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相干常识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本身消化作用而引发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1、症状体征

1、症状

急性胰腺炎

多数为突然病发,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并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若为水肿性胰腺炎,腹痛多为持续性伴随阵发加重,采取针刺或注入解痉药物而能使腹痛减缓;若为出血性胰腺炎,则腹痛十分剧烈,常伴随休克,采取一般的止痛方法难以止痛。恶心呕吐病发之初即出现,其特点是呕吐后不能使腹痛减缓。呕吐的频度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水肿性胰腺炎中,不唯一恶心,还常呕吐1~3次不等;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则呕吐剧烈或为持续性频频干呕。可有发热,黄疸等。发热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多一致。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唯一轻度发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可出现高热,若发热不退,则可能有并发症出现,如胰腺脓肿等。黄疸的产生,可能为并发胆道疾病或为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而至。

有极少数患者病发非常急骤,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不久,即产生休克或死亡,称为猝死型或爆发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轻重不等。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亦可以有明显的多种临床表现。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疼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这类患者的腹痛常有体位的特点。患者蜷曲卧位、座位或前倾位,平卧位或直立时腹痛加重。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量,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次,量多,色淡,表面有光泽和气泡,恶臭,多呈酸性反应,病人出现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下落、恶心、乏力、消瘦等症状常见于胰腺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如胰岛受累明显可影响糖代谢,约10%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另外,合并胆系疾病或胆道受阻者可有黄疸。假性囊肿构成者可触及腹部包块。少数患者可出现胰性腹水。另外,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胰腺炎患者可产生多发性脂肪坏死。皮下脂肪坏死常在四肢出现,可在皮下构成硬性结节。

2、体征

急性胰腺炎

多平卧或侧位,但喜静卧。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可有血压下落,脉搏及呼吸加快,乃至出现休克。在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时,可以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腹部多平坦,但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因肠麻痹而出现腹胀,并发胰腺囊肿或脓肿时,可有局限性隆起。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可因病变程度和部位不同而各异。也常在上腹部发现肿块。肠胀气时,叩诊呈鼓音,若腹腔有渗液时,则叩诊呈浊音,并可测出移动性浊音。肠麻痹时,可呈“安静腹”。

慢性胰腺炎

患者喜蜷曲卧位、座位或前倾位,平卧位或直立时腹痛加重。根据实验,用电刺激胰头部,疼痛产生在右上腹,刺激胰尾部,疼痛在左上腹。除向背部放射外,少数向下胸部、肾区及睾丸放散。横膈受累,可有肩部放射性疼痛。

2、医治方法

急性胰腺炎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以迁就医治为主,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应根据情况予以医治。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非手术医治的进程中,需周密视察其病程的衍变。对胰腺局限性坏死的医治观点尚有所争议。

非手术疗法:大部分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术前准备,非手术疗法包括:防治休克,改良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产生等。

1、防治休克改良微循环:通过CVP和尿量的监测,通过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和尿量、比重的变化进行输液。为改良微循环予以适当输入右旋糖酐。另外根据血生化所检测的电解质变化,和血气所测得的酸碱结果给补充钾、钙离子和纠正酸碱失衡。

2、抑制胰腺分泌:H2受体阻断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抑肽酶:目前的剂量是2万单位/千克体重,加入静脉输液内滴注,1周为1疗程。

3、解痉止痛:传统方法是静脉内滴注0.1%的普鲁卡因用以静脉封闭。并可定时将杜冷丁与阿托品配合使用,既止痛又可消除Oddi括约肌痉挛。另有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甘油等在剧痛时使用之。

4、营养支持:①轻度胰腺炎,又无并发症者,不需要营养支持;②中、重度急性胰腺炎,初期开始营养支持;③早期营养支持,应通过肠道外途径,要有足够量的热量;④病人在手术时做空肠造口输供肠饲;⑤当病人的症状、体检和CT检查所显示的胰腺图象,基本正常后,再行口服饮食,但含脂肪要少。

5、抗生素的运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运用抗生素是无可非议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作为预防继发感染,应公道的使用1定量的抗生素。近年研究,胰腺感染的菌种出现的频率顺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肠球菌、金葡菌、绿脓杆菌、奇特假单孢菌、链球菌、产气肠杆菌、脆弱类杆菌等。经研究发现超广谱的抗菌素,亚胺配已能(泰宁)和环丙氟哌酸能够抑制以上的细菌(脆弱杆菌除外);头孢他唑(复达欣)、头孢噻肟、西梭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能够抑制上述9种中的5种菌,氯林可霉素能抑制3种菌,而甲硝唑只能抑制脆弱菌。

