
A、腹膜刺激症状
B、急腹症表现
C、发热、腹痛、黄疸
D、急性腹膜炎表现
E、腹腔引流管引出液的性质和胆红素含量
3、16-患者男性,41岁。反复上腹疼痛10余年;因症状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畏寒、发热2天入院。体检示:神志淡漠,体温39.5℃,脉搏次/分钟,血压80/50mmHg。上腹压痛,肌紧张。实验室检查:WBC25×/L,中性粒细胞0.95。血清总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U/L。B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1、对该患者首先应考虑
A、感染性休克
B、肝性脑病
C、胰腺炎
D、重症肝炎
E、脑血管意外
2、处理原则是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择期手术
C、非手术治疗
D、中药治疗
E、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
3、该患者目前最重要的护理诊断或问题是
A、组织灌注量改变
B、体温过高
C、营养失调
D、知识缺乏
E、活动无耐力
4、若对该患者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护理措施的关键在于
A、观察病情
B、有效止痛
C、肠道准备
D、抗休克治疗
E、皮肤准备
5、引起该患者感染的最可能的病原菌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肠道病毒
D、胆管病毒
E、大肠杆菌
6、该患者发病的病理基础为
A、胆道畸形
B、胆道扩张
C、胆道梗阻
D、胆囊梗阻
E、胆囊功能失调
4、16-患者女性,56岁,有慢性胃病史多年,伴消化不良,12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入院前2日有寒战、高热、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伴巩膜轻度黄染。入院时患者神志淡漠,T39.1℃,P98次/分钟,R24次/分钟,BP80/50mmHg;体检:右上腹轻压痛,肌紧张(+);血常规示WBC16×/L,中性粒细胞比例0.85,B超示胆总管结石。
1、该患者应考虑为
A、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B、胃溃疡穿孔
C、急性阑尾炎
D、右侧输尿管结石
E、急性肠扭转
2、目前最主要的处理应为
A、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B、使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C、恢复血容量
D、改善和维持主要器官的功能
E、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紧急手术
3、有关胆道疾病的护理叙述,错误的是
A、饮食应以低脂及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B、阻塞性黄疸患者应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C、对肝功能明显受损的患者忌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
D、对静脉胆道造影的患者需做碘过敏试验
E、患者若短期内腹痛缓解,高热黄疸逐渐消退,即可出院修养,无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4、该病的常见梗阻原因是
A、胆道先天性畸形
B、胆道炎性狭窄
C、胰头癌
D、胆管结石
E、胆管癌
答案部分
二、A2
1、
A
造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致病菌大多是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患者全身发绀,出现低血压等典型的感染性休克特征。
2、
D
胆囊造影饮食:适用于需要用X线或B超进行胆囊检查的病人。检查前一天午餐进高脂肪饮食,可刺激胆囊收缩和排空,有助于造影剂进入胆囊;晚餐进无脂肪、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清淡饮食,晚餐后口服造影剂,禁食、禁烟至次日上午摄X线片。检查当日早餐禁食,第一次摄片后如胆囊显影良好,可进食脂肪餐,30分钟后再次摄片观察。
3、
C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原则是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减压。选项A、B与治疗原则不符,可排除;手术前应进行短期积极准备,手术以切开减压并引流胆汁,挽救生命为主要目的,手术应力求简单有效,一般不做胆囊切除,故D、E错误,选项C正确。
4、
C
根据提示,此患者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引起的休克,应取休克体位,即头低足高位。
5、
B
急性重症胆管炎是胆总管完全梗阻并发感染,胆管内充满脓性胆汁,引起胆管内高压,并扩散至肝血窦引起胆源性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出现夏柯三联征及休克和意识障碍。故应特别注意血压、神志等变化。
三、A3/A4
1、
1、
D
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到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出现时间与之相符。
2、
E
发生发热反应时,应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明发热原因。
2、
1、
A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又称急性重症胆管炎,是在胆道梗阻基础上并发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胆管炎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由题干提示患者已经产生Rynolds五联症,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故最佳答案:A
2、
B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引流术,适用于出现腹膜刺激征或出现Rynolds五联症者,选项B与之吻合。
3、
D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放置T管的目的有:①引流胆汁;②引流残余结石,尤其是使泥沙样结石排除体外;③支撑胆道。选项A、B、C、E描述不够确切。
4、
E
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拔管前1~2天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由于此时患者是术后第8天故需要继续引流。
5、
D
胆道手术后病人应注意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进低脂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多饮水。
6、
E
胆瘘是胆道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其后果严重,应力求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术后注意观察腹腔引流管引出液性质及测定其胆红素含量是发现胆瘘的关键。选项A、B、E是急腹症、急性腹膜炎的共性;选项C是胆道感染的症状;正常腹腔引流液不含胆红素,当腹腔引流液胆红素持续或明显增高时可明确诊断胆瘘,因此答案为E。
3、
1、
A
A.应首先考虑患者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引起感染性休克,依据是:①反复上腹疼痛10余年,本次症状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畏寒、发热;WBC25×/L,中性粒细胞比例0.95,提示有胆道梗阻并感染。②患者神志淡漠、血压下降,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被抑制及休克的表现。③B超显示肝外胆管扩张,内有强光团伴声影,提示肝外胆管结石。B.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与题干给出的症状不对应,肝性脑病以慢性反复发作性木僵与昏迷为突出表现,常有摄入大量蛋白食物、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放腹水、大量排钾利尿等诱因。CDE.为干扰选项。
2、
E
此题正确答案为E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情凶险,原则是急诊手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并置管引流,及时降低胆道压力和减轻感染。所以ABCD都为干扰选项。
3、
A
注意理解题干,此题问的是患者目前最重要的护理诊断,患者处于感染性休克状态,血容量重分布、微循环障碍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因而最重要的护理诊断或问题是组织灌注量改变。
4、
D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术前准备,除了按急性胆管炎术前常规准备的内容外,更应注意全身的支持治疗,包括恢复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等抗休克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等,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ABCE选项都属于护理措施,但是此题问的是护理措施的关键就是抗休克治疗。
5、
E
大肠杆菌为革兰阴性菌。寄居于肠道,为腹腔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脓液有典型的粪臭味,其内毒素易致休克。大肠杆菌是感染性休克最为常见的病原菌。CD为干扰选项。
6、
C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又称急性重症胆管炎,是在胆道梗阻基础上并发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胆管炎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4、
1、
A
本次发病有典型的Rynolds五联征的表现,即寒战、高热(T39.1℃)、黄疸(巩膜轻度黄染)、腹痛、血压下降(BP90/50mmHg)、中枢神经受抑制(神志淡漠),故应考虑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2、
E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首要处理原则为紧急手术、迅速解除胆道梗阻并置管引流,达到有效减压和减轻感染的目的。该患者存在休克表现,若诊断明确,其处理原则应为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
3、
E
患者若短期内腹痛缓解,高热黄疸逐渐消退,此时患者还是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4、
D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完全梗阻和化脓性感染所致,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梗阻因素。造成化脓性感染的致病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亦多见。胆管内压升高,肝脏胆血屏障受损,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造成以肝胆系统病损为主,合并多器官损害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伴发胆管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积脓、胆道高压,大量细菌内毒素进入血液,导致多菌种、强毒力、厌氧与需氧菌混合性败血症、内毒素血症、氮质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中毒性肝炎、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此题选D.胆道结石
医学工作者,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白癜风能彻底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zl/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