6、腹膜腔灌洗:局麻下在脐下腹中线作小切口,置入软而不容易折断的硅胶管,而后将硅胶管周围封闭。灌洗液为等渗,包括有右旋糖酐和葡萄糖15g/L、钾4mmol/L、肝素IU/L、氨苄青霉素~mg/L。腹腔灌洗在初期由于减少了毒素物资的吸收,减少了心、肺的并发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其引流的效果仍不理想,部份胰腺的坏死或液化物不能引出体外,后期的引流灌洗效果不及开腹后经小膜腔的胰周和后腹胰的引流效果好。

7、加强监护:急性重型胰腺炎的围手术期均应进行加强监护。在急性胰腺炎中死亡率最高的为ARDS,而肾衰和其他的并发症如应急性溃疡胃肠道出血、腹内大血管胰液消化性破溃出血等均较ARDS为低。

手术医治

手术方法包括:胰包膜切开减压术;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规则性胰腺切除术;腹部开放梗塞术;腹部安装拉链术等。

1、腹痛医治:

一般医治:慢性胰腺炎患者须绝对戒酒,避免暴饮暴食。慎用某些可能与病发有关的药物:雌激素、糖皮质激素、吲哚美辛、甲基多巴等。对酒精性胰腺炎,绝对禁酒后可使75%的患者疼痛症状得以减缓。酒精性胰腺炎患者若继续饮酒,其病死率大大提高。

在急性发作期,特别是伴随胆道感染的患者,应使用抗生素。如急性发作呈重症表现,应进行周密监护并选用生长抑素等药物积极医治。腹痛的医治应根据病人疼痛的程度、延续的时间而定。

2、脂肪泻的医治:

限制脂肪的摄取,限制的程度依脂肪吸收不良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每天少于20g便可,若限制脂肪摄取无效,则须开始药物等内科医治。

内科医治重要原则是每餐最少供应3万U的脂肪酶。服用肠衣型胰酶制剂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医治的目的是控制症状,而不是使脂肪吸收不良恢复至正常。

3、糖尿病的医治

糖尿病常发生于严重的晚期慢性胰腺炎患者,只有当80%以上的胰腺组织遭到破坏才可能出现。

控制饮食,配合胰酶制剂加强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由于对胰岛素敏感,应给予低剂量胰岛素,以每天20~40U为好,血糖没必要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适当控制便可。医治时应告知患者辨认有关低血糖的症状,进行密切监测,注意个体化原则,避免低血糖的产生。

4、内镜医治

随着内镜诊断和医治技术的不断提高,慢性胰腺炎在临床上愈来愈多地采取内镜医治。对轻中度慢性胰腺炎,内镜医治可以避免手术,减缓疼痛,改良胰腺功能,扩大了医治的手段。内镜医治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胰管损伤及术后急性胰腺炎和胰腺脓肿等。

3、预防护理

急性胰腺炎预防措施包括去除病因和避免诱因,例如戒酒,不暴饮暴食,医治高脂血症等。饮食有度。慎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同时,老年人饮食宜平淡,少食辛辣肥甘、醇酒美味,以防肠胃积热引发本病。

积极防治胆系疾病是预防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另外,与本病病发有关的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等也必须积极防治。积极、完全地医治急性胰腺炎。

不酗酒、少饮酒。长时间酗酒之人易引发慢性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病发缘由之一,故从青年开始就应养成不酗酒或只是少许饮酒的良好习惯。如果得了慢性胰腺炎者,为避免病情发展,必须完全戒酒。

怡情控制、心情舒畅。宜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心情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可防本病。

4、病理病因

引发胰腺炎的病因甚多,存在地区差异。

1、胆道系统疾病 以胆管结石最为常见,另外,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释放出激肽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激活胰腺消化酶引发急性胰腺炎。另外,胆管蛔虫,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纤维狭窄,畸形,肿瘤等都可造成胆总管下端及胰管阻塞,从而致使慢性胰腺炎。

2、酒精或药物 长时间酗酒可刺激胰液内蛋白含量增加,构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同时,酒精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使乳头产生水肿,妨碍胰液排出。有些药物和毒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如硫唑嘌吟、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噻嗪类利尿药、L-天门冬酰胺酶、有机磷杀虫剂等。

3、感染 很多传染病可并发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原病发愈合后,胰腺炎自行消弱,常见的有腮腺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败血症等。

4、其他疾病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合并胰腺炎的机会比正常人明显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都可致动脉管腔狭窄,胰腺供血不足。十二指肠克罗恩病波及胰腺时,可使胰腺腺泡破坏释放并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胰管阻塞,胰管结石、狭窄、肿瘤等可引发胰液分泌旺盛,胰管内压增高,胰管小分支和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透间质,引发急性胰腺炎。少数胰腺分离时主胰管和副胰管分流且引流不顺畅,也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皮质素可增加胰腺的分泌量及粘稠度,致使胰液排泄障碍,压力增高引发胰腺炎。

5、营养障碍低蛋白饮食可致使慢性胰腺炎,多见于东南亚、非洲及拉丁美洲各国。近些年发现高脂摄取与胰腺炎病发间存在相关性,动物实验亦证明,高脂摄取使胰腺敏感而易发生慢性胰腺炎。欧美、日本的病人常与高脂摄取量有关。

6、遗传因素遗传性胰腺炎较少见,属染色体显性遗传。精神、遗传、过敏和变态反应、糖尿病昏迷和尿毒症时也是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因素。

7、外伤与手术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缘由,只有在创伤严重或损伤主胰管后方可能引发慢性胰腺炎。

高危人群

1、暴饮暴食者。酗酒、暴饮暴食、过食油腻导致胰腺外分泌旺盛,容易致使胰腺炎。

2、有胆道系统疾病者。胆道系统疾病易激活胰酶原,从而引发胰腺炎。

3、得了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者。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致使胰液排泄困难,易引发胰腺炎。

4、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患急性胰腺炎的机会比正常人明显升高。

5、情绪不舒者。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易患胰腺炎。

多发季节

1、春季是胰腺炎的多发期。春季天气变化无常,易使机体免疫力下落,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发作。

2、夏季也是胰腺炎的多发期。每到酷热的夏季,人们都有喝冰镇饮料的习惯,这让急性胰腺炎乘虚而入。

3、秋季胰腺炎的发病率也较高。秋季人们有进补的习惯,过食油腻也容易引发胰腺炎。

4、冬季与秋季基本相同。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暴饮暴食,从而引发胰腺炎。

5、同时,季节交替时期也是此病的多发期。

5、疾病诊断

急性胰腺炎诊断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有关实验室检查及影象学检查,临床上不但要求作出胰腺炎的诊断,还要对其病情发展、并发症和预后作出评估。凡是上腹痛的病人要想到有急性胰腺炎的可能。这一条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条件。特别是那些诊断尚不很清楚的上腹痛或给予解痉止痛药不能减缓时,更有可能是胰腺炎。

诊断本病应具有以下4项标准:

1、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上腹痛或恶心呕吐,伴随上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2、血清、尿液或腹腔穿刺液有胰酶含量增加;

3、图象检查(超声、CT)显示有胰腺炎症或手术所见或尸解病理检查证实有胰腺炎病变;

4、能除外其他类似临床表现的病变。

慢性胰腺炎诊断

临床表现多变且无特异性,诊断常有困难,非典型者更难明确诊断。对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有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上腹痛、慢性腹泻、体重减轻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应怀疑本病。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并辅以必要的X线、超声或其他影象学检查、上消化道内镜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等。慢性胰腺炎最新的诊断标准以下:

慢性胰腺炎确诊标准

1、腹部B超胰腺组织内有胰石存在。

2、CT胰腺内钙化,证实有胰石。

3、ERCP:胰腺组织内胰管及其分支不规则扩大并且散布不均匀;主胰管部份或完全阻塞,含有胰石或蛋白栓子。

4、分泌实验:重碳酸盐分泌减少,伴胰酶分泌或排出量下降。

5、组织学检查:组织切片可见胰腺外分泌组织破坏、减少,小叶间有片状不规则的纤维化,但小叶间纤维化并不是慢性胰腺炎所特有。

6、导管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囊肿构成。

6、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

(1)急性发作时血白细胞升高,各种胰酶活性增高,发作间期胰酶活性正常或偏低。

(2)粪便检查镜下可见脂肪滴和不消化的肌肉纤维。经苏丹Ⅲ酒精染色后可见大小不等的红色小圆球。该法可作为简单初筛的基本方法。

(3)其他如糖耐量检查、血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均有助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或帮助全面了解肝功能及胆道阻塞的情况。

(4)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用脂肪及氮平衡实验,可以了解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分泌情况。淀粉耐量实验可以了解淀粉酶的分泌情况。

2、血液生化:

(1)白细胞计数轻型胰腺炎时,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但在严重病例和伴随感染时,常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也增高。

(2)淀粉酶测定这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但并不是特异的诊断方法。在病发初期,胰腺血管有栓塞和某些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组织的严重破坏,则可不增高。有时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肺炎、腮腺炎、溃疡病穿孔和肠道和胆道感染的情况下,淀粉酶也可增高。因此,有淀粉酶增高时,还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与体征,排除非胰腺疾病所引发的淀粉酶增高,才能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胰型同工酶可明显增高。对高度怀疑胰腺炎而淀粉酶正常者,对高淀粉酶血症的淀粉酶是不是来源于胰腺,测定同工酶则更有价值。

(3)血液化学检查重型胰腺炎时,二氧化碳结合力下落,血尿素氮升高,表明肾脏已有伤害。胰岛遭到破坏时,可有血糖升高,但多为1过性。出血性胰腺炎时,血钙常下降,当低于7mg%时,常示预后不良。

(4)放射免疫胰酶测定(RIA)因淀粉酶测定对胰腺炎的诊断没有特异性,随着免疫测定技术的进步,许多学者寻觅更加准确的诊断方法,即胰酶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当前,测定的酶大致有以下几种:免疫活性胰蛋白酶(IRT)、弹力蛋白酶Ⅱ(elastaseⅡ)、胰泌性胰蛋白酶抑制物(PSTI)、磷脂酶A2(PLA2)。

3、影象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纤维内镜检查、腹腔镜检查、血管造影术、核素扫描、MRI、其他检查方法如心电图、脑电图等。

7、并发症

轻症急性胰腺炎极少有并发症产生,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则常出现多种并发症。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脏器功能衰竭,病情中可继发腹腔、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感染散布可引发败血症。后期因机体抵抗力极低,加上大量使用抗生素,易发生真菌感染。少数可演化为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它与胰腺癌的产生有关。还可引发其他一系列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假性囊肿的构成及十二指肠、共同通道的机械性阻塞,较少见的并发症有脾静脉血栓形成并门脉高压、假性动脉瘤的构成(尤其是脾动脉)及胰源性胸、腹水。

8、饮食保健

1、胰腺炎要多吃哪些食品?

(1)宜吃平淡,富含营养的食品,如鱼、瘦肉、蛋白、豆腐等,米、面等碳水化合物。

(2)蔬菜可多吃菠菜、青花菜和花椰菜、萝卜,但须煮熟吃,将纤维煮软,避免增加腹泻。

(3)水果可选桃子、香蕉等没有酸味的水果。

2、胰腺炎不要吃哪些食品?

(1)严禁酒,高脂食品。饮酒和吃高脂肪大肥大肉的食品是引发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或迁延难愈的重要缘由,因此一定要禁酒,禁吃大肥大肉。有因暴饮暴食引发坏死性胰腺炎而丧命者。

(2)盐也不宜多,多则增加胰腺充血水肿。

(3)调味品不宜太酸、太辣。由于能增加胃液分泌,加重胰腺负担。

(4)易产气使腹胀的食品不宜吃如炒黄豆、蚕豆、豌豆、红薯等。

3、胰腺炎食疗方

(1)清炖鲫鱼

用法:将鲫鱼1条(约克)去鳞及内脏,洗净;橘皮10克、春砂仁3克用纱布包好,精盐3克,葱白、植物油适当。将上述诸物加适当水,一起炖至烂熟后,去药包便可食用。功效:行气、利水、燥湿,主治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症见腹部胀痛、食少。

(2)陈皮丁香粥

用法:将陈皮10克切碎,与丁香8克共同煮成沸,再加入粳米克煮成稀粥便可服用。功效:行气、燥湿、止痛,主治慢性胰腺炎,症见腹部疼痛,胀闷不适。

(3)山查麦芽粥

用法:将山查15克,麦芽30克,粳米克洗净便可服用。功效:化食消积、活血,主治慢性胰腺炎,症见腹痛,食欲不振,脘腹不舒。









































白癜风药膏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akn.com//mjccjc/1090.html
------分隔线----------------------